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理念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與理念,在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所學數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擁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筆者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本文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對構建小學高效數學課堂的方法展開分析,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方法
一、 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其中包括了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現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內容,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化簡單為復雜、化抽象為直觀,以此來消除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存在的抵觸心理、厭學心理,能夠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較差,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來學習數學知識,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非常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之路,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象,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和諧的數學課堂。
二、 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 給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對象,充分給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習慣于占據著數學課堂的主導權,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權威的,任何問題都要以教師的答案為準,在教師心目中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容否定的,長久下來,就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數學學習效率較低,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中給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對于敢于發表意見的學生給予表揚與鼓勵,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自信心。
(二) 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優秀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才能夠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轉變為自己的能力,并且在解題過程中做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解題習慣。比如,在“除法運算”課堂練習中,在中級練習階段,學生經常會接觸到連除的數學問題,如“12÷2÷3=”,很多學生的解答方法都是把這個連除數學式子分解開來解答,先用12÷2=6,然后再用6÷3=2,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乘法結合律來解答這道數學問題,把最開始的數學題目轉變成“12÷(2×3)”,這樣計算起來答案更加的直觀。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夠鞏固、復習除法知識,同時也能夠更加自如運用乘法、除法之間的轉換,培養學生優秀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創新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一些創新型人才、全能型人才,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去自主創新。比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出一道出租車計費數學問題:當前出租車的起步價為5元錢,2000米之內的按照1.2元錢計費,老師需要去的地方離學校20000米,老師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然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才智去思考一下一共有多少種解題方法,在學生的共同討論之下,除了用常規方法解答,還可以用20000米都采用1.2元錢的計費,但是需要加上少計算的2.6元,無論何種解答方法都能夠得出相同的結果。相比原來直接把解題結果告訴學生,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創新,學生會更加容易理解與接受。
(四) 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做到由此及彼、學以致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比如,在學習“百分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來劃分小組,讓每一個小組都參與到“育種活動”中,通過統計出芽種子數量、未出芽種子數量、種子總數,讓學生利用百分數來表示這些問題,由此來更為透徹地理解出芽率,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加強了對百分比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也能夠利用所學百分比知識觀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五) 優化數學練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講解完新的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往往都會讓學生去解答教材上的數學題,數學問題模式較為固定化,而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注意力往往無法全部集中在課堂學習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與理念,優化數學練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比如,在學習了“分數加減法”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如下數學問題:桃樹占據了果園果樹中的三分之一,梨樹占據了九分之二,蘋果樹占據了四分之一,讓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解決數學問題。這時候學生們就可以集思廣益,提出很多數學問題,比如:梨樹與桃樹一共占據了幾分之幾;蘋果樹與桃樹一共占據了幾分之幾;蘋果樹與梨樹一共占據了幾分之幾;三種果樹一共占據了幾分之幾;梨樹比桃樹少占據了幾分之幾……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答問題,或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解答問題,教師充分發揮出一個指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敏.聚焦數學核心素養——第六屆中國小學數學教育峰會綜述[J].人民教育,2015(23):46-47.
[2]周淑紅.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吳松玲.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三角形面積”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陳若虹,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