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友成 魏玲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為《基于精準扶貧的復合型城鄉一體化物流建設研究——以桐城市為例》(項目編號:XSKY1981)
摘 要:“三農”問題始終是國家的重點關注問題,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便是精準扶貧。文章基于精準扶貧,切實解決城鎮和鄉村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構建復合型城鄉一體化物流配送體系,最后,城鎮和村莊將共同發展,走向共同繁榮的道路。
關鍵詞:精準扶貧;物流體系;城鄉一體化
近年來,中國城鄉一體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發展不平衡,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仍是中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問題。如何在物流過程中將一系列的配送和周邊服務結合起來,使城鄉實現無縫對接,最大程度減少以農村為起點的物流體系的成本損耗,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推進生鮮農產品配送的城鄉無縫對接,將綠色健康與中國傳統理念——扶貧互助結合起來,注重共同發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一、環境分析
從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來看,“在線,離線和物流整合的新零售”和“智能,個性化,定制的新制造”已成為行業在一定范圍內的共識,幫助用戶節省時間,幫助用戶做出專業的選擇,并利用品牌搶占大眾的制高點,已經成為網絡經濟的目標。
1.市場現狀
目前,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來“規模第一,上下互動,單一產品領導,反向定制,跨境整合”的發展趨勢。規模第一,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在網絡營銷資源、平臺、物流配送、消費者福利等產業鏈環節呈現規模第一的趨勢。上下互動,正是由于知名第三方平臺“贏家通吃”效應,所以國內農產品電商平臺大都采用“自營B2C深耕區域、復制外地”的發展路徑。此外,農產品的非標準性質加劇了建立穩定供應鏈的難度。簡單的區域平臺在線開發,在供應端將面臨“無貨可售”和在交付端“更多投訴和退貨”的雙重困境。因此,必須與線下發展相結合,呈現出線上與線下發展一體化互動的趨勢。
2.市場容量
自國務院出臺相關政策以來,涌現了大批涉農電商企業,站在“互聯網+”端,它解決了農產品信息不對稱,消除了“中介”的利潤,減少了農產品流通。農產品與電子商務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農產品的公平貿易。與此同時,大量中小型電子商務平臺迅速崛起。不僅許多傳統農業企業開始建立電子商務平臺,而且還有大量個體農民通過專營電子商務網站銷售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大小電子商務平臺已成為銷售特色農產品的重要渠道。
可以說,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傳統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也改變了農村的生活方式。目前,中國擁有3萬多個電子商務平臺,其中包括3000多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自1995年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農業電子商務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的電子商務市場網絡體系。包括網上期貨交易、農產品電子交易、農業B2B電子商務網站、農業網上零售平臺。
二、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互聯網+農業”將為中國現代農業注入活力。但是,對于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不應該僅僅從經濟利益的角度進行研究。相反,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和解決諸如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繁榮與穩定等根深蒂固的問題。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適應等軟硬件的支持下,形成“三農”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我們將更好地將動力轉移到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改革上,切實改變中國“三農”問題的發展狀況。
1.標準化、規范化
目前,“互聯網+”行動仍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互聯網+”核心技術也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農業電子商務的相關標準更加缺乏。因此,標準化和規范化將是“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趨勢。
2.特色化、專業化
農業具有明顯的產業特征,生產周期變化和產品保險儲運明顯不同于其他行業,除了新鮮和品味。消費者甚至對農產品的種類和來源有個別要求。盡管近年來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仍然缺乏專門針對農產品設計的綜合電子商務系統。因此,針對農業的特點,“互聯網+農業電商”必將朝著專業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3.大眾化、人性化
現階段,電子商務已經變得流行,但只有少數農產品,如大米和蔬菜,這樣利潤更高、耐儲存、便于運輸的農產品已進入電子商務渠道。農業電子商務遠未達到普及水平,仍然是一個利基行業。然而,農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互聯網+農業電商”必將朝著大眾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4.多元化、融合化
農業涉及多種因素,如政策、品種、地理、管理和人員。因此,種植咨詢、農業保險和農村金融等多元化服務將誕生。各種服務將涉及或多或少的公共因素,如政策和環境。融合也是時代潮流,各種專業服務有機整合的一站式平臺很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
5.品牌化、國際化
中國的農業市場潛力巨大,商機無限。互聯網沒有國界,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未來,通過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國內農產品,向國際各地銷售國內特產,將越來越普遍。因此,品牌化和國際化將是“互聯網+農村電力”發展的主要趨勢。
三、現階段平臺商業模式
現階段,我國的主要商業平臺有:阿里巴巴平臺、順豐優選、京東平臺,以下分析這三個商業平臺:
1.阿里巴巴平臺
該平臺主要采用多維度的商業平臺模式,主要的形式有天貓、淘寶以及聚劃算等,在這些模式中具有創新意義的有“挑食”板塊、“舌尖上的中國”的在線發售和原產地預售模式,配合菜鳥未來的冷鏈物流來發展。
2.順豐優選
順豐速運主要采用C2B直供銷售模式,其中高附加值類別為核心內容。最初,這種電子商務模式主要以獨立運作的形式出現。相應的,該電子商務模型中使用的物流部門也是獨立運作的。這種電子商務模式主要依靠高客戶單價來彌補相關風險,再加上季節性直供銷售模式,逐步建立一個與眾不同的商業平臺。
3京東
作為電子商務模式,京東主要采用ABC交易對接模式。目前,京東僅從事農產品網上交易,主要基于其開放平臺。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現階段京東將進一步加大農產品銷售服務,將相關環節整合為一體,不斷提高銷售水平。
四、構建城鄉一體化平臺
通過城鄉合作,建立了相應的綜合平臺,實現了城鄉新鮮產品的交流。同時,實現了電子商務的城鄉交流,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了精準的扶貧。
1.設立“扶貧驛站”,實現精準扶貧
在村鎮設立相應的扶貧驛站,扶貧驛站可以使貧困人口緩解現狀,逐漸脫離貧困。其次,扶貧驛站主要負責收購農戶的農產品并對農產品進行出售,既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也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長期發展可提高附近地區整體GDP,經過時間積累,最終實現精準扶貧。
2.實現生鮮產品的城鄉互通
農村地區生產的生鮮食品,比如蔬菜、瓜果、牛肉、羊肉等,通過一體化物流平臺向外出售,城市客戶可根據相應的網站或者手機APP下單,經過人員匯總后再發送到村鎮的扶貧驛站,以保證產品的“新鮮度”。關于物流配送路線可分為城市、鄉鎮和偏遠鄉村三條主線,前者每日配送,后者考慮到運輸成本和需求量的因素是每兩天配送。生鮮食品來源于鄉鎮,配送到城鎮,實現了城鄉互通。
3.實現電子商務的城鄉互通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城鎮居民通過上網訂購需要的生鮮食品,而一些沒有上網條件的鄉鎮可以去扶貧驛站進行訂購,或者通過手機APP,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購買生鮮食品,實現電子商務的城鄉互通。
五、總結
總而言之,復合型城鄉一體化平臺的建設不僅方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同時可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一方面,可以對農村貧困地區進行一定程度的幫扶;另一方面,它可以在促進區域經濟和諧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化平臺,進一步實現精準扶貧的戰略目標,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王永濤.淺析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7,(14).
[2]卿春,呂驥,李爽.貴州貧困地區農村電商扶貧新模式探索與研究——基于貴州省臺江縣實施農村電商扶貧的啟示[J].求知導刊,2017 ,(8).
[3]朱鴻昌,李苡漪,杜襄玉,郭含.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現狀問題與提升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1).
作者簡介:武友成(1998- ),男,漢族,安徽亳州人,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工商管理專業;魏玲(1999- ),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7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