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卿

摘 要: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當今貫徹《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落實育德樹人目標,有效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實施途徑,本課例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對于通過在情境中學習語言、提升思維水平和學習策略都是很好的范例。
關鍵詞:英語課標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學習目標 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
一、理論依據
《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2017版英語課標》)將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定位為“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它會“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程曉堂指出,“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就是圍繞一定的主題,設計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與活動。”由此看出,確定主題是開展主題意義探究的邏輯起點。但到底什么是主題,主題與話題、標題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如何確定適切的主題等,都是一線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
主題是決定語篇的語境范圍;語篇是由語言構成的,并通過語言傳遞一個完整信息,以此闡釋主題意義;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用等方面的語言知識;語言傳遞的信息就是各種文化知識。所以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是一體。要學習一門語言,自然需要進行聽、說、讀、看、寫等學習行為,掌握行為背后的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
如何將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呢?張金秀提出將主題轉化為問題,創設探究情境任何知識的學習,本質上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課堂教學課例
(一)冀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一課How is the Weather?例詮釋本研究的課例
1.教材分析
【What】
本課是一篇以“天氣”對話題的對話課,以加拿大兩個中學生Danny和Jenny談論天氣的對話為素材,展開了談論天氣的重要特征,并拓展學習各種天氣現象的表達,定位聽
說課。
【Why】
西方國家的人在和他人交流時,經常以談論天氣打破沉默,因此作者以這篇文章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給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西方文化的機會。此文本與本學期初春開學的情境相吻合,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此情境展開教學。
【How】
此文以提問和作答形式出現,以“預報天氣”這一話題展開,作者使用了一般過去式、一般現在時和一般將來時,對話中涉及了一系列的天氣特征的詞匯和句型,符合天氣預報的特點,語言口語化特征突出。但是結構松散,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提供指導和幫助,使零散信息之間建立聯系,使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他們的語言輸出做準備。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通過一年半的初中學習,不僅為各門文化課程打下了一定知識基礎,而且英語語言感知能力也提升很快,學習本課之前地理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因此學習理解本篇材料總體難度不大,但是學生的歸納、概括的實踐應用能力中等,需要教師點撥,而他們的口頭輸出的創新遷移能力相對較弱,需要教師提供支架輔助。
3.教學策略
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信息、梳理學習內容、歸納天氣預報的要點,為學生整理所學對話的重要語言知識和時態特征。通過指導學生畫思維導圖內化語言,為學生語言輸出打基礎。通過小組內互相預報天氣達到展示和評價效果,使學生達到語言輸出目的,完成從聽到說的學習目標。
4.教學目標
到本課結束時學生會
(1)識別天氣預報所用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歸納、整理常用天氣預報的結構特征
(3)學生結合當地天氣實際做一個天氣預報
5.本單元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流程:
(1)導入:教師以提問當天的日期和天氣導入,從舊知導入到新課內容。
T: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S:Its February 10th,Monday.
What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windy and a bit cold.Its sunny.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當時所處的情境展開提問,既溫故知新,又引入本課的教學情境中來,符合《2017版英語課標》提出的基于主題語境開展教學的思想。張金秀指出在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上,教師并不直接告知學生本單元及課時所蘊含的主題,而是通過將主題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創設探究情境,在促使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展開討論、協商和對話,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提升的同時促進其深度理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2)教師給學生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圖片,請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What season is it? Whats the temperature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se seasons?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to answer.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談論四季的基本情況,激活學生的圖式,喚起舊知,引入新知。
(3)教師打開網頁給學生展示當日全國高、低溫實況圖繼續提問:
T:Whats the temperature today? S:It will be 12°C in the daytime,but it will be -6 at night.
T:Fantastic.Its quite warm during the day.Spring is coming.Now lets learn Lesson 1 How is the weather?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使用當日全國高、低溫實況圖,使學生身臨其境。以此進入本課的主題意義下的英語學習。
(4)教師請學生看書圖片,為什么Jenny在大笑,而Danny很驚訝,閱讀文本,請他們找出原因。然后請學生用紅色筆勾畫出談論天氣的句子,用綠色筆勾畫出涉及了幾個時態。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任務閱讀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抓住大意。學生通過閱讀和勾畫,獲取預報天氣的關鍵信息和辨識時態應用區別。
(5)教師繼續提問:Can you find out how many kinds of sentences to report the weather?Can you list them?After you have listed them,please share your ideas to your partn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再次閱讀找尋答案,獲取和歸納整理信息,通過分享完善信息,進一步建構天氣預報的知識。
(6)教師繼續提問:What time did/does/will the sun rise/set?
設計意圖:在完成文本解讀的同時,繼續幫助學生獲取信息,構架天氣預報用語。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完成天氣預報的框架。
(7)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weather icons并提問哪個季節會出現如下的天氣狀況?
Sunny rainy cloudy windy lightning thunderstorm foggy snowy thunder shower
設計意圖:擴充學生的天氣狀況描述的知識面。
(8)教師繼續提問: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Why not?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對于不同季節的評判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廣度,給學生進一步提供語言表達能力機會。
(9)請學生畫蜘蛛圖,列出預報天氣的要點,然后組內交流、評價誰的最好。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內化知識,通過交流、對比、評判,互相學習促進提升。
(10)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概括預報天氣的要點和語言表達。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概括、總結能力,為下一步口頭預報天氣做準備。
(11)教師提供當地天氣預報圖,請學生預報天氣,然后組內展示,評出最佳天氣預報員。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情境,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實用語言,輸出所學內容。
(12)作業:①完善天氣預報內容。
②完成書上的練習。
(13)板書設計:
(二)課后反思
1.主題的重要性不但體現在對上述課程內容整合的引領,而且還反映在其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聯。通過本單元“春天”的教學教師會加強學生對自然的認識,進而通過本文“天氣”的特征教學就會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天氣特征構成了不同季節的關鍵氣候特點,由此會想到在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活動以及人們著裝該注意的地方。
2.圍繞單元主題和課時教學內容設計本節課設計了基于真實情境的能夠實現遷移應用的結構化、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環環相扣,既有對文本信息的提取和評價,又有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還有對生活經驗的抽象概括,引導學生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認知結構和思維品質。
3.結構與碎片的關系。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本質是將碎片化的知識整合、相互關聯,形成良好的、完整的認知結構,隨著學習不斷重組和完善這個認知結構。教師要善于歸納整合,集合眾人之見,將碎片化信息進行結構化提升。
如上文案例中,在后期的探究活動summarize和draw a mind map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要點整理和結構化以及語言提升,如 date,temperature,cloudy(sunny,snowy…)sunrise ,sunset,clothes等,并用蛛網圖將上述要點通過板書呈現出來。
4.巧用多種活動形態,優化教學方式
雖然問題引導能夠創設探究情境,但課堂上一味通過問答,且多是師生一對一的問答這種單一的活動方式進行個體探究,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與精力分散。因此,教師要巧用多種活動形態,將自主、合作、混合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與探究式學習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探究體驗。
5.本節課還注意了語言與思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張金秀.主題意義探究引領下的中學英語單元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7):1—6.
[3]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