黃曉平
摘 要:重點闡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課提升教學效率的具體對策,結合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做出較為合理的分析與判斷。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老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積極地分析小學生的心智特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提升,由此獲取更好的教學成果。
一、教師應該做好榜樣以身作則
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教師應該真正地發揮出榜樣的力量,為小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使其可以真正地配合教學計劃,這將有助于實現優質的教學成果。只有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師發揮出榜樣的作用,真正的以身作則,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通過他們彰顯出的教學熱情,帶動學生的學習,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興趣。作為思想品德老師,我們應該從細節入手,真正地從方方面面表達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通過發揮出優良的職業道德,使得學生愿意與之親近,從而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比如在學習到《為你高興、與你分擔》相關內容的時候,老師更應該親力親為,和學生共同進步,積極地分享生活,如果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可以提出并加以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友好關系的構建。
二、制定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案
為了保證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維護,同時還應該關注教學計劃的制訂,只有真正地符合實際情況,才能實現較為合理的教學成果,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應該確定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案,這是一系列活動有序開展的指導方針[1]。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教學方案,同時分析他們的認知狀況,針對于特殊的情況,應該確定合理的更改措施,有助于體現教學計劃的靈活性,保證教學方案的實施更具針對性。比如在學習《拉拉手,交朋友》相關的內容時,老師應該結合教學的基本情況,制訂出有效的教學計劃,比如設置豐富多樣的課堂小游戲,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參與進來,從而更好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氛圍。這堂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交朋友的意義,如果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將不利于教學成果的獲取,也會打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老師們應該重視科學教學方案的制定和落實,保證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由此更好地營造出快樂的課堂環境。
三、重點落實課前準備工作
只有將課前的準備工作落實到位,才能保證課堂效率事半功倍。首先就是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十分熟悉,在全面掌握了知識框架之后,為課堂授課穩固基礎,同時提前做好調查分析,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由此便于依照其基本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實施教育。其次則是對學生加以了解,通過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可以依照其基本的興趣特點落實相關的教學服務,由此保證實現高效率教學的基本目標。最后則是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因為小學生的天性活動好動,若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其天性會被壓制,需要老師們正視多樣化教學手段的采取,以此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更好地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借助于情境導入法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模式加以落實教學行動,在學習《讓老人高興》一章節內容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闡述自己身邊關心老人的實際案例,通過他們的表述,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在他們的認知中關于關心老人的定位,由此便于更好地開展后續的教學。通過學習本課時的內容,為學生安排課下的作業,提倡他們回家為爺爺奶奶洗腳或者是幫助他們做家務,由此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水平。
四、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由此為學生視野的豐富創造條件[2]。近些年,信息技術成功進入教育領域,在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將原本抽象的知識生動起來,讓學生們真正地鍛煉到自身思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我們的學校》一章節內容的時候,老師應該在授課之前,為學生拍攝學校中的多處風景,然后通過播放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看到校園的美景,結合音樂和圖片的展示效果,學生會十分向往進入到虛幻的網絡世界,從而加深對校園的理解和認識。借助這樣的手段,讓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故事,運用生動的解讀思路,了解本課時的內涵,穩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
總之,作為小學教育的關鍵組成,思想品德課關系到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升。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課設立的意義十分明顯,可以通過開展教育活動,讓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同時保證他們的綜合素質穩步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郭飛梅.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的策略[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35(3):71-72.
[2]于春菊.在新課改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