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的地理教學而言,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的學習,主動對地理知識進行整理,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本文主要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學習;認知結構
一、 引言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育界對高中地理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為國家培養出新型的人才,不斷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改變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強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二、 精心做好課前預習工作,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都沒有養成在課前進行預習的習慣。實際上,課前預習對于高中地理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堂中更加有針對性地聽講,對預習中不會的知識點重點聽講,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同時需要學習的課程過多,課前預習就是一種很好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所以課前預習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告訴學生如何進行預習,幫助學生更快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對不理解的知識進行標注,在課堂中更好地聽講。另外還要讓學生意識到自主預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中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和點評,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對自主預習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對預習效果的檢查上也不能用較難的題目進行檢驗,用適當的題目進行檢測,不僅可以檢驗學習成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三、 注重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導,引導學生更好地探索地理知識
對地理知識的探索過程也是一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首先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問,問題一定要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自主地進行理論知識的閱讀,從中找到答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習慣。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地理知識不能在不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記憶,這樣不利于對地理的學習,學習的效果也不明顯,同時在課堂中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達出來,也可以在課堂中提問,大家共同進行探討,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在教學中加強實踐,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地圖三要素”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首先讓學生對家中餐廳的平面圖進行描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觀察,對不同物體的比例以及位置進行思考,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加強對地圖的認識和理解。經過這樣的實踐過程,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從而為之后的地理學習奠定基礎。
四、 梳理知識,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對于高中地理的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對地理規律的學習。由于地理的知識點較多,同時知識點之間又缺乏聯系,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很難進行記憶,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將知識點混淆。這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培養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時,學生在進行經緯度、氣候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以及季節變化規律等知識點的學習時,就很容易記混,所以需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或者實物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對相關知識進行查找,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從而梳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知識進行總結。
例如,教師在對“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根據自己出生的日期來進行推算,思考自己出生時太陽的直射點應該在哪個位置,利用相關的地理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判斷,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因為每個同學的出生日期不同,因此每個同學都需要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 整合知識,建立地理認知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之前學過的知識和新的內容相聯系,從而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融合。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建立知識體系,在對知識進行整理時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針對不理解的內容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詢問,同時在進行知識的整理時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累經驗。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時,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方法運用到新的課程學習中,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更好地對理論知識進行記憶,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六、 總結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社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的地位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學習知識,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高中地理知識比較復雜多變,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不斷地提高對知識的探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松青.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7).
[2]齊海芳.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J].神州,2012(10).
[3]楊澤儉.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7).
[4]武曉華.淺析高中地理教學自主學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
作者簡介:
吳文江,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