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摘 要】 目的:針對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臨床治療方式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前來我院收治100例的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且對其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相應中藥治療。結果:通過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和觀察組都獲得了顯著的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所有患者中療效顯著、一般的占比)為98%。與對照組94%相比,無顯著優勢。結論: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分析中醫治療婦產科不規則陰道出血的療效。
【關鍵詞】 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04-01
引言:
陰道不規則出血發病率高,通常發生在月經正常的生殖器出血。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陰道出血、出血過多、非經期出血白帶等。出血部位主要有宮頸、外陰、陰道等。由于病因復雜,如子宮內膜病變、宮腔出血等。病理改變或妊娠因素與生殖道炎癥、性激素異常、宮內節育器等有關,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本組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在我院探討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100例患者均診斷為陰道不規則出血。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通過對兩組患者病因及特點的分析,發現兩組患者年齡分布無顯著差異,且兩組患者發病原因也較為常見。兩組間無顯著差異。根據年齡、病情、病因,兩組間無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在實施例中安排兩組患者進行婦科檢查,然后檢查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原因。在接受治療前,每位患者應定期進行階段性刮治診斷,然后根據出血部位和出血大小,在婦產科診斷為陰道不規則出血,然后需要進行綜合治療。對照組患者初治后常規止血,經陰道鏡、宮腔鏡或宮頸刮片證實病因后給予抗炎、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激素治療。激素治療以戊酸雌二醇聯合黃體酮為主,其中戊酸雌二醇最為重要。在接受本研究的過程中,所有患者需要停止使用任何其他可能影響療效的藥物。他們需要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并對癥治療。治療持續3個月,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
1.3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依照癥狀的控制程度,療效的評價可分為三類:有顯著效果、一般有效和無效。明顯療效是指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消失,月經正常,身體狀況良好,患者的經期出血率、出血量、體質、陰道狀況全部恢復正常。一般有效是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陰道不規則出血和身體的恢復,患者的體溫較為穩定,出血量有所減少,體質一定程度的好轉。患者癥狀未緩解,沒有任何療效。患者出血情況、臨床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嚴重。
總有效率=顯著效果率+一般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
通過統計就診患者樣本,并臨床觀察100例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難發現臨床癥狀通常體現為陰道出血、月經期間出血量增加、白帶出血。見表1所示。經臨床觀察發現,不規則陰道出血通常同時出現多種癥狀,且患者可能在同一時間經過長期的月經、出血和其他癥狀。
2.2 病因分析
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因素眾多。準確的功能障礙分析及治療前找出病因,將大大提高治療效果。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功能障礙、子宮內膜病變、宮內病變、異位妊娠和惡性腫瘤。見表2
2.3 治療效果
通過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和觀察組都獲得顯著的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所有患者中療效顯著、一般的占比)為98%。與對照組94%相比,無顯著優勢。但不難發現,觀察組的顯著有效率為88%,對照組為72%。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即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重要的調理。見表3。
3 討論
陰道不規則出血可出現于任何年齡段,患者主要伴有血性白帶、月經不規律、引導淋漓不盡等癥狀。宮頸、宮腔子宮內膜出現病變是導致不規則陰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具體可從兩個角度分析:①若患者在未絕經的情況下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增生、使用節育環、功能性失調性子宮出血等原因引起的,特別是佩戴節育環,尤其容易誘發該疾病。長時間佩戴節育環會給子宮內膜產生機械刺激,引起子宮內膜淺表的壞死或者潰瘍;②絕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主要是因為機體雌激素水平較低,卵巢萎縮、外圍脂肪的雄激素轉化為雌酮,從而嚴重子宮內膜而引起的出血。
陰道不規則出血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主要發生在女性群體中,多表現為陰道出血量過多、經期過長或白帶帶血等癥狀,對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根據研究可知,引發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危險因素較多,如子宮肌瘤、宮腔病變、內分泌不平衡、陰道細菌感染等。雖然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表現明顯,結合其他檢查方法可以實現早期發現和治療,但當前治療方法以止血藥物和抗炎治療為主,一般很少選擇手術治療,但存在療效不顯著、治療反復等問題,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甚至進一步損害身體,引發出血性休克。其中圍絕經期女性病變表現為卵巢活性減少、雌激素活動頻率減少,對子宮內膜運作產生影響,且雄激素轉化為雌酮,繼而引發子宮大量出血;月經期女性病變則以子宮內膜病變為主引發的出血癥狀。而當月經期女性使用宮內節育器,會進一步增強出血發生率,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受到節育器的損害,出現表面破損。在疾病診斷后,若為節育器因素,需要及時進行節育器改良或取出,隨后給予針對性治療。若因為子宮腺肌瘤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則需要針對肌瘤進行治療;若因為激素水平紊亂引發出血癥狀,則需要注重調節陰道酸堿平衡。在藥物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或本身病情較嚴重患者,應選擇手術治療方式。另外由于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出血量與出血時間與癌變可能性呈正相關,對于出血量較少且出血時間較短的患者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方式,而對于出血量偏多且出血時間較長或絕經后較長時間不規則出血的患者,則需要采用診斷性刮宮方式診治,以保證治療有效性和患者安全性。
本研究選取100例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婦產科不規則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功能性障礙、子宮內膜病變、宮腔內病變、生殖器炎癥、異位妊娠和惡性腫瘤等。兩組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影響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4%。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 0.05),但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性不高。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即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重要的調理,可明顯提升不規則陰道出血的療效。
4 結束語:
陰道不規則出血通常主要由子宮內膜或宮頸炎癥因素引起,可能發生在非月經或絕經后。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就會導致貧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質量和身心健康。在婦科不規則陰道出血治療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因此,在使用現有常用治療方法和藥物的基礎上,補充增加中藥處方、調劑和治療,可以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綜上所述,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病因較為復雜,又包括絕經與非絕經兩種不同類型。就女性本身而言,應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尤其是要做好生殖系統的衛生與保健,若發現有異常的陰道出血,應立刻來院接受正規、及時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誘發惡性腫瘤。
參考文獻
[1] 樸仙姬.探析婦產科中流產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6):154.
[2] 晏東.宮血寧聯合黃體酮治療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2):78-79.
[3] 馬金利.婦產科臨床中陰道流血的病因及診療體會[J].中國處方藥,2018,16(01):141-142.
[4] 曹韶娟.陰道B超配合宮腔鏡用于圍絕經期陰道不規則出血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