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大偉
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在不斷改革完善,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開展中的重要內容,做好詩歌教學課程的設計,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全面提高詩歌教學的有效性。特結合當前我國小學詩歌教學的主要內容,全面探究了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制訂出了合理的教學方案,希望能夠通過立體化、多方位、多層次的開放式教學,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教育需求,制訂出符合小學生學習形式的全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課堂;立體化教學
詩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通過詩歌教學,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效率,本文筆者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應用“立體化”教學策略。所謂立體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全方位與立體化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它的優勢在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書本知識與自然、與社會互相結合,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因此,立體化教學改變了傳統填鴨式應試教育的弊端,是一種多層次、多方位、多向度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精神。本文筆者就此論述“立體化”策略在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之開展,已給廣大教師同行提供可參考的借鑒建議。
一 聲情并茂,誦讀詩歌
葉圣陶先生對于小學詩歌教學十分重視,他強調要讓學生“吟詩誦文”、“熟讀精思”,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熟讀和背誦詩歌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詩歌,由此可見其對誦讀詩歌的重視。我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詩歌,促使他們在誦讀中更好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為了促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詩歌,并在熟讀的基礎上更快地記住詩歌,首先我用一系列的圖片將詩歌所呈現的場景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回憶詩歌的內容,把握住其中的關鍵詞。然后再將圖片撤掉,讓學生完整地背誦出詩歌的內容。如在學習《贈汪倫》的時候,我用“李白想要踏上渡船”、“遠處走來載歌載舞的人群”、“漂著桃花瓣的水面”、“眾人依依不舍送別李白”,將整首詩歌的場景用連環畫的形式展現了出來,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朗誦并記憶。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我用啟發性的語言給學生營造一定的氛圍,讓他們將自己帶入到詩境中,想象成是詩中的人物,以此促進他們的情感激發。學習《贈汪倫》時,我便讓學生想一下好朋友就要離開去遠方了,自己的心情會如何呢?會不會贈送朋友臨別的禮物,會不會去車站送行呢?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沉浸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從而促使他們聲情并茂地誦讀詩歌?!缎抡n標》要求小學生能夠背誦16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同時還列出了70首古詩詞作為背誦的推薦篇目,這足以看出國家對于小學生詩歌學習的重視,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熟讀詩歌、背誦詩歌,可以讓學生逐步積累詩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二 建立互動交流的教學空間
立體化教學模式指的就是利用開放的形式進行教學。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普及,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定空間供學生與教師交流活動,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學空間是非常固定的,其布局是固定的,都是由一張講桌與眾多座椅構成。這種布局從形式上來看是非常封閉的,教師與學生的空間距離是非常遠的,其情感距離也會被進一步拉大,很難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現有的封閉式課堂教學空間模式,為開放式的教學空間模式。
三 立體化教學要做到以點帶面
在傳統的詩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是單方面地接受教師的知識教育,創造性思維得不到發展,想要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思想感情表達能力,就需要采用點面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局限性,在教學內容設計時能夠做到以點帶面。結合詩歌教學情況來看,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采用聯想式教學,在教學內容的準備階段,不會局限于單篇詩歌內容,而是結合詩歌的意境和特點,為學生普及其他類型的詩歌,讓相關的知識點之間進行結合,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詩歌所具有的情感內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四 結語
立體化教學的提出,需要擴大詩歌學習的方式。詩歌學習不僅僅是局限在課堂之內,教學活動向課外延伸。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一切資源開展立體化古詩詞學習。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開展經典詩歌朗讀工作,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詩歌、鑒賞詩歌,積累詩歌文化底蘊。教師也可以在學校開設專門的詩詞黑板報轉瀏覽,開設手抄報專欄或者墻報,指導學生自主設計詩歌報刊?;蛘呓處熆梢越柚@文化的形式,在學校創立詩詞興趣小組和詩詞表演活動,舉辦校園文化詩歌藝術節,開展詩歌文化的熏陶。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是詩詞從枯燥的書本文字走向了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生心靈有機融合,讓詩詞文化真正能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之中。
參考文獻
[1]方琪.立體化策略在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的開展[J].文學教育(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