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公共基礎課程之一,通過課堂教學來針對初中學生實施道德教育,幫助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應用情境創設教學模式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有目的地設計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研究相關問題身臨其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幫助提升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情景模式創設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和思考,掌握理解知識點。情景模式的創設一定要符合實際生活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樣才能夠把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一、 情景教學法的教學價值
(一) 提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生進入到初中之后剛接觸到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跟其他課程教學內容相比理論性比較強,因此難免會有很多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枯燥乏味,從心理上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產生了偏見。學生們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學習態度,決定了以后課程教學的質量,因此提升學生們對于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教學模式,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利用學生身邊和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案例,模仿出相應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其中,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和理論知識,能夠把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 實現道德與法治教書育人的雙重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針對初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能夠幫助我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道德規范內容時,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講解社會道德的具體含義和相關特點之外,還需要組織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模擬在社會中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邀請三四位同學上講臺上來模擬特定的生活情境,然后結合教師教學的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和助人為樂的相關內容,讓課堂能夠同時兼具教育育人雙重功能。
(三)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
課堂教學不僅僅需要單純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結合能力培養,讓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相關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針對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收集獲取能力。在課堂教學情境模式創設中,涉及了劇情的設計、角色的分工以及內容組織,因此通過情景模式創設,能夠針對性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水平。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境創設研究
(一) 與學生生活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選擇跟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加滿足情景教學的開展原則,如果盲目地在課堂上帶入不符合的情境內容,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們的認知水平,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針對性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相關法律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講解法律條款,消費時購買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遞卻發現快遞丟失等情況,這些都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通過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這種生活氣息比較強的問題也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課堂上跟教師積極展開互動,了解道德法律學習的重要意義。
(二) 轉變教師課堂教學觀念
在新課標教學要求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積極貫徹黨的領導教育方針,調整課堂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設置等,強化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系統。在初中階段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能夠幫助提升我國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水平和道德觀念。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具備創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從應試教育觀念轉變為素質教育觀念,以提升學生道德素質、法律意識和思想意識為目標,結合創新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課堂教學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具備自主探究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 創設生活化情景模式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出來,就需要使用學生真實感受的生活經歷來融合教學。教師通過結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特點,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創造出多種教學資源,建設出跟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生活化情境,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氣氛來引導學生,從而有效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教學不能脫離生活,要深入到生活實際當中,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各種教學資源,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學生能夠在生活的情景模式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命的思想相關內容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內容,比如青少年因為貪玩受到家長責罵,結果跳樓自殺的視頻。播放完視頻之后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的青少年對待生命如此不重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該名青少年的自殺?”通過真實的生活情況,學生們開始深入思考生命的問題,教師適當地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來拓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比直接讓學生背誦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內容更加有效。
(四)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深入地了解相關的法制信息,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深化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重點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組共同來學習和探究相關教學知識,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在課堂教學和交流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其他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有助于整個班集體的學習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法制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于法制和法治的概念正確地區分和了解,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通過自主學習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在生活當中遇到的相關案例,幫助學生對于知識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感悟。
(五)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
由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年齡還不夠成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和表現積極性還比較強烈,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能夠把學生們認為教材中比較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成為趣味性非常強的短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感悟體驗,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跟案例相類似的情況時,也能夠指導自己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處理。在課堂教學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選擇跟學生生活實際相符合的教學素材,讓學生進行激烈的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夠把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政治學科特色充分體現出來,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在不斷地創新,自主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和研究學習模式還在不斷地深入應用,其中也會隨時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是教師要正視這些問題,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地反思和探索,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積極性,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素質水平,滿足道德與法治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要求,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8):101.
[2]劉順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67.
[3]梁肖肖.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8.
[4]陳鴛鴦.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14):25-26.
[5]王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6]李玉婷.體驗式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性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張明香,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縣忠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