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輝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具備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學習各學科知識。 2011年《小學課程大綱》指出,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認知的與非認知的素養(yǎng)兩個方面。認知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術和知識方面的內容;非認知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價值觀、價值理念、情感態(tài)度等。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個體追求具體生活目標,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科課堂的教育性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小學階段各學科課堂,討論小學各學科課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各學科課堂;學生;核心素養(yǎng);素質教育;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25-01
前言
現(xiàn)如今,新課標在實施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已認可了各式各樣的新型教學模式,只有著眼于細節(jié)和精細才能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在小學各科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標準著重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于教學實踐來說,每當我們進行一個新內容的教授,身為教師,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進行教學;采用什么方式手段來進行教學;在考慮好這個因素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一、立足于學科學習,對核心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認識
要想通過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必須先讓教師和學生對核心素養(yǎng)形成正確認識。有的老師以為小學階段是基礎階段,只需要講解教材上的內容而已,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在講解教材內容時,受長期傳統(tǒng)思想影響,大多數(shù)老師都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一味地自顧自講解,追趕課程進度,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消化,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對學生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各種知識,而且要求他們在掌握各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基礎上,能夠系統(tǒng)聯(lián)系各學科,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適應時代發(fā)展,老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充分認識理解各個學科的學科素養(yǎng)和基本要求。
1.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
在小學各科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采取方法將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T诮虒W中要大膽放手,做到從容穩(wěn)定,不干擾,不打斷,不參與,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能自行查找資料找出解決方法,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2.教師應該增強教學資源的使用和共享意識。
新課標中強調:一切的教學都應與實際相結合,即教學生活化。學習不僅在于知識的吸收,更在于思維的拓展、邏輯的鍛煉。在課堂設計中,注重課前導入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案例,或是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為學生營造出熟悉的生活、學習氛圍和場景,從而構建更直觀化、更具體化、更實效化的小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借助各種教學資源,通過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隨后教師再為其設置一個問題,針對具體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主動學習,在團隊協(xié)作中提升自身素養(yǎng)。
二、 通過鼓勵式教學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從文字層面理解起來很抽象,換個說法,它其實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例如,在講解“用方程解決問題”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此課教學時,便可以通過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反思。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及自評的方式,從三個角度全面分析這一課學習時存在的不足。可以采取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方式。自我評價是指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實現(xiàn)自己對自己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價值判斷。讓小學生通過課堂上的自我評價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通過自我評價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他人評價是指除學生本人之外的其他人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信度較高,更具有客觀性,有一定權威性。評價主要還是以肯定和鼓勵學生為主。在評價時,小學教師需要注意到的是必須要保證評語的具體與準確,例如“你回答得真棒,很讓老師欽佩哦!”“你說得簡直太棒了,老師真為你驕傲!”通過這些正面、積極的評價,樹立學生學習各學科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產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通過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三、通過學科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核心素養(yǎng),重點在于學生能夠妥善處理自己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幫助小學生形成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道德準則以及行為規(guī)范,做一個勇于承擔的人。小學學科教師應該借助學科教學過程,讓小學生了解到社會的多元性,在成長的過程中與人相處,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在這個個人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小學生亦需要發(fā)展如何與他人或群體接觸互動的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社會素養(yǎng)。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接觸社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各學科教學是今后各學科學習的基礎,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十分重要。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學生各學科學習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也為今后各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也有利于提高小學各學科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傳燧, 左鵬. 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學科策略[J]. 當代教師教育, 2017, 10(2):64-69.
[2]左鵬, 張傳燧. 發(fā)展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4S”課堂模式理論構建[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8(1).
[3]胡淑云. 中小學校長核心素養(yǎng):溯源與務本——基于《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yè)標準》的探討[J]. 中小學管理, 2015(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