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業軍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育政策的不斷影響之下,寄宿制小學的各方面問題也成為了農村教育的重要課題。雖然寄宿制方式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生活幫助,整合教育資源,相對提升教學質量,但由于農村地處偏遠,條件落后,設施配備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寄宿制小學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只有主動遵循教育規律,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增加經費,改善辦學設施,提高師資待遇水平,才能讓農村寄宿制小學高質高量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管理措施;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88-02
前言
國家頒布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以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為突破口,加強農村中、小學建設。雖然國家和政府越來越重視寄宿制小學,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不同地方的差異性,缺少現成的經驗,缺乏理論指導等都導致農村寄宿制小學依然在各個方面存在著很大問題和隱患。
一、加強管理,完善制度
農村寄宿制小學普遍都運動的是封閉管理模式,而且很多學校管理者在這方面毫無經驗,也沒有成功的前例作為參考。寄宿學生人數多,學生每天的生活學習問題,課余時間問題,安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全都扔給學校。而學校為了管理方便,又將學生的課余時間集中安排作業輔導或者自習。經常一位老師身兼數職,既負責學習又負責生活,再加上學生人數多,老師少,學生自我的安全意識也比較差,學校的管理不完善,實際上并沒有多大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在情感上會感到孤獨,在安全上也充滿隱患。因此,學校的完善管理對寄宿生顯得尤為重要。
1.形成管理網絡。
學校從上到下應該成立不同的組織機構,使管理更加精細。把以前一個老師管的全部工作分解到不同職能的機構,每個機構各抓一口。比如,寄宿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教育管理由班主任負責,思想品質、心理健康、安全、衛生等的方面的教育管理由分管德育的德育處負責,教學活動由教務處負責。
2.健全管理制度。
不斷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寄宿生管理有章可循、規范有序。需要建立的制度主要是《寄宿生的請假制度》《寄宿學生生活管理制度》《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學生安全工作制度》《寄宿學生文明公約》等等。
3.做好考勤登記。
寄宿生每周返校和到校時間都要由教師做好登記,落實交接手續。
4.增添硬件設施。
教室和寢室等各個關鍵點都安裝高清監控。
5.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或者定期培訓管理人員,各司其職。
二、關注低齡學生
低齡學生在寄宿中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生活自理問題,過早的寄宿生活對他們的飲食、心理、身體發育和性格發展各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即便政府和學校多次關注與強調,但實際上農村寄宿小學始終缺少專業的生活指導老師,根本無法滿足低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因此,農村寄宿小學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針對低齡學生適應力差的問題要培訓專業的高素質的生活老師,招聘足夠數量的相關人員,負責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的生活問題,例如:生活照料,情感需要,形成長效的關愛系統。
同時學校要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促使學生之間建立伙伴關系,減輕低齡學生的焦慮感與孤獨感。成立心理咨詢室,定期為學生展開素質教育,加強低齡學生的心理建設。
三、完善學校經費
在一個學生300人左右的寄宿制學校里,一年花費的稅費在6000元左右,電費和燃煤費10000元左右。國家和政府應建立資金充足的農村教育經費保障體制,雖然國家明確出臺政策,對寄宿學校按學生一年200元的標準發放補助,公費資金雖然增多了,維持正常的支出,對于食堂的工作人員與非寄宿制學校相比,工作量增加而待遇相同,導致了寄宿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的報酬又無法和增加的工作量成正比。
要想幫助農村寄宿小學走出此困境,政府應該制定專業的資金管理措施,把寄宿制學校與非寄宿制學校區別開來,要提高老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配備足夠的宿舍管理人員,提高他們的待遇,保障資金的合法化發展。
四、關心留守兒童
貴州省是外出務工大省,留守兒童多。2015 年的 109.6 萬人,至2018 年還有52.4 萬人。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會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陰影。作為寄宿制學校,就要想盡辦法給孩子家的溫暖,最大努力彌補孩 子們感情上缺失,讓孩子們在身體健康的同時做到心理也健康。
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首先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且要對其變化的信息及時完善,以便有問題能及時有效處理。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定期和不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溝通,交流留守兒童的情況,對其當前的存在的問題,商量教育管理處理辦法。學校要長期開展多彩的校園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學校要為留守兒童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
五、合理配專職管理人員
農村小學實施寄宿制是一項有利于學生和家長的好舉措,有效地保證了山區孩子的受教育權,更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和得到很大程度的教育公平,也有利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及其他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高。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師而言,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要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同時也增加了寄宿生的管理工作,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精力上都極大地影響教學工作的完成,不利益教師的教學與管理,也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并且由于小學寄宿學生年齡較小,自理能力較差,常年遠離父母,面臨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常識、飲食衛生、安全防護、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與其讓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為管理活動分心而影響教學,不妨增設生活教師編制,聘用具有較高管理能力的生活教師,專職管理寄宿學生的生活起居和食堂工作,各司其職,這樣既能減輕教師們的壓力,同時能讓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輔導學生學習,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小學實施寄宿制,是農村學校發展的必然之路,但曲折而又艱巨,要圓滿完成此項工作,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投入,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管理,需要學校領導的齊抓共管,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需要學生家長的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