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印鐲
[摘要] 目的 為了盡量減少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探討誘發的危險因素。 方法 根據隨機原則的相關要求從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該院治療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危險因素。 結果 研究表明,100例患者中40例出現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率為40.00%;經單因素分析發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和術中用時、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密切相關(P<0.05),而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黃疸癥狀、血清學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門以及惡性病灶與胰十二指腸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無明顯關系(P<0.05)。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術中用時、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是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和多因素有關,其中術中用時、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是誘發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必須予以重視,盡量減少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
[關鍵詞]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預后;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c)-007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induced.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ere random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esults 40 of 100 patients ha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40.00%)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and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exhaust, the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P<0.05).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mellitus, jaundice symptoms, serum protein levels, Brownian anastomosis, pylorus preservation and malignant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operative use, operation mod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inducing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operative time, surgical method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s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 Among them, intraoperative time, surgical method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linic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minimize postoperative stomach. The occurrence of an emptying delay.
[Key word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Prognosis; Risk factors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胰腺、十二指腸病變比較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由于術中需要將受累及胰腺、鄰近的十二指腸以及膽管下段等組織進行切除,然后再重建消化道,手術累及范圍比較廣且操作復雜,因此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其中以術后胃排空延遲最為常見且較為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2]。有相關研究發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發生胃排空延遲的概率為20%~40%之間,雖然具有較高的發生率,但大部分患者不會因此死亡,且經過保守治療后均可以恢復健康。但若出現圍術期風險,包括體內環境發生紊亂以及營養障礙燈等,均會造成一定的損傷,若這種癥狀持續的時間較長或者被誤診為吻合口機械性梗阻而進行再次手術,導致住院時間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和患者家屬的精神壓力,導致患者出現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進而對治療造成更加不好的影響。因此,臨床醫生們越來關注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術后胃排空延遲的預防措施。為了盡量減少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該院隨機從2017年1月—2018年5月治療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原則的相關要求從在該院治療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患者均滿足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診斷標準[3]:術后1周無法進食固體食物且同時存在腹脹、嘔吐等臨床表現,必須給予促排空治療的患者以及術后3 d仍無胃管拔除指征或者胃管拔除后需重新置管的患者。入組100例患者中含男、女患者分別為55例和45例;患者年齡在40~78歲,平均(56.1±6.1) 歲;術式:SPD(標準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PPPD(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依次為52例和48例。
1.2 方法
對入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使用該院自制的調查表由專人對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和記錄,詳細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可能誘發術后胃排空發生的危險因素,如患者一般情況、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術中用時、術中失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式、術后排氣時間、年齡、性別、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黃疸、是否發生胰瘺、是否加用布朗吻合、是否保留幽門等。其中胰瘺的診斷則參考國際胰瘺委員會的相關定義,將B級和C級胰瘺定義為臨床胰瘺。將資料收集完成后則將患者的數據錄入計算機,并建立數據庫以便進行統計和分析。根據國際胰腺外科研究小組定義的胃排空延遲概念,將B級和V級胃排空延遲定義為胃排空延遲,該文所收集的患者均符合臨床胃排空延遲,將不同享的臨床資料患者發生胃排空延遲的概率進行統計和比較。
1.3 統計方法
研究結果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通過t檢驗進行組間差異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誘發術后胃排空發生的危險因素先采取單因素檢驗,然后再通過Cox回歸模型對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100例患者中40例出現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率為40.00%;經單因素分析發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和術中用時、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密切相關(P<0.05),而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黃疸癥狀、血清學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門以及惡性病灶與胰十二指腸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無明顯關系(P>0.05)。見表1。
2.2 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術中用時、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是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2。
3 討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一種臨床外科常見的手術方式,一般用于胰腺腫瘤以及十二指腸腫瘤和周圍組織腫瘤等消化道腫瘤病變,該手術過程中需要經歷多個繁瑣的步驟,包括切除病灶和重建消化道等等,該手術在操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且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需要手術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進行操作。近年來,醫學技術發展成熟,手術器械和手術設備不斷的額推陳出新,大大降低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死亡率,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依然較高。術后胃排空延遲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最為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其不僅導致患者長時間進食困難,而且還影響患者預后并增加住院時間,給患者的康復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各級醫療機構都是十分重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預防和治療[4]。術后胃排空延遲是由于胰十二指腸術后出現繼發性梗阻進而引起胃排空延遲的一種胃動力紊亂綜合征,在胰十二指腸術后的發生率較高。有文獻表明胰十二指腸術后發生胃排空的幾率約為20%~40%之間,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造成可極大的影響。
對于該病發生的具體機制,目前臨床尚無統一的定論,有學者曾經對此進行了研究,且認為周期性消化間期運動復合波和此病的發生具有密切的關聯,且兩者呈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復合波的恢復時間越長,則胃排空延遲的發生率就越高,且恢復的越慢。也有專家學者認為是否保留幽門和胃排空延遲的發生與否關系密切,若患者在術中保留了幽門則發生術后胃排空延遲的概率要高于未保留幽門的患者。美國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是否保留幽門和是否發生胃排空延遲之間無明顯的關聯。該次研究中經單因素分析發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和術中用時、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密切相關(P<0.05),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術中用時、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是誘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而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黃疸癥狀、血清學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門以及惡性病灶與胰十二指腸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無明顯關系(P>0.05)。這和多數研究報道相一致[5]。相關學者[6]在其研究中指出,多因素分析發現手術失血量、手術方式及手術時間是導致胃排空延遲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這和該次報道相一致。亦有學者[7]在其研究中指出,150例患者中65例出現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率為43.33%;經單因素分析發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和術中用時、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密切相關(P<0.05),這和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有動物研究發現,炎癥因子、內毒素濃度升高會造成大鼠胃腸功能恢復,這表明在術中減量降低手術床上,加強對腹腔的沖洗,避免血液對局部組織的刺激導致的炎性反應加重。與此同時,加強腹腔引流能夠清除炎癥滲出物,減輕術后炎癥反應。目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機制尚未明確,但手術創傷、消化道重建等局部結構的改變是引起胃排空延遲的重要因素。伴隨術中手術時間的延長,術中患者失血量會明顯增多而創傷程度也會增加,這都是造成術后胃排空的發生率的增加。目前臨床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機制尚未研究透徹,但考慮和術后胃腸道解剖功能改變、神經-體液改變等因素密切相關[8]。術中失血量增加,提示患者術中損傷嚴重,會增加機體應激反應并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從而對胃動力產生抑制作用,因此要求術者術中操作盡量熟練、仔細,盡量減少術中失血,這對降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很容易誘發胃排空延遲的發生,這和術中用時、手術方式以及術中失血量等因素密切相關,臨床必須重視術后患者病情觀察,對出現異常的患者及早采取干預措施,盡量減少術后胃排空延遲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程智猛,程南生,熊先澤,等.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癱的危險因素分[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23(8):1018 - 1023.
[2] 侯登峰,卜獻民.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的影響因素及防[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3):663-666.
[3] 張谞豐,盧強,劉暢,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發生危險因素分析及治療[J/CD].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5,4(6):335-339.
[4] 張明杰,劉信,譚曉冬,等.Braun 吻合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癥影響的 Meta 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7,29(1):40-45,56.
[5] 譚宏濤,宗巖,趙戰強,等.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預后預測系統的建立和應用[J].中華外科雜志,2017,55(5):368-372.
[6] 李冬梅.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急性膽囊炎手術感染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3):2980-2982.
[7] 范恒偉,劉會春,李宗狂,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漏相關危險因素的 Meta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3): 391-393.
[8] 李進軍,杜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癱的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6,22(3):224-227.
(收稿日期: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