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亮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77-01
數學計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最常用到的一項知識與技能。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計算更是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其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數學教師要注重小學生們計算能力的培養,計算能力作為數學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現結合教材,談談以下面四類計算的培養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例如:九義教材第一冊中的“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教學時采取了由具體到抽象逐漸幫助學生掌握算法。教學例1:“9+2”時,采用的是“湊+法”。讓學生動手擺乒乓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9和2,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學生匯報時要盡量讓學生敘述、補充,收集各種信息,展示多種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快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接著,為了鞏固湊+的方法,教學例2、例3,讓學生再借助實物來加深對“湊+法”的理解;而在教學例4時,則要求學生不依靠實物,自己想想該怎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總之,先通過實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湊+法”的計算過程,然后再脫離實物,思考“湊+”過程,于是便從形象上升到抽象了也就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而且對以后學習進位口算加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
二、重視筆算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筆算能力的培養,必須重視筆算教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則,通過必要的練習,逐步達到目的。在九義教材第冊中關于“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教學“一輛汽車〖SX(〗2〖〗5〖SX)〗小時行駛18千米,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根據“路程÷時間=速度”可列出算式為:18÷〖SX(〗2〖〗5〖SX)〗。我們可借助線段圖分兩步計算。第一步:先計算〖SX(〗1〖〗5〖SX)〗小時行多少千米。因為2個〖SX(〗1〖〗5〖SX)〗小時18千米,所以〖SX(〗1〖〗5〖SX)〗小時行的路程為18÷2(千米)也就是18×〖SX(〗1〖〗1〖SX)〗(千米),這樣把學過的分數乘法聯系起來了;第二步:求1小時行多少千米,整個算式便成了18×〖SX(〗1〖〗1〖SX)〗×5,也就是18×〖SX(〗5〖〗2〖SX)〗。(這里著重強調“×〖SX(〗1〖〗2〖SX)〗×5”可看成“×〖SX(〗5〖〗2〖SX)〗”)最后得之“18÷〖SX(〗2〖〗5〖SX)〗=18×〖SX(〗5〖〗2〖SX)〗”。而〖SX(〗5〖〗2〖SX)〗是〖SX(〗2〖〗5〖SX)〗的倒數,所以:除以一個分數就等于乘以這個分數的倒數。然后通過例3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這樣便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從一般概括到整體,抽象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不僅防止學生死記硬背,還通過同老師一起分析、研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
三、重視估算能力的培養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中,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所謂“估算”是相對于傳統數學教學中那種嚴格追求數學運算嚴密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的精確計算而言的。廣義上,估算能力和精確計算能力都應屬于數學計算能力,但在長期的傳統數學教學實踐中,人們忽視了估算的能力,而將小學教育中的計算能力偏窄地理解為精確計算能力,估算能力的培養也沒有取得它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于是在這種數學教育觀念下,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就變成了大量單調的計算訓練,走向“為了計算而計算”的極端。因此,現在有必要重新全面、科學地理解小學生計算能力,重視培養和加強小學生估算能力。例如:“小明家養雞收入243元,養豬收入479元。這兩項收入大約是多少元?”學生可能通過口算來估算“200加400等于6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們的和比700多一點”;另一種估算方法可能是“243小于250,470小于500,因此它們的和比750小”;另外有的學生可能用這種方法來估算243+479,即24個10加48個10等于72個10,因此,它們的和大約是720。對于不同方法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他們自己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估算策略。這些多樣、靈活的策略能使學生更深入、更生動地領略數學的本質特點和思維特色。一旦學生真正形成了估算意識,掌握了多策略的、靈活的估算方法和技巧,有意識地用于監控自己的數學學習,便可以大大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四、重視速算能力的培養
小學速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鼓勵學生使用學過的運算性質、定律進行簡便運算,使學生的計算合理、靈活、迅速,提高計算速度。例如:“〖SX(〗3〖〗4〖SX)〗÷〖SX(〗1〖〗5〖SX)〗+〖SX(〗1〖〗4〖SX)〗×5”,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算式有何規律。通過觀察,可知〖SX(〗3〖〗4〖SX)〗÷〖SX(〗1〖〗5〖SX)〗可寫成〖SX(〗3〖〗4〖SX)〗×5,這樣,原式可變成〖SX(〗3〖〗4〖SX)〗×5+〖SX(〗1〖〗4〖SX)〗×5,再根據乘法分配律得5×(〖SX(〗3〖〗4〖SX)〗+〖SX(〗1〖〗4〖SX)〗),這樣計算既簡便,又迅速,而且正確率高。又如“11÷0.25-1.25×32”,也讓學生先看題,再啟發學生思考:1.25和幾相乘得整數,學生即會想到8,而32恰好可以分寫成8×4.再看“0.25”化成分數是幾分之幾(〖SX(〗1〖〗4〖SX)〗)通過分析,將原題變成“11×4-1.25×8×4”,又根據乘法分配律得:(11-10)×4,很快就算出得數是4,從而使筆算變為口算,簡單化了。一件看似紛繁、復雜的“工程”變成了一件多么輕松、愉快的小事,學生也自會信心倍增、興趣濃濃,難題當然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口算、筆算、速算等各方面計算能力,通過富于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焦點,授之以“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所需的“魚”,挖掘學生的數學興趣的潛能,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才能走向數學的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