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麗 黃聲林 潘小逢 張云霞
摘 要:從當前化學教學的實際來看,“學困生”成了一種教育常態,導致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化學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本文旨在圍繞高中“學困生”,立足“學困生”的學習現狀,探索出一條如何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道路,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在化學學科素養的影響下促進“學困生”的發展。
關鍵詞:學困生;化學;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化學教學也要隨之做出一定的改革。但是,很多“學困生”并不能適應化學教學改革,本就不甚積極的學習態度會愈加退化。因此,當前化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成了當前化學教師面臨的難題之一。
一、 在生活化教學中激發“學困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生活化教學是當前教學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教學形式。所謂生活化教學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直觀經驗中挖掘教學智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化學“學困生”來說,其化學學習的信心很差,但是自尊心又極強。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將化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以最熟悉的方式獲得化學知識,從而逐步培養化學學習的信心,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
金屬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學困生”來說,其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金屬以及化合物。在生產和生活中,金屬材料幾乎無處不在,應用十分廣泛。這就為“學困生”學習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奠定了堅實的生活經驗基礎,能夠讓“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化學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從心里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濃濃的興趣。如銅合金的應用中,化學教師可以舉例后母戊鼎,讓“學困生”直觀地認識到合金。而鋼這種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合金是“學困生”更加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鋼管、鋼絲、鋼板、彈簧、不銹鋼餐具等都是鋼合金。因此,將“學困生”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實現化學知識的由繁到簡,讓“學困生”以一種更簡單的方式獲得化學知識。
二、 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化學學習興趣
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化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現實生活中學生難以見到的化學物質的圖片,與此同時化學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開展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們通過視頻觀察實驗。
對于“學困生”來說,傳統的教學形式過于呆板,缺乏趣味性,一味地陳述并不能引起“學困生”的興趣,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則不然。化學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一些圖片、視頻能夠牢牢抓住“學困生”的興趣,讓“學困生”獲得視覺、聽覺上的沖擊,激發學習興趣。如基本營養物質的學習過程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圖片,讓“學困生”直觀地認識到這些基本的營養物質。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中豐富的實驗視頻教程,向“學困生”展示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反應。當然,在了解這些基本營養物質的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化學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圖片或者視頻展示相關的實物。
三、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困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師生演示。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步伐。化學實驗本身具有極高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學困生”本身的學習素質和學習能力導致其在有趣的化學實驗中難以感受到趣味性,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還要注重從“學困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加強師生互動,讓“學困生”及時調整學習心態,更好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
粗鹽的提取是化學教學中十分有趣的實驗,與“學困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粗鹽的提取主要是經過溶解、過濾等實驗步驟,且這樣的實驗步驟對于“學困生”來說難度相對較低。因此,在粗鹽提取實驗中,化學教師可以邀請“學困生”作為實驗小助手,讓“學困生”與化學教師一起完成實驗,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讓“學困生”感受到化學教師的關注,從而在簡單的實驗過程中不斷增強信心。
四、 在有效情境創設中保持“學困生”化學學習興趣
情境創設法是當前化學教學中十分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形式。創設教學情境是在化學教學課堂中,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為落實一定的教學目標而積極主動構建學習背景、學習活動的學習環境。對于教學來說,情境創設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中。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學情境成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能夠以直觀的方式體現出書本知識所象征的實際事物和相關的背景,而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創設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例如懸念情境、信息情境、生活情境、求異情境等,讓“學困生”在化學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開始思考,融入情感,探索問題,找尋答案。
海水資源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即一群人因為海難漂流到來荒島上,但是他們需要鹽分的補充,于是他們利用海水開始制鹽。當然,化學教師也可以創懸念情境,純堿是“學困生”十分熟悉的含氯化工業品,有一個人想要利用海水制純堿,那么這個人能不能夠成功呢?通過設置不同的情境,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困生”帶著問題深入情境進行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總之,對于化學教學來說,“學困生”為很多化學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增加了教學負擔,促使很多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格外關注“學困生”的狀況,想方設法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從而促使“學困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課堂教學中。面對“學困生”的狀況,化學教師一定要從生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化學實驗教學和有效情境創設中汲取營養,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實現由后進向先進的轉化,享受化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化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鄭松華.高中化學“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24):34-36+2.
[2]席云芳,羅瑪,王祖浩.高中生化學變式問題解決能力的比較研究——以高中“有機化學”內容為例[J].化學教學,2017(6):16-22.
作者簡介:
張佳麗,黃聲林,潘小逢,張云霞,廣東省陽春市,廣東省陽春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