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打造高效課堂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簡要分析小學數學高效教學制約因素的基礎上,重點就如何開展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旨在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要求廣大教師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特別是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努力實現高效教學。盡管絕大多數教師都十分重視高效教學,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有的小學數學教師缺乏教學理念創新,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將“以人為本”上升到更高層面,在落實“素質教育觀”特別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完全打破,必然會制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也就無從談起。盡管這些制約因素屬于少數情況,但也或多或少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此應當深刻認識,特別是要運用創新思維,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小學實際、推動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路徑,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特別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制約高效教學的各方面矛盾和問題,不斷強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創新和發展,努力實現高效教學。
一、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實現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努力使小學數學教學步入創新發展軌道。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挖掘學生學習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對小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和分析,使教學活動更加有的放矢。比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時,由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為了實現高效教學,教師應當引導小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可以通過“實物演示”的形式,讓小學生分一分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是圓錐,再讓小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進一步感受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講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理念,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特別是要著眼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加重視將課堂交給學生,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之后,應當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探究。比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應當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動手去分一分,議一議“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這樣學生很快就知道每份是2,同時還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二、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由于小學生數學知識積累相對較少,而且普遍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邏輯思維能力更是比較薄弱,要想實現高效教學,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的小學數學教師缺乏教學方法創新,盡管幾乎所有小學數學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但在與時俱進、持續創新方面顯得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將現代教學方法進行系統融合、多元應用等諸多方面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同樣會制約高效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因此教學方法的創新尤為重要。
比如在“分數乘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思想、運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可以將分數乘分數與分數乘小數進行了有效融合,教育學生認識分數與小數之間的關系,因勢利導讓小學生認識到“小數化分數”的計算方法,并對這一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講解,使小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奧秘以及內在規律。要高度重視激勵教學方法的應用,特別是要將激勵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進行有效融合,比如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追問”,“你真行”“你太棒了”“你一定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等等,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數學教學理念,緊緊圍繞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來展開,并且將其作為一條主線,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三、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載體
實現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還要高度重視輔助教學載體的應用,特別是要從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載體引導性等諸多方面努力,使教學載體發揮積極作用。要將信息技術更加多元化、系統化的應用于教學當中。
以“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具有動態性、直觀性PPT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圓柱與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錐與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具有較強PPT編輯能力的教師還可以運用Flash動畫的方式進行演示,這樣就化抽象為具體,并輔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圓柱和圓錐的本質特征。再比如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準備20個小木棒,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通過讓小學生動手操作,對小木棒進行“加”或者“減”的長期訓練,學生自己會找到“20以內加減法”的內在規律,這要比教育小學生“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再比如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微課”融入教學當中,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錄制成“微課”,通過在課堂上反復播放,不僅有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而且也能夠使學生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下,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著眼于高效教學,切實加大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力度,持續提升教學質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深刻認識到高效教學的極端重要性,也要堅持問題導向思路,針對解決制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各方面因素,積極探索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科學路徑和創新模式,重點要在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載體“三個創新”方面取得突破,才能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著力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紅花.小學數學高效、創新教學的實現路徑與方法[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4):128.
作者簡介:張小麗,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