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體系要求教師在實施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同時開展德育。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平臺,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對象開展思想教育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點,開展德育的滲透。堅定以“藝”啟智、以“藝”育德的目標,讓藝術之花在沁園這片沃土上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基于此,對新課改目標下的德育和美術教育結合開展研究和總結。
關鍵詞:新課改;德育;美術教育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提到:“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礎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見,美術教育和德育的有機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首先,教師需要設計好課程導入環節。營造具有感情的藝術氛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地進入課堂狀態。這也有利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課堂過程中,教師需要依靠視覺藝術形象和藝術審美活動來讓學生得到啟發、熏陶和感染。例如,在探究知識重點的過程中優化教學環境。比如在欣賞我國的傳統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的時候,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并為他們普及一些背景資料,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他們全方面地了解我國人民通過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藝術。
二、精心設計雙效教育的課堂計劃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完成藝術學習目標,又需要滲透德育,這無疑增強了教學的難度。因此,在新課改的目標下,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采用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來保證教學實踐的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計劃,以達到雙效教育的目標。首先是教師對所教授的知識、教學的方法所持有的態度。教師對的這種看法和態度決定了教師會選擇哪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及在教學時所關注的重點。一旦教師沒有一個正確的教學觀,就會對課程有一個錯誤的解析,進而引導學生走向錯誤的道路。其次,讓學生直觀感受藝術作品,引導他們對作品的藝術表現進行深度的挖掘。在挖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出一些提示和引導,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陶冶情操。例如,欣賞中國的水墨畫、民間藝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喚起他們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對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以及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在選材上,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和平思想、宣傳愛國精神的外國作品,包括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油畫作品《格爾尼卡》,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地感知藝術的力量和從不同角度接受德育。
三、在合作學習中開展德育
在新課改的實施中,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究成為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分工和討論,共同完成一件美術作品或者分析一件藝術作品,既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又能夠綜合提升他們的審美觀。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去做版畫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共同完成一幅版畫的印刷,再派出代表上前展示。這樣的合作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將自己對美術的理解表達出來,并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責任心。
四、教師通過樹立榜樣開展德育
教師自身也需要重視品德修養,從而能夠以身作則。首先,教師需要嚴謹的教學態度和積極的教學風貌。在課堂中,使用正確和得體的言行,讓學生明白美術課是一門陶冶情操的高尚和正規課程。這也能夠讓學生對美術課有正確的認識,這也是開展德育的前提條件和保障基礎。其次,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每一個細節。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喜歡模仿成人。所以,教師需要從每一個細節體現出德育素質。包括課堂前的“上課、起立、敬禮、坐下”這一流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誠懇地接受學生的問好,并讓學生入座。讓他們明白尊重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放低身態,重視每一個行為細節,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五、將德育和美術教育生活化
藝術來自于生活,生活中有豐富的美術素材,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體驗來領悟生活中的美和領悟人生道理。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將德育和美術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欣賞《大自然之歌》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他們熟悉的方面入手。首先讓學生獨立地了解自己的家鄉,并找出自己的家鄉之美。在他們在欣賞家鄉美的過程中,激發其對家鄉的熱愛。又例如在書法欣賞課中,教師向學生講解書法的特點——橫屏豎直,方方正正。以此引申到生活中,做人也需要踏踏實實和堂堂正正。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蘊涵著許多德育教材素材,包括豐富的文化內容。就是應該深度挖掘教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傳承和發揚中國美德。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文化,領悟其中的精神和內涵,在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除此之外,結合多樣化的教育對策,有意識地開展雙效教育計劃和設計。教美術教育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我國德育課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瑩瑩.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楊麗,霍富.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