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合 覃冬玲 李林霞
摘要: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網購交易量的日益增加,給“積分換服務”項目創造了廣闊的市場,并且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本文以此為背景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積分幫”項目的可實行背景、現狀的分析。分析表明,在大學里利用“積分”開展跑腿服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 網購交易 積分換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75-02
一、積分換服務業務開展的校園基礎分析
跑腿經濟最早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跑腿服務越發普遍,民眾對跑腿公司也很熟悉。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跑腿服務也逐漸興起。目前跑腿經濟已經有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具有了發展的基礎和條件。[1]
現在,高校大學生主要是從淘寶、京東等購物平臺進行購物,通過使用快遞服務,獲得購物體驗。通過網購平臺購物的人數越來越多,日常網購交易的次數也日趨增多,給校園里的學生快遞服務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大學生忙碌的生活和惡劣天氣現象的出現也給學生快遞服務提供了發展的良機。比如一般學生需到快遞代取點或學校門口取郵件,一般學校校區較大,學生公寓、教學樓與代售點之間的距離也比較遠,平常課業緊張、日程安排較滿的學生就缺乏足夠的時間自行取件,這種情況下就非常需要校園快遞服務。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以“肥宅”自居。現在大學里,一到飯點就會有大量的外賣服務車進入校園送外賣,但很多時候這些外賣送不上樓,這時候就需要校園跑腿服務來為大家提供便利。同時,這種服務也可以為行動不便或者有緊急事情的同學提供幫助,提高了他們的時間利用率。
最后,在大學里還有很多貧困生,他們可以通過提供校園快遞服務來賺取生活費補貼。
基于當前大學校園里電商物流的迅速發展,快遞行業發展越來越繁榮的情況,以及上述校園學生生活現狀,“積分幫”的出現可以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生活。“積分幫”項目旨在打造一個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溝通互助的App,平臺以“積分”為中介。在此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完成其他同學或者商家發布的懸賞任務獲取積分,以積分尋求幫助或者使用積分兌換禮品。
二、基于問卷調查的積分換服務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2018年“雙十一”全網銷售總額超過3000億,當天產生包裹數量超過10億。大學生是網購的主要人群,“雙十一”期間大學城快遞倉爆滿,同時各快遞點高峰期排滿了取件大學生。桂林各大高校都存在各快遞點分散的弊端,學生自行取件困難。桂林高校內有做“外賣跑腿”兼職的大學生,解決了外賣在宿舍樓下至宿舍門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由此可見,大學校園內學生們對“跑腿服務”存在依賴性,在“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共享經濟+物流”有著一定的可行性。
跑腿服務應時代的需求而衍生,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校園是一個對第三產業有極高訴求的區域,跑腿經濟有很大的市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國正向小康社會前進,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新的消費理念以及消費方式推動了電子商務和校園經濟的結合,為校園O2O跑腿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針對研究項目,通過問卷調查,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積分換服務”形式跑腿的可行性。本次調查回收樣卷共398份,男生人數共計194人,女生204人,大約各占50%。該項目旨在服務校園學生群體,學生群體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學生的年齡在18~25周歲之間,他們處在青年階段,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年輕學生普遍追求高效的生活方式,對該產品的需求期望值高;心理上追求便利。就目前調查來看,桂林高校的跑腿市場仍是空白,跑腿服務僅局限于宿舍外賣送上樓,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學生在訂外賣時更傾向于選擇有跑腿送上樓服務的商家。結合桂電金雞嶺校區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因為校園快遞取件點分散,取件時間點的限制,無法集中領取包裹,活動受到限制。雇傭跑腿可以減少學生取件的麻煩,節省個人時間,71%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代取快遞的跑腿服務。
“互聯網+”時代下,很多的企業平臺都實行積分兌換機制,例如支付寶的螞蟻積分、平安醫生、百度知道、360問答財富值兌換物品等。因而,以“積分”作為交易中介被81%的學生接受,積分形式進行交易可視為獎勵機制,運作模式類似于積分營銷。95%的學生對跑腿傭金的接受額度都在1~5元之間,即越便宜越能使人接受。基于這種現狀,采用積分形式可以使學生對實際金錢交易產生信任感,使學生更注重對跑腿服務的訴求。高校“跑腿經濟”其實是市場自我調節的一種表現,因為勞動力本身就是商品。隨著“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與廣泛運用,即時性、正式化、嚴謹的“積分換服務”跑腿平臺必然能夠滿足校園市場的需求。
三、結論
本文研究認為校園內積分跑腿服務具有可行性。第一,“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高校網購的數量激增,進而同學們的快遞也隨之增加,給跑腿服務提供了較大的市場容量。第二,校園內的兼職學生人數較多,對于通過跑腿服務來賺取相應積分從而互幫互助是被大家所接受的。第三,在高校提供快遞代取業務對于高校的師生而言,他們接受快遞的服務質量會有所提高,節省了時間;對于高校收發室而言,解決了快件大量堆積的問題;對于物流公司而言,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2]總而言之,積分跑腿項目具有可行性,我們應該嘗試開展這個項目。
參考文獻:
[1]于永軍,徐莉.“跑腿服務”發展的前景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375+377.
[2]孫祖一,吳雪晴,王志偉等.高校校園跑腿服務“U托幫”App的設計與應用[J].環球市場,2018(25):39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