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政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和政縣 傳統文化 教育引導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和政文化底蘊深厚,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之一,松鳴巖花兒會被國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政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花兒傳承基地”。
一、加強教育引導,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
1.深入研究闡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和時代精神
鑒于我縣多民族長期聚居和融合發展的現狀,在文化傳承中著力弘揚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將和平交流、包容開放、向善守正的思想精髓與農耕文化中崇尚和諧、敬畏自然、以民為本的理念相結合,注重民族文化中平等尊重、相互交融、和諧共處的內涵。促進社會和諧、追求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文化內涵,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成為人們的精神追求。
2.系統梳理和政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以實施文化資源普查工程為契機,深入開展文化普查工作,摸清文化資源家底,推動文化資源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健全文化資源建檔制度,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扎實推動文化資源普查升級工程。積極實施文化遺產數字化工程,推進全縣可移動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古(典)藉善本、少數民族文化等數字化建設。
3.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引導
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把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到宣傳教育之中,在縣電視臺重要時段推出專欄專題,打造特色明顯、影響廣泛的文化報道。在“三館一中心”走廊等場所適時展示中華傳統美德展板。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推進誠信建設,扎實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有禮和政人”“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廣泛開展以“三關愛”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適時開展好公民、好媳婦、好公婆和隴人驕子、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美德少年等評選活動,鼓勵人們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在崗位上做一個好員工,在家庭做一個好成員,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感召人、鼓舞人,激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創新方式,深入推進傳統優秀文化
深入實施《和政縣“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以“歷史再現”、“鄉村舞臺”工程帶動文化傳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全面發揮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引領作用。
1.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確保文物安全,改善保存狀況,提升保護能力,營造法治環境,進一步推進基礎性、探源性考古研究,不斷提升文物保護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2.推進“歷史再現”工程
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核心,進一步對肋巴佛革命紀念館進行了提升改造,同時申請了文化遺產二期世行貸款項目,重點建設了“花兒傳承保護基地”、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庫房的升級改造及松鳴巖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推進民營民俗館、奇石館、“鄉村記憶”館等場所的建設。改善博物館基礎設施,提升陳列展覽水平,加強和改進社會教育與公共服務,建立健全免費開放動態管理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推動各級各類博物館規范發展、提質增效。
3.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
進一步提升和政古動物化石埋藏原址館、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縣淵源民俗博物館陳展水平;建成了松鳴鎮吊灘村、新莊鄉腰套村2家“鄉村記憶”村史館。同時把文物遺跡遺址點的保護和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作為重點,成功將達浪鄉鄭家坪村張家坪齊家文化遺址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確定了卜家莊鄉白楊溝村老鴉洞遺址、寧河古城址、新營明代古城遺址等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確定文物遺址點53處,成立了保護小組,開展了全方位的保護工作。
三、推進傳統文化融入生活
1.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積極鼓勵群眾組成民間社團,截至目前,我縣民間社團115個,為基層發放音響120個,近三年舉辦了10余次文藝社團演出。在下一步文化傳承中,計劃到2020年,全線13個鄉鎮122個村普遍建成集宣傳思想教育、文化知識傳播、文體娛樂活動、民俗文化、傳承創新、法制科教普及為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范、保障有力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一套符合實際、運行良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層、專兼職結合、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管理服務隊伍編配規范化、城鄉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
2.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
提升我縣公民綜合文化素質,建設文化強縣為目標,大力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健全完善全民閱讀工作組織協調機制,由和政縣圖書館和各村的農家書屋具體負責,推進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傾力打造“書香隴原”全民閱讀推廣平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3.開發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內容產品
開展“探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交流活動,將松鳴巖、古動物化石、花兒作為對外交流和宣傳的品牌,以古動物化石研討會、花兒演唱交流、松鳴巖4A級景區旅游為載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同時選派花兒歌手參加敦煌藝術節花兒展演、寧夏第十四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活動以及中埃文化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文霞,孟建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文化創新[J].人文天下,2016(24):22-25.
[2]李心峰.讓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J].民族藝術,2010(1):23-25.
作者介紹:陳雪梅(1971.11—),女,東鄉族,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人,中共和政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干部理論培訓、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