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有價值的、有實用性的知識,促進學生發展,《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一、正確理解新課標的核心目標;二、制定準確有效的教學目標;三、重視資源的優化整合,巧妙設計教學內容;四、關注教學過程,構建互動課堂。
關鍵詞: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
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有價值的、有實用性的知識,促進學生發展,《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結合近幾年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 正確理解新課標的核心目標,樹立新的“三觀”
新課標的核心目標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核心目標我們要從思想上正確理解,并且樹立新的“三觀”,具體做法是:
(一) 樹立新的數學觀
身為教師,我們要打破以往迷信書本的做法,敢于創新,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性、工具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新組合教材,積極開發教材。比如,北師大版六年級教材已取消了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等有關知識,但學生在完成練習冊或做測試題時,有時又考查了比例的這些知識,如寫出一個比例、解比例等,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需要重組教材,可參考人教版教材選取教學內容,為學生補上這方面的知識。
(二) 樹立新的教學觀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教學,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身為教師,應明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數學教學觀,在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主導地位,將以往“注入式”教學改變為“啟發式”教學,巧妙適時地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學會歸納總結。
(三) 樹立新的學習觀
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動手實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學習內容必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這樣學生學習的內容是鮮活的、有生命力、有意義的,而不是枯燥的,他們才會學得有意義,學得有活力。比如:教學看圖應用題時,我們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探究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為學生以后利用圖形解決應用題做好鋪墊,從而體現出數學教學的發展性。
二、 精讀細讀教材,制定準確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準確與否,決定課堂教學效率是否有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精讀課標,領會課標的意圖,深鉆教材,制定準確有效的教學目標,確保知識的有效性。比如,北師大版《一分鐘能干什么》一課,教學目標是理解時間的長短,會互化時間單位,而個別教師上本節課時,由于對教材研讀不深刻,導致教學目標定位錯了。一節課利用6分鐘播放相關的課件,展示的內容是:一分鐘能刷完牙,一分鐘能喝杯水等等,其結論是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但是,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數學問題?沒有,教學導致本節課只為情境而教學,沒有圍繞知識點進行,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的。
其次,目標中要體現出“三維度”。按照新課程的理念,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一定要能夠體現出“三維度”來,要注意到三維目標的全面性制定,不要只重視知識、技能等顯性目標,而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隱性目標。尤其是課堂上要巧妙地滲透隱性目標教學,使學生不但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好,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否則,培養出的人就有可能畸形發展。
三、 重視資源的優化整合,巧妙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也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們教師不要教死書、死教書,不能認為讓教材重現只是為了實現了教學任務。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將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并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能夠給學生以啟迪,讓學生感興趣,要充實、有意義,要體現出創新意識、個性特色。面對教材,教師可以多選用,也可以少選用,只要做到教學內容能夠緊扣教學目標這一基本原則就行。
四、 重過程輕結果,構建和諧互動的課堂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由只關注教學結果轉變為重過程輕結果,重視學生知識的生成。教學過程應是以師生對話為主,通過教師巧妙引導、適時點撥來完成知識生成。教學過程是一種體驗,既是一種情感體驗,又是一種探究體驗,通過有效的內容和引導來完成這些體驗。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是和諧互動的,為此,在教學中,首先,我們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由獨立學習轉向合作學習,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索知識。知識的傳遞由過去的單向傳遞轉向雙向或多向傳遞。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闡述、學會聆聽、學會交流、學會歸納總結。其次,教師還要抓住有效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即單位時間里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關注有效測試。這種測試,可以是課前五分鐘的基礎測試,可以是單元測試,也可以是綜合測試。總之,測試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測試,檢查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可見,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整體組合考慮。作為一線的教師,應該把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我們教師永遠的追求。我們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敢于嘗試創新,付諸實踐,不斷改革數學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和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
朱小婭,陜西省咸陽市,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普集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