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霞
【摘 要】本文分析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重理工輕人文、重專業技能培養輕實踐綜合素養提升、未能突出學生主體、教學模式比較落后、教學方法相對單調等問題,提出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全方位復合型人才;完善課程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實現復合能力轉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復合型人才? 培養模式?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93-02
隨著我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增速瓶頸日益突出,轉型升級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必然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復合型人才培養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創新的重要趨勢,也是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一)知識面過于狹窄,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比較突出。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就業是學生的主要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競爭不斷加劇,面臨更多的招生和發展困境,很多院校不能著眼長遠,只能針對學生的短期發展采取比較短視的應對策略,造成很多學生綜合能力不足,知識面相對狹窄。不少高職院校忙于擴招,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更多的知識傳授和能力指導,尤其是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綜合素養教育,造成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弱,影響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一些高職院校為了強化學生的應用實踐技能,將各種人文素養教育放到一個較低的層次,造成重理輕文的現象,學生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相當貧乏,在就業和發展中受到諸多限制。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懂得專業知識,還應該具有較為廣闊的知識面和良好的素養,具有較全面的應用實踐能力。但很多高職院校不能開設更多的學科,不能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指導,造成學生的知識面較為狹窄,學生的人文素養嚴重不足。
(二)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忽視實踐綜合素養提升。高職院校是我國最重要的職業技能院校,是培養各行各業一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重視學生的應用技術,更需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每一個人的工作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將技術應用在具體的環境中,與更多的同事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能。因此,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必須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復合素養,讓學生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工作中,讓學生能夠適應復雜的工作崗位環境,更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的事件。但是,當前高職院校重視學生技術培養,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導致學生工作適應能力差,發展空間小。
(三)未能突出學生主體,不能保障人才目標達成。學生是學習和實踐的主體,所有的教學設計和目標必須在學生那里得到落實,才能真正變成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因此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素養,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真正培養復合型實踐人才。復合型人才需要學生將知識、能力和素養更好地統一起來,不僅要學好專業理論知識,更應該在具體實踐中培養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強化自身的主體地位,在分析和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直接經驗,最終形成自身的綜合素養。而當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甚至以教師的講解和實踐來替代學生的感悟與體會,這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也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最大障礙。
(四)教學模式比較落后,教學方法相對單調。培養復合型人才應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實踐體驗機會,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工作環境。這就必然要求高職教師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尤其是能夠提供與之相對應的更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去體驗感悟,從而培養他們綜合素養與能力,造就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相對單調,單一的教學方法必然不能適應更加復雜的課程,無法適應不同的教學設計,更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革新是當前高職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主要方向和創新途徑。
二、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以教育來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是高校的使命,也是高校提升辦學質量、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應培養復合型人才,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實現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步,讓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一)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全方位復合型人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具有更強的創新思維,成為更適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創業成為很多青年大學生的新選擇,因此應讓更多大學生具有創業理想、創新能力,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盡顯身手。高職院校應立足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針對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社會需求,學校應引導學生明白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讓每一個學生立足專業和行業發展實際,學好基本知識,增強應用實踐能力;應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還應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技能大賽,組織各種形式的創業報告會,建立基于高職院校實際的創業孵化基地,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實踐,以此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完善課程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復合型人才培養必須立足學生實際,注重課程教學改革。首先,必須強化課程設置,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應結合學生發展實際,改革課程教學模式,使課程結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針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學校應確保課程結構更加完善,做好跨學科引導,使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同時,通過更多的基礎課程培養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掌握與之相關的學科素養和能力,豐富學科素養,強化實踐技能。高職院校應從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出發,根據企業發展和行業變化,針對工作崗位需求和學生工作需要,開設與之相應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全面的能力,能夠在所屬的行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應確保學生不僅在流水線上勝任工作,也能在其他一線崗位上有全面的綜合能力;不僅能夠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夠更好地協調其他合作對象,更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示范改革和創新引領作用;讓學生不僅做好本職工作,在企業發展中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更能夠推動企業更好地創新發展,甚至能夠獨立創業,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成為獨當一面的高素質人才。
(三)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實現復合能力轉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學生實踐,強化學生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展示平臺,在實踐中更好地培養綜合思維。高職院校應注重引導學生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尤其要在實踐中強化他們的應用技能,真正將各種知識變成自己的經驗,各種目標要求變成自己的綜合能力素養。高職院校應強化與企業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培養定位,由企業為高職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實踐指導和崗位實踐,讓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將學校學習和企業應用實踐相統一,將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銜接,從而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充分對接,以此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實踐技能,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適應企業發展,緊跟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成為全面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還應建立現代學徒制度,以現代學徒制來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讓高級工程師做學生的實踐老師,真正將學生實踐指導與企業用人發展環境相結合,將學校所學知識與市場、企業工作崗位相對接,從而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強化其綜合素養。學校通過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基地,強化他們的直接經驗,培養他們的復合技能。
【參考文獻】
[1]黃中軍.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 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2)
[2]廖婉,傅超美,鄧赟,等.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6)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