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劍敏
摘 要:學生教育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的德育排在第一位,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德育就是要將道德內化為學生的品德,進而讓學生做出有道德的行為。德育工作的難度并不低,因此,需要班主任們悉心教育、全面展開、充分發揮。本文將以“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為主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深層次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
每位學生在成長階段都會發生叛逆現象,叛逆期可能出現在童年時期后任何階段。此時,學生們具有了一定的主觀意識,這就可能導致在課堂上與老師作對,不配合教學等現象。因此,教師們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心理,遵循科學的發展原則,使用一定的激勵策略,從而保證德育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 小學生的德育水平現狀
在探討德育教學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現狀。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都較低,注意力不集中,不愛聽講,并且在聽到道德理論體系中抽象的名詞時,表現的十分困惑,無法理解。這樣的現象嚴重制約了德育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們要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從這兩點出發,才能提高教學的實際效率。同時,也要充分掌握學生們的心理,進而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使德育教學的意義發揮到最大,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收獲。
二 班主任德育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長善救失,全面發展
在德育教學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就想要退縮,產生消極情緒。這時候班主任要懂得長善救失,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克服消極因素。通過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對促使學生自主追求道德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那么如何能夠利用好這種方法,就需要班主任辯證的眼光來認識學生,正確的看待他們,了解他們的身心發展情況,完全的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在了解這些情況后,就要想辦法發揚他們的長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室對他們的信任,才能促使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進而追求自主發展。
(二)因材施教,鼓勵為主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是在不斷產生變化的,隨著他們心理的變化,他們的道德水平和認知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所以各位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全方位的探尋學生的思想特點,再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雖然我們常常說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但是那已經是過去時了,不能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模式當中,要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如果在德育教學中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反而會引起那些并不適用于此法的學生的反感。班主任們一定要秉承因材施教,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
(三)班級評分,品德評價
有時候,競爭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尤其是面對小學生這樣的群體,他們往往是爭強好勝的,喜歡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教師們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競爭、積分等方式來激勵學生學習,實現更有效的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們的行為、事件進行總結,每周一匯總,列出品德評價表,并實行積分制。當積分達到一定數值時,可以領取相應的獎品。這種制度既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道德水平是否提高,還能讓學生們對德育課程產生興趣,提高積極性。學生之間也會互相認可,在無形中進一步的建立了班級的良好氛圍。
例如,在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設置道德評判表來輔助教學。通過此表,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來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
(四)知行統一,實踐鍛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能只注重理論方面的教學,更應該帶領同學們進行實踐活動。在各種活動中,才能看出學生們學習的效果,達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效果。并且,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課堂,所以,適當的帶他們進行戶外實踐,走出課堂,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解放他們的天性。同時,也有利于構建學生的道德認知,加深他們有關道德的信念,進而實現從認知到實踐的飛躍。
譬如,在培養學生建立勞動意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們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結合起來,只有自己動手實踐后,才能明白勞動人民的辛苦。
三 結語
每位學生都是有他們獨特的特點的,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道德上,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層次。作為班主任們一定要細心了解每位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情況。進而及時完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保證學生們得到更加直觀的感受,最后學生也會因此建立起更加堅定的道德信念。
參考文獻
[1]劉瑤.探析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67.
[2]王立軍.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8,10:30-31.
[3]劉亭亭.經驗學習圈理論下班主任研修共同體構建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