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學習內(nèi)容包括各種類型的文章,也不乏各類詩詞,其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各類文學形式,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詩詞的學習在很多小學生看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們很難理解詩詞的意境及內(nèi)涵,這也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挑戰(zhàn)。詩詞教學不僅要通過簡單的詩詞欣賞與解析,帶領學生領悟其獨特意境與氛圍,教師更應注重引導,鼓勵學生閱讀、背誦并讓學生深刻剖析詩詞內(nèi)容,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及抒發(fā)的情感。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詩意課堂的構建展開分析研究。
關鍵詞:探究;構建;小學語文;詩意課堂
教師在開展詩詞教學時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讀背,認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可否認,這類教學方式是具有一定效果與理論基礎的。但教師應意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還處于塑造時期,其自身語文素養(yǎng)還不足以支持其自然而然地感受詩詞意境。因此,為了營造小學語文詩意課堂,教師應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與學生學習特點來完善教學方法,通過情景交融、把握詩意教學內(nèi)容、開展互動交流活動、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等方面開展小學語文詩意課堂。
一、 情景交融
詩意課堂要求教師在開展詩詞教學時,能準確感知詩詞中的意境,并通過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其傳達給學生,給予學生獨特的詩詞學習體驗。一首意境悠遠的詩詞往往能夠做到思想情感與環(huán)境氛圍相得益彰,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詩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從詩詞表面深入其內(nèi)在與情感。詩意是指詩句的文字與意境能夠帶給人美的享受與內(nèi)心的洗禮、震撼,詩意既體現(xiàn)在詩詞的一字一句中,也體現(xiàn)在其思想與情感里。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應注重情境氛圍的營造,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與設備將詩詞中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與詩詞意境相一致的氛圍中品讀詩詞、增長知識經(jīng)驗。例如,教師在開展《春雨》的教學時,應營造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情境,讓學生感受詩詞中情景交融的景象。教師應播放舒緩的輕音樂,并帶領學生細細品讀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意境。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想自己所見到的春雨落下的景象。春雨在夜間悄悄降臨了,在人們不知道的時候悄悄降臨了,春雨輕輕地、輕輕地灑落,滋潤著久旱的田野,喚醒了河岸的柳樹。在教師的引導中,學生將春雨降落的景象與所處情景氛圍相結合,更加深入的感受春雨悄然降落、滋潤萬物的場景。
二、 把握詩意教學內(nèi)容
詩意教學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與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整合,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對詩意課堂的設計與規(guī)劃。教師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把握詩意教學內(nèi)容,首先,教師應帶領學生細細品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詩詞的基本敘述內(nèi)容。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詞,并揣測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地理解與剖析詩詞,做到聲情并茂。此外,在詩詞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多重實現(xiàn)。在進行知識目標的教學時,深入細致地解釋詩句中的晦澀詞語,并向?qū)W生講述詩句中所蘊含的典故。在進行技能目標的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運用文字寫出與本詩中心思想相符合的小習作,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立意的精妙。為了實現(xiàn)情感目標,教師應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通過把握詩意教學內(nèi)容。教師逐漸完善詩意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充滿文字與人文氣息的環(huán)境中獲得高效學習體驗。
三、 開展互動交流活動
構建語文詩意課堂同樣也離不開一些基礎性的互動交流活動。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基礎非常薄弱,不懂得如何去與他人溝通,也不具備深層次理解語言的能力。倘若完全依靠學生自身的能力去營造詩意課堂,其困難可想而知。開展互動交流活動的目的便是幫助學生掌握對話的能力,通過平等、親和的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啟迪學生的心智。在互動過程的語言選擇上,教師要傳授給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鼓勵學生嘗試用所學的內(nèi)容去描述自己的處境。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如果你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老師想要鼓勵你下一次繼續(xù)努力,用哪句詩形容最恰當呢?”經(jīng)過一番思考以及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學生會發(fā)現(xiàn)“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最為恰當。這一過程中就包含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表達的方式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例如,在進行《三顧茅廬》一文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播放配套視頻的方式帶領學生去學習。在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劉備兩顧茅廬仍不放棄,當時劉備面臨怎樣的處境等。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分享到課堂中,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補充,這便形成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也正是因為這種互動交流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才能不斷地得到拓展,課堂學習的氛圍也更加融洽和諧。
四、 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力
構建詩意課堂需要學生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準確的把握,從文字中體會到“美感”和“情意”。而要想準確地把握作者想要透過文字所表達的含義,除了擁有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外,還要求學生發(fā)揮自我想象力、開拓思維。面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句,有的學生看到的是漫天的荷花以及一望無際的荷葉,而有的學生看到的則是在荷葉上不斷飛舞的蜻蜓,產(chǎn)生這種不同畫面的根源就在于學生想象力之間的差別。因此,要想打造語文詩意課堂,教師就應當注意到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相同的事物,從而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進行《早》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象“三味書屋”的樣子。學生可以邊學習課文內(nèi)容邊在頭腦中構思“三味書屋”哪里體現(xiàn)出了“早”字。除了臘梅花、書桌等,思考還有哪些景物可以引人遐想。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好課文的內(nèi)容,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描繪自己心中的“三味書屋”,并將描繪的技巧等傳授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水平。也正是因為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個人的情感色彩才能不斷得到融入,學習的過程才能更加詩意。
五、 結語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詩詞教學應關注詩詞的情境與思想,讓學生感受到詩詞不是生澀的記敘,而是鮮活的文字。為此,教師應從情景交融、把握詩意教學內(nèi)容、開展互動交流活動、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力等方面促進詩意語文課堂構建。
參考文獻:
[1]劉冬梅.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7(25):99-99.
[2]谷秀娟.構建詩意的小學語文課堂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2017(6):52-54.
作者簡介:
錢琪瑤,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