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伴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日趨成熟,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更為嚴格,促使體驗式教學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肯定及認可。同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實行體驗式教學盡可能以不同角度為切入點,主張于教學實踐活動中革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向學生提供高品質教學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本文以小學語文為切入點分析其應用體驗教學的必要性,就提出具體的應用要點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體驗式學習? ?應用要點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體驗式教學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受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特殊性的影響,應用體驗式教學不止能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及實踐能力。同時,體驗式教學是語文學科中最為基礎的教學形式,主張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及積極性,是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1]。其中,體驗式學習可分為體驗及學習2個部分,體驗側重于充分利用時間認識周圍事物,學習側重于充分發揮研究、聆聽及閱讀等手段獲取更多知識,換而言之體驗式學習能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需求及心理要求。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體驗式學習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營造學習環境
從體驗式學習角度來看,主張于教學實踐期間提倡所有學生廣泛參與學習過程實現知識共享,不止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及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2]。同時,相較于常規教學模式,體驗式學習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預習,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為實踐階段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學生積累自身感受,以不斷總結自身經驗及反思學習過程為前提條件,大大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及實踐水平。由此可見,體驗式學習能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充分挖掘學生自身潛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二)尊重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中普遍教師占據教學主導地位,促使學生往往跟隨教師教學進度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但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效果與學生個體發展間存在著密切聯系,一味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從實際角度來看,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明顯削弱學生學習欲望,逐步被新型教學方法取代[3]。同時,體驗式教學以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為前提條件,主張教師肩負起指導職責,盡可能將學生帶入教學階段,鼓勵學生主動切身感受語文知識魅力,有助于形成健全的知識體系。此外,體驗式教學著重強調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進一步深化知識感悟及個人理解。
(一)創設教學情境
受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且生活經驗、個人認知能力存在著顯著差異性的影響,造成語文理論知識學習進程相對緩慢的問題,尤其是極個別疑難知識點理解難度較大[4]。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立足于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倡導學生廣泛參與學習過程,進一步深化語文知識認知,例如:以小學3年級語文《石榴》為例,教師提前備好成熟石榴帶入課堂用于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后全面展示石榴果實,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石榴相關介紹視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及中心思想,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顧及學生感受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以字詞句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研究,客觀上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側重于突出語言優勢幫助學生切身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5]。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組織學生全面分析課文中重點字詞及句型,便于理解字詞內容快速掌握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例如:以對話型文章為例教師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后,組織同學代入對話各個角色開展課堂教學,并且提前劃出教學重點內容及教學難點內容,待學生形成基礎認知后通過課堂朗讀等方法深化學生教學印象,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深入精讀文章
為了滿足體驗式教學需求,小學語文教師于教學期間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從根源上認識到挑選教材文本的重要性,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要點。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以保持心態平衡為前提條件,仔細品味認真欣賞教材內容,盡可能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便于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確保語文教學有序開展。同時,倡導學生開展多元化閱讀,不得以單一思想約束學生長遠發展,例如:以小學4年級語文《江雪》為例,教師提前布置與課文內容相關討論問題側重于深入探討古詩中心思想及詩歌情感,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看法,有助于理解詩詞蘊含的中心思想。
(四)開展小組合作
除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外,小學語文教學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技能及學習方法為主要目標。同時,文學作品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情懷,閱讀文學作品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將自身與外部相結合,實現二者間相互融合理解的目標,便于掌握知識重點,例如:以小學5年級語文《歸園田居》為例,教師指導學生以個人生活經驗為出發點想象田園生活,構思出田園生活的日常畫面再結合具體農村生活進行對比,不止能增強學生文字感悟能力,更能深化學生理解程度。
(五)革新教學方法
由于小學語文應用體驗式教學無法脫離創新傳統教學方式的支持,客觀上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靈活安排教學內容,不斷革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從根源上認識到體驗式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學手段,必須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確保二者融合合理性,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例如:課堂教學期間將問答教學與體驗式教學有機結合,以保證學生情感體驗為前提條件大大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向學生提出極具代表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問題探討研究,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重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及求知欲,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方法占據著小學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自新課程改革提出素質教育概念以來,語文教學模式不再停留于文字階段,更傾向于人文情感展示平臺,而體驗式教學作為新型教育模式之一,屬于全新的教學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以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為出發點,靈活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著重強調培養學生文學審美水平,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及求知欲,并且主動扭轉傳統教學觀念,提倡學生自主開展課前預習,便于全面理解語文知識點,為下一階段語文學習及個人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陳亞敏.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8,(18):46-47.
[2]楊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分析[J].現代交際,2016,(17):170.
[3]馬悅馨,許紅梅.體驗式學習在城鄉小學語文教學應用[J].山西農經,2017,(08):82.
[4]白雪平.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9):226-227.
[5]袁彩梅.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方法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2):97.
(作者單位:遵義市播州區龍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