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
摘要:英語的學習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的。相對于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英語的學習需要通過實際對語言的操練而達到掌握語言、應用語言的目的。因此,learn-by-doing,即通過實踐練習來學習的理念,對于英語教學而言顯得格外重要。本文試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時段探討learn-by-doing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從而達到改進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的目的。
關鍵詞:learn-by-doing 英語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56-02
Learning-by-doing,即通過實踐練習和實際操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是外語語言學習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種理念。眾所周知,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完成實際的交流任務。傳統的講解式課堂教學模式忽略了賦予學生語言實際應用的機會,因而使得很多中國學生在數年的英語苦讀之后,實際英語水平仍不理想。加之課程設置在時間、內容等方面的限制,英語教學流于程式化,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應用learn-by-doing的理念,使之服務于語言學習的過程,最終達到幫助學生實現準確應用的目標,是英語教師們應該認真思考鉆研的課題。
一、認真分析教學任務,精心設計教學細節
將learn-by-doing的理念融會在教學實踐之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把教師“教”的過程轉化設計為學生“學”的過程,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來完成這一理念的應用。
從宏觀上而言,教師應該根據教學條件和狀況設定教學結構。教師應該在教學大綱所設定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和應用能力水平、課時量、學生人數等因素的基礎之上,設計制定教學活動的形式,包括各項教學活動的指示說明、操作方式、活動步驟、時間安排等具體內容。比如:在設計口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認真考慮設計每項活動細節的時間安排,還要考慮老師和學生在課上說話占用時間的比例。在實際口語教學中,經常看到一些教師解釋說明活動方式的時間,即用來總結指導活動的時間,比學生實際操練的時間還要久,這無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縮減了學生練習的時間,從而影響學生吸收知識的效果。
從微觀上而言,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課堂上的每項教學活動都是為教學目的服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方式。因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在仔細分析考量教學目的基礎之上設計具體的活動方式。如:在精讀課上,對于詞匯語法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是要讓學生掌握詞匯語法相關知識,最終達到能夠獨立及正確應用的目的。在這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通過具體的例子,給予大量的細致的講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是僅僅通過聆聽來理解和接受知識的。很常見的效果就是,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之后,學生們表示聽懂了、也理解了,可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卻錯誤百出,甚至不知如何著手處理。因此,這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幫助學生培養出實際應用的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直跟隨著老師的思路,而沒有主動地自己動腦來摸索領悟到知識應用的關鍵,也就是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通過主動的實踐操作學習,而只是被動地接受或模仿應用學到的知識,因而在靈活的實際應用中表現出能力不佳的現象。因而,當老師在一條一條地灌輸詞匯用法和語言知識的時候,可以把講解轉化成一定的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教學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思維權和實際動手動腦的機會還給學生,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真正地發現并獲得知識,從而獲取可以正確應用的能力。比如,在詞匯教學中,不妨通過同伴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例句中自主總結歸納出每個詞匯的用法特點,并在這基礎上模仿例句造句,進行實際應用的檢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討論中發現規律特點,并用造句的實踐達到掌握詞匯用法的目的,這種方式要比單純的老師講解印象深刻,也可以直接達到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詞匯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科學管理掌控教學實施過程
把實踐學習的機會留給學生,并不代表老師在課堂上就無事可做。老師是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控者,對于學生在實踐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該全面管理掌控,并適時提供幫助。
科學管理掌控教學實施過程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比如在口語課上,不可避免地老師要對學生口語活動中出現的語言錯誤給予及時的提醒和糾正,然而老師要很好地把控總結時間,嚴格遵守教學設計,簡單、精練、重點突出地進行點評、總結和講解,而不宜長篇大論地深入展開,從而占據了本應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又如,在教學中,相對于直接告訴學生對與錯的方式,嘗試去運用啟發提問的方式給予學生獨立思考正誤的空間,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動腦琢磨而達到在實踐中不斷自我改進從而掌握知識及應用能力的目標。
當然,在learn-by-doing的實踐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當老師在掌控和實施教學活動時,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國的學生普遍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缺乏自信,而在這種實踐為主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又責無旁貸地要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指導糾正,這個時候,老師的方式、方法甚至于語言措辭尤其要引起重視,否則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到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有效監督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課外自主學習成為近年來教學的潮流。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也為自主學習模式的開拓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證。我們不難看出,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無疑也能夠成為learning-by-doing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因此,課外的自主學習不應該是放羊式的自由模式,而是同樣需要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的。
首先,在課外的自主學習中,由于缺少教師的即時監控,往往很多學生從學習的質和量上都存在不足。很多教師隨意地甩給學生一些目的不清、質量不高的枯燥作業,通過強硬的檢查機制督促學生完成任務。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達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科學地設計出課外學習任務,使之既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能培養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則是教師在設計課外學習活動中首當其沖要考慮的問題。只有通過精心細致的考量和設計,才能有效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自主學習活動中來,幫助學生真正用心練習,并從中掌握知識和能力。
同時,課外自主學習需要教師通過有效手段管理和監控才能真正幫助學生達到learn-by-doing的效果。為了避免課外自主學習流于形式,教師應該設計運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外學習進行管理監督和控制。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成熟以及電腦、手機應用的開發,使得越來越多的方式可以運用在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管理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即時軟件的互動進行學習監控和幫助,也可通過一些軟件的特點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布置和檢查,從而有效地掌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一些英語學習的手機應用或網站,讓學生通過生動活潑的音像交流的方式參與到學習實踐之中,從而擺脫傳統枯燥的學習模式,加強課外的語言練習機會,達到語言練習的目的。這些靈活多樣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利用即時信息交換的一些軟件和應用,跨越空間的限制,實時和學生進行交流或是輔導監督學生的課外學習,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的目的。
四、結語
語言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是要遵循科學的教學規律的。掌握一門外語,學習者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使用這門語言,增強語言感覺,使之成為生活學習的一部分(Ellis,1994; Stern,1984)。外語學習者要不斷地通過練習、自我完善和改進,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從而形成實際應用的能力,這正是learn-by-doing理念應用于英語教學的核心所在。由于語言學科的特點,Learn-by-doing的教學理念是將漫長的語言學習過程微縮到有限的教學活動之中的,從而體現科學的學習規律,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的。因此,作為教學主導者的英語教師,首先要在思想上調整更新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認真思考、設計和實施教學,從而才能在課前、課上及課后切實落實實踐為主的語言教學,幫助學生的語言學習從被動的學習模式轉向積極主動的實踐練習模式,從而更好地達到語言學習的真正目的——實踐應用。
參考文獻: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3]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