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能夠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豐富學生的情感構建過程。學習音樂欣賞的過程,能夠幫助擴大學生的音樂知識領域和鑒賞水平。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音樂知識相對匱乏,尚處于音樂學習的啟蒙階段,需要通過學習音樂欣賞,才能走入音樂的殿堂,了解音樂的魅力,才能培養(yǎng)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理解音樂的深層的含義,培養(yǎng)和發(fā)掘自身的美感。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音樂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小學藝術教育過程中,音樂鑒賞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通過開展音樂鑒賞教學,可以豐富現(xiàn)代音樂教學體系,提升教學實踐性和趣味性,滿足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發(fā)展需求,實現(xiàn)科學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一、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欣賞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課堂教學預期的達成標準即為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起始和結束,不僅能對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產生影響,還能檢測和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如盛群力教師提出:“我要到哪里去”是回答課堂教學目標基本問題的答案。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來說,就是要求學生在作品欣賞時需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課前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地提升欣賞教學的效率。
通常來說,欣賞教學的重點是要求學生對作者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的經(jīng)過、意圖、背景和風格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積累了越多的音樂理論知識,就越能全面地掌握音樂內涵,教學目標就越明確。作為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準確地了解和掌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把握其中蘊含的音樂要素。比如,在欣賞《龜兔賽跑》時,我在課前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 從中體會烏龜和兔子在音樂形象上的不同之處,并通過圖式進行表現(xiàn);
2. 了解烏龜和兔子是由大管與單簧管進行表現(xiàn)和演奏的;
3. 根據(jù)音樂作品進行角色扮演。由于這節(jié)欣賞課,其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從而提高了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 合理提出啟迪性問題是提高學生欣賞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欣賞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手段就是聆聽,而核心內容即為聽。聽是靠長時間的積累,即通過不斷地訓練來鍛煉學生的聽覺。但是我們需要斟酌聽的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創(chuàng)新等問題。教師在課堂欣賞的過程中,通常是讓學生自由地聽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提出任何的要求。“我們共同欣賞這首歌曲!讓我們在重新聽一遍這個歌曲!我們跟隨歌曲一邊聽一邊拍手如何!等等”這些話語是我們在課堂欣賞中能夠經(jīng)常聽到的,而這種聆聽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作用不大,但是時間證明,要想實現(xiàn)聆聽的有效性就需要提出啟迪性的問題。比如,在欣賞《多來咪》的聆聽階段,我在A班和B班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對A班的要求是:先聽一遍,然后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拍手的動作,結果,學生拍手的動作非常整齊,但是由于《多來咪》的歌曲較長,學生一直拍手容易產生疲勞感,只是初步地記憶了音樂作品的歌詞和旋律。對B班的要求是:先聽一遍,然后將學生分為7個小組,每一小組分別扮演一個音符,當學生唱到自身扮演的音符時,應立即拍手;在唱到別人扮演的音符時,在聆聽時要仔細思考,他們的表現(xiàn)有沒有錯誤?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不僅在拍手的過程中認真地聆聽,在不拍的過程中也在真正地聆聽,熟悉地記憶了音樂作品的歌詞和旋律。由此可見,同樣的教學過程,只是設計的方法不同,就導致了結果的不同:在問題情境中,B班是有針對性地進行聆聽,而A班只是在盲目地聆聽,通過這樣的聆聽比較,明顯是B班更為有效。以此得出,沒有要求就進行聆聽的教學是無效的,而有要求的聆聽,再加上音樂的融合,便能夠讓教學更為有效。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只有設計啟迪性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三、 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實施有效欣賞教學的有力保障
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小學音樂教師在執(zhí)教時有很多的平行班級,針對不同班級的不同情況,音樂教師應設計不同的備課筆記進行教學。比如,在欣賞《歌聲中的回憶》時,其中有一個《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手風琴獨奏曲,這個獨奏曲的來源是改編了一個電影的主題歌,全部分共分為三段。由于不同的班級情況不同,即便是同一個班的每個學生也存在不同,A班學生看過這個電影,B班學生則是沒看過,也沒聽過,根本不了解這一內容的歷史。因此,我在執(zhí)教A班這課時,非常順利,并與學生積極進行互動、溝通,大多數(shù)學生都對這一課的主旋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呈現(xiàn)歌詞后,學生們都能一邊模仿一邊跟著演唱;而在執(zhí)教B班這課時,學生沒有看過相關的電影,也不了解主旋律,A的教學方案不能適應B班。對此,我及時調整了教學內容,先將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為學生進行講述,讓學生先行體會:雖然游擊隊員生活的環(huán)境非常惡劣,但是他們沒有消極,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了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欣賞這一作品時,就可以對三段音樂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情緒變化有了明顯的辨別,有效地提升了欣賞教學的效果。
總之,音樂欣賞是一種多層面的心理體驗活動,各種欣賞方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共存互補的關系。使欣賞者在對音樂形式美與內涵美的品味中得到音樂藝術的綜合而完美的體驗,實現(xiàn)了人們精神的升華。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感受音樂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只有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才能真正地懂音樂、理解音樂和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董麗.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欣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94.
[2]支麗琨.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6(23):209-210.
作者簡介:崔剛峰,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三莊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