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 要: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整個中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經濟上還是科學技術文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在最近幾年,國家總理李克強點名“互聯網+”,讓各行各業在政府的支持下應用互聯網技術,給社會帶來了眾多的創新創業新機遇,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社會進步。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建設方面取得了非凡的進步,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跟不上時代的快速發展,與國外的高校建設與發展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在國家重視創新創業和逐步發展的社會環境下,高校建設也要跟上時代發展,而“互聯網+”的發展就帶給人們關于高校建設的新機遇。文章就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并建設好智慧的高校校園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信息化;建設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這種模式決定了經濟發展的走向,同時也推動著社會的經濟發展不斷的向前邁進。同樣,互聯網技術與高校的建設也已經是緊密相連 ,并不斷地推動著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并成為高校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對高校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
一、“互聯網+高校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一)高校信息化建設缺乏秩序。在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而且在建設信息化之前,沒有制定相應的建設準則和規范,加之高校的各個行政部門都是相互獨立的,不能隨時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溝通,這就導致高校之間的信息交流出現障礙,信息交流不通暢,導致信息化建設缺乏秩序。
(二)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相對遲緩。經過我對一些大學信息化建設的走訪和調查,發現學校配套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影響了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的進程,而出現這種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因為學校的領導更加關心的是教育而非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學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缺乏力量,因為技術力量的缺乏就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很難很好的進行。最后,就是因為學校經濟力量薄弱。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大的財力,因此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而經費的申請程序較多,學校獲得經費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導致基礎設施建設的滯緩。
(三)缺乏強有力的隊伍建設。在高校的建設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建設隊伍。但是,因為資金的原因,使得許多高校的智慧校園的建設隊伍由本校的教師組成,這導致在建設過程中有許多的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而這是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實踐能 力所致。所以這就使得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缺乏強有力的建設隊伍,從而影響建設的速度和建設的質量。
二、“互聯網+高校建設”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轉換傳統管理理念,建設信息化管理制度。互聯網作為智慧高校建設必要的條件之一,要求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要緊跟時代,這樣才能讓人們更方便快捷的了解校園信息。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分階段分時期來進行目標建設和發展。首先應明確好前期中期后期所要完成的任務,使高校信息建設有條不紊的進行。隨后再具體詳細的進行系統應用升級、數據分析挖掘、數據結構的整體設計、云網端一體化等重點工作的建設。其次,對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我國之前傳統高校建設所存在的問題,有計劃的進行研討,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方案,改變不合理的教與學,尤其是關于課堂管理,教學方案,教學設備,教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應該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將互聯網技術切實的應用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改變傳統的管理服務方式,使得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的服務于學生。
(二)建設開放性的學校網絡系統。早期由于當時經濟條件的和技術的局限,高校的網絡建設具有很強的封閉性,學生很難及時獲取有效信息,也很難參與到高校建設中去。建設開放性的學校網絡系統,不但利于高校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了解,使學生更容易參加到高校建設中去,而且方便高校及時獲得反饋,做出相關的管理建設,提高效率。高校的建設人員應基于當前日趨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如前端,大數據,AI技術等,使得學生與高校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整合各個高校的不同系統來構建高校一體化和信息平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應更好的實現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其形成良性互動,打破傳統模式的局限。
(三)組建有力的建設隊伍,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首先,在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第一,制定規劃要考慮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第二,要與自身的地理位置、專業特點、學科優勢等緊密結合。第三,要切實與目前的資金投入、技術人員、現實需要等情況充分結合起來,制定一個系統全面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該規劃要能實時根據繼續教育未來的發展定位、社會需求變化、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來實時修改自身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第四,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高校還應對參與建設隊伍的老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在參與建設隊伍的老師獲得了足夠的培訓具有了相當的實踐能力,并且對當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就可以使得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能夠不脫軌,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挑選一些其他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到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當中,從而進一步的強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隊伍,并更快的實現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目標。第五,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建設隊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不能光靠老師的力量,還應該廣泛的吸收一些有關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到學校的建設當中,這樣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隊伍就能夠不斷地進行壯大,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必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從而進一步的加快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并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羅劍平.“互聯網+高校管理會計”融合模式研究[J].財會學習,2018(12):100-102.
[2] 朱志文.“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18(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