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本文立足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踐,對分層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必要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論述,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活動中混合式學習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分層教學;信息技術;課程應用
一、 引言
傳統形式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多以教師講解專業知識為主,統一的課程講解使得不同階段、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過程中難以發揮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優勢。混合式分層教學是通過整體教學、區別引導等方式促使不同階段、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展。
二、 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模式概述及其應用必要性分析
混合式學習(B-learning)是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結合,對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獲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以上解釋由Singh & Reed提出)。而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較好的發展與提高。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模式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風格,并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所處時間內應當擁有的能力,并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的一種學習方式。
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為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層”而教,因此能使教學內容較好得適合每個學生的要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可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于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于“學困生”可以從進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著手,激發學習熱情,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能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本學科學習產生興趣,達到逐步提高學習效率。
三、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教學中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學習資源,設計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模式,該模式是以混合式學習理論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劃分不同的層次,并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方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一) 了解差異,分層建組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分層情況是客觀存在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來說,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有的學生接觸電腦較早,起點相對較高,加上自身對學科具備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時就比較輕松;其次,學生自身學習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在集中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群體學習階層化分層嚴重。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開展的前提與基礎就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情況及自身專業知識水平進行科學的分配。在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問卷調查、專業知識考核等方式初步將學生按基礎從強到弱分成A組、B組、C組,并根據分組情況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教學活動。
(二) 針對差異,分層教學設計
教學分層設計是開展學生分層教學的前提,在完成學生小組分層完成之后,教師要在熟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并實施具體化分層教學目標。例如在閩教版七年級上冊《制作電子版報》活動課程中,要求學生掌握Word的實踐操作方法、電子板報的制作流程。C組學生的學習目標可設定為能夠設置字體格式和文本框版式,制作出電子板報。教師對完成學習目標者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其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逐漸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B組學生則要求在C組學生的基礎上做到對圖片、邊框和紋樣的設計,制作出的電子板報要符合標準要求,在實踐操作中要會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A組學生在B組學生的基礎上要求所制作出的電子板報要具有美觀、求新的特點,同時將制作的板報設計意圖進行分析、表達,找出同組學生所做板報的不足之處并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教學中,通過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都能夠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升與發展。
(三) 學習評價分層
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實踐性為主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學習評價環節應該注重每一節課程學習的評價工作,并以日常學習過程的評價為參考,作為最終的考核評價依據。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常將教學任務分為基礎任務、提升任務和拓展任務,對于C組學生一般能完成基礎任務并提交作品,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B組學生要求完成基礎任務的同時,鼓勵B組學生敢于嘗試和挑戰提升任務,教師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對完成任務的學生也要適時給以鼓勵和獎賞,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A組學生在B組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要督促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程度的提升,同時注意引導對后進學生的幫扶。
四、 總結
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進行單一的等級分化,而是系統性很強的教學方式。其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時根據學生所處階段的不同、學習能力的變化及時進行學習方式及教學目標的調整,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3):5-10.
[2]伍麗媛,蘇振霖.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分層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5(9):45-46.
[3]宋天.基于混合學習模式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與有效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嚴流泉,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