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福
摘 要:現代學徒制項目被引入我國后,紛紛推出試點工作。文章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取得的成績和對反思。現代學徒制雖然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但是來到中國需要中國化,需要更多的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支持才能有效的推動。要不然就是試點院校的一廂情愿,學校熱企業冷。學校單方面做不好,因此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共同投入方可完成。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汽車運用;探索與實踐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成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單位,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技術專業被選為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專業,經過近三年的試點工作,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全方位實踐與總結,探索出了適合本專業現代學徒制項目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開展學徒制背景
(一)試點專業概況。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示范專業,貴州省重點建設骨干專業。
長期以來積極實踐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努力構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早在 1996 年起,本專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行“雙元制”教學模式,先后在全國作經驗交流。在職業教育新形勢下,本專業積極和省內知名汽車維修企業合作,探索出了“校中廠、廠中校、崗群輪訓、平行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和發展,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內涵,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校企共育、定向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教育部、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貴州乃至全國起到示范作用。
(二)試點企業概況。貴州汽車修理公司是貴州省內一類大型汽車修理企業,有 59 年的發展歷史,是省內乃至全國歷史最長的汽車服務企業之一。以汽車銷售、維修為主,兼營機動車檢測、二手汽車銷售及租賃等多種業務的綜合型汽車服務企業。擁有三家分公司,分別是一汽大眾貴州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貴陽順天工貿有限公司(東風雪鐵龍品牌)、貴州順元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目前這 3 家 4S 店維修車間擁有 44 個機電工位和 15 個鈑噴工位,均配有完善先進的維修設備,擁有機動車維修從業人員 400 余人,其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維修技師占 50%左右。1996年以來,就和學校開展緊密的校企合作。
二、試點工作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通過學徒試點建設工作,主要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強,團隊寫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強,熟悉實際工作崗位,能夠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具備汽車維護、修理、檢測和診斷以及相關崗位的能力,能夠迅速適應就業崗位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 聯合招生招工方式。學院采取先招工后招生的方式,招生與招工銜接,招生與招工同步等不同方式,確定“學生+學徒”雙身份。即學院與企業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在企業現有具備高考資格的員工 (含與就業企業簽訂了用工合同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進行招生,為接受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學徒提供機會。為了明確學徒制培養中學校、企業、學徒三方各自的職責,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框架協議,學徒與學校、企業簽訂三方協議。
(三) 教學方案制訂及課程體系開發。圍繞“汽車維修工”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由專業基礎課程、技能理實一體課程和師徒制實訓項目三部分組成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以企業實際崗位出發,培養具有針對性的學徒,制訂符合企業要求的教學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達到學院、企業和學生三贏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安排。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在現代學徒制中,學徒(學生)的學習是在企業中的崗位實踐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一般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學生需用 1/3 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約 2/3 的時間在學校通過理實一體的教學方式完成崗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在學院與貴州汽車修理公司通過共建共管方式建立的“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完成崗位基本技能的培訓。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學期:完成專業基礎課程、人文基礎素養學習訓練和到現代汽車維修企業基礎認知。內容包含汽車機械基礎、汽車材料、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職業道德與汽車服務工程等內容,以及汽車維修企業各相關崗位工作內容、性質、企業文化的一個初步感性認識。
第二、三學期:采用“3+3 模式”完成崗位職業技能的培養,即星期 1、2、3 利用廠中校的教學實施,對專業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扎實專業理論;星期 4、5、6 在企業,通過師帶徒的形式完成崗位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理實結合,即學即用。使學生掌握汽車維護、修理、檢測與診斷的相關技能。
第四學期:完成崗位核心能力強化培訓,進行技能考核,學生/學徒達到企業準工人的要求。針對未來目標崗位的實際生產性學習與實習,主要由合作企業完成,教師負責跟蹤進度與學生學習情況管控。
第五、六學期:學生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學生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通過參與生勞動并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此時學生作為準職業人,企業則按照企業員工標準進行管理。但是企業指導師傅任然在學生生產實踐中予以規范指導,促使其盡快提升獨立操作的技能。
學生畢業成績分兩部分,一部分為企業對該生的評定,是否愿意接收作為正式員工或推薦就業,另一部分為學校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及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評定。實行雙向選擇,如果在企業直接就業,直接轉正為正式員工,不再有實習期。
三、試點工作總結與反思
(一)企業成本增加,造成企業積極性不高。按照最初的校企合作協議,學生在企業參加實踐期間,企業將為學生提供午餐,對帶徒弟師傅每月發放帶徒津貼,增加學徒制試點班級的專職管理人員,按每個班級30人計算,保守每年至少增加直接成本80萬左右。這么多的成本壓力,對企業來說實屬不易,而且汽車維修服務行業來說,員工流動性較大,一旦培養結束學徒離職,則得不償失,如果企業沒有長遠人力資源戰略規劃,那么企業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
(二) 政府相關學徒制扶持政策欠缺。目前沒有可操作性、落到實處的政策支持現代學徒制項目。比如沒有對參與
現代學徒制項目的企業進行獎勵與扶持,沒有財稅優惠措施。企業在整個培養過程相比較沒有參與的企業是一筆額外的之處。在法律法規以及優惠政策方面必須落到實處,不能過于宏觀,無法操作,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學校教學工作量和辦學成本上升。由于學徒制與常規教學有著太多不同的地方,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之間不停的轉換,授課集中。而且整個培養期間,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之間進行頻繁的溝通、協調。由于學生分散到各個崗位,管理和監控難度增加,這些無異于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如果大規模推行學徒制,勢必增加學校辦學成本。
(四)學生技能水平提升較快。作為項目試點最有效的亮點就是通過真實的生產環境,企業師傅手把手的教
學,理論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使得學生學習效果較好,大大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由于學生都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畢業學生基本上達到了熟練工的水平,如果不轉換品牌的話,直接上崗。
(五)有利于打造優秀的雙師隊伍。企業師傅實踐技能較強,學校教師理論知識豐富,這樣強強聯合,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相當有幫助。另外,企業師傅通過帶徒弟,教學能力、授課技巧得到鍛煉和提升,學校教師陪同學徒下車間,深入生產一線,鍛煉實踐技能。互相取長補短,解決了師資不足問題。
但是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程宏圖.我國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03).
[2] 李銘輝.英德現代學徒制教育方法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
[3] 謝俊華.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3(16).
[4] 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