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禮榮
摘要: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多種模式,通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人才互聘、成立混合制培訓學院等途徑,拓寬合作辦學、合作發展的新渠道,促進物流等商貿專業人才的培養成長。從校企深度合作的經驗與成效來看,主要是政府層面發揮了“頂層設計”的政策引領優勢,學校層面建立了制度組織保障,合作過程中突出了企業“雙主體”育人地位,促進了“雙師型”專業教師及教學團隊迅速成長。
關鍵詞: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2C/03C-0082-03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九大后,黨中央連續發力。2017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職業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是擺在職業學校發展面前的一個重要選擇。筆者所在學校選擇物流專業群,開展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發揮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合作,以更好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彰顯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一直受到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重視和支持。但傳統的校企合作形式單一,整體而言層次不高、亮點不夠、形式不夠豐富。企業不直接參與教育教學,更不用說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了。有的校企合作形式上轟轟烈烈,但并非著眼于實質性地改革培養模式、專業課程,其合作難免良莠不齊,因此存在的弊端也是明顯的。
因此,在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邁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應加強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相互融合、深度合作的研究與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內涵是指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在實施合作的過程中,從戰略角度重新審視、深度挖潛雙方的優勢資源,從招生到就業全方位、全過程的緊密性合作,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過程、工學結合以及考核評價等要素的合作。可以是全面的融入,也可以是一個方面的深入合作,讓校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因此,良好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助推學校內涵再發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物流專業群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校企深度合作”,的確是當前職業學校改革創新和行業企業的一個重要期待。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新港中專”)以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為核心的物流專業群,辦學模式有五年高職、3+3中高職銜接、中職等多種模式;專業涵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財會等。該專業群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拓寬合作辦學、合作發展的新渠道,促進物流等商貿專業人才的培養成長,達到校企等多贏局面。主要方式有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互派兼職、成立混合型培訓學院等。
(一)引企入校
京東公司是世界著名電商企業,我校搶抓機遇,與京東公司強強聯合,在校內建立京東校園客服中心,共同投資、共同管理、互惠共贏,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訓平臺。共同投資,即校方提供場地等基礎條件,企業提供設備和應用軟件包,專網接入京東公司真實的業務平臺;共同管理,即雙方成立校企聯絡辦公室,制定“京東校園實訓中心”管理制度與實施辦法,確保校內實訓中心的有序運行;共同使用,即京東公司派員來校授課,開設京東企業課程;互惠共贏,真正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授課之余,學生直接參與京東客服中心業務,獲得公司報酬,在實戰中鍛煉工作能力。
(二)引校入企
新港中專與蘇寧云商、眾誠物流等企業合作,在相應企業設立崗位學習流動站,每學年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安排見習、培訓、跟崗實踐、輪崗實習。實行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形成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成才觀的循環。學校與蘇寧云商簽約,每年定期派遣不同年級學生,把課堂建在企業里,教學任務設在崗位上,積累實踐經驗,直接感受所在企業文化。同時扎實穩妥地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和訂單培養,是促進物流管理專業化人才培養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
(三)校企人才互聘,優勢互補
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學校和企業都是培養學生的重要主體,必須實施雙主體育人。其核心理念是融合,加強校企雙方的多樣化、多層次互動交流。學校一方面邀請蘇寧、京東等企業參與物流專業教學計劃制訂,蘇寧定期來校開設講座,京東還派遣專業人員駐點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另一方面派遣專業教師赴蘇寧易購總部掛職鍛煉,促進校企雙方互聘,通過校企雙方的互聘,進一步深化校企融合,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教師得到提升,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多贏。
(四)試點成立混合型培訓學院
學校地處南京開發區內,毗鄰綜合保稅區,對外出口型企業和物流企業眾多,物流及商貿專業人才需求旺盛。經過細致調研就業崗位、分析崗位市場需求,按照《辦法》倡導的混合制合作方式,與南京聯運職業培訓學校合作,成立物流商貿技能培訓學院,學校提供培訓場地設備,企業提供考證服務,雙方共同提供師資,共同招生,利用物流專業優良師資和叉車、倉儲等優質設備,開展叉車考證、出口報關、單證制作等技能培訓,為周邊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服務,擴大社會服務覆蓋面。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經驗與成效
(一)政府層面發揮政策引領優勢
為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區政府頂層設計,與南京開發區、仙林大學城“三區合一”“三位一體”關心支持學校,每年定期召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主動為學校和企業牽線搭橋,主動參與學校發展指導委員會,指導學校專業建設,對接開發區產業企業。保障學校經費超過省定標準,發揮政府政策上的導向作用,采取開放的態度,促進政、校、企深度合作。
(二)學校層面建立制度組織保障
要想校企深度合作抓得好,有實效,學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我校物流專業群牽頭成立市級物流職教集團,成立深化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領導、教學管理部門、系部專任教師、省市物流學會、高職院校、企業代表組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協調,為物流專業擴展了五年高職、3+3中高職銜接、3+2中職等辦學模式,增加了校本課程和實訓課程,有力地保障了物流專業的發展和建設。
(三)突出企業“雙主體”育人地位
傳統的校企合作是為了解決工作崗位招工的問題,企業關注職業教育最根本的是用人的需求,很少參與人才的全方位培養。好學生的流失率較高,企業也不敢太深入合作,害怕竹籃打水一場空。我校在校企深度合作實踐中,無論是引企入校,還是引校入企,注重發揮企業“雙主體”育人作用,甚至在某些重要環節以企業為主體,與學校成為互補性的雙主體、雙調節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 “雙師型”專業教師及教學團隊成長迅速
專業教師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我校采取了多種方法。一是選送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和各級各類培訓,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二是通過合作企業,安排專業教師掛職物流企業;三是聘請專家教授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來校傳經送寶,擔任“雙師型”兼職教師;四是重點發揮省名師工作室作用,培養骨干教師,名師參與物流企業管理;五是積極鼓勵專任教師參加省市技能大賽,通過大賽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幾年來,我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中,通過整合各方面資源,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是物流專業快速提升發展的有效途徑,合作企業業務也得到了擴展,校企各得其所,達到了雙贏效果。我校物流專業先后創建了省名師工作室、省現代化專業群,技能大賽成績突出,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物流人才,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充分認可,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對口就業率在84%以上,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培養物流技術技能型人才發揮了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王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