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敏 丁仕國
摘 要:學習能力是學生在求學中需要刻意訓練的一種基本能力,既表現在對教材現有知識的認知、理解和掌握能力,更表現在能自主探究、質疑和深層解惑的能力。高中政治課堂中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應該包括:課堂學習專注力、政治知識掌握的扎實度、對于政治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想力和想象力、思維的靈活度、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通過思維導圖的刻意訓練,對于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能力,增強記憶力,集中注意力,激發聯想力,提高思維力大有裨益。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政治課教學;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思想政治課教學……著眼于當代社會發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要實現該目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能力和遷移再現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政治現象分析思維力。
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于將學生普遍認為的“政治知識零散”變得系統化、邏輯化;“記憶困難”變得有趣而容易,逐步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政治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增強記憶力,提升政治學習效果
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知識的能力。記憶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因素,記憶是政治學習中夯實基礎必不可少的環節。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記憶就相當于這屋基。如果學生缺乏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掌握,頭腦處于“真空”狀態,就缺少了進行分析、運用等高層次智力活動的基礎支撐。目前,高中政治的記憶任務相當繁重,然而有些學生在記憶時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拿到教材從頭讀到尾,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把握不了重點,難以形成深刻、系統的印象。
記憶必不可少,然而怎么記、怎么憶就要求有方法,有技巧了。好的記憶方法和記憶工具不僅可以提升記憶效率,更能夠讓學生記得深、記得久。科學研究表明:知識的系統化和加強理解有助于提高政治知識的記憶。思維導圖借助詞匯、圖像、線條、顏色、符號等要素,把人們的抽象思維具體、形象的展示出來,把枯燥乏味的大段文字變得鮮活生動,把原來容易被埋沒的關鍵詞突出出來,能夠有效的刺激人的大腦,從而達到增強記憶力,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集中注意力,提升政治課堂效率
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一個人注意力的高低通過注意的廣度、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轉移這些要素來衡量。
課堂的專注力直接影響課堂的實效性。思維導圖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每一個思維導圖都是從“中心主旨”開始,向四周發散思維。你首先需要明確自己要分析的核心是什么,再以這個核心向四周發散,然后再圍繞子分支進一步發散,每一次發散都是專注的集中于當前主題本身,這樣一來就使得精力高度集中,不易分散。
在《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這一課學習時,有這樣幾個重要知識需要學生把握: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消費的類型、消費的結構、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若是以傳統的線性筆記來呈現,學生每一次的注意力只能聚集某一個點上,很難對整個教材結構體系形成宏觀的把握。而通過構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清晰的看出這節課要學習的核心東西是什么,要從哪些角度去把握,每一個角度又是怎樣展開理解的。這樣就避免了一葉障目,而是高屋建瓴,眼界、格局都要更宏大,學習效率自然就高很多。
注意的轉移也是衡量注意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治課堂上我們常見的一種現象是你已經在講解教授第二個知識點了,有些學生依舊停留在上一個問題。這樣的學生就是典型的注意力轉移不佳。思維導圖的每一步、每一個發散都是一個新的聯想,“母體”和“子代”之間的聯系清晰而明確,形成了一個新的引人注意“圖”。即便是某一個知識點沒有明白,可以立刻在圖上標示出來,然后迅速跟上教師節奏,轉移到下一個知識點,等課后或自主反思探究的時間再去研究這些遺留問題,這才是高效的課堂。在政治課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不僅能讓教學環節更緊湊,更能讓學生的教學跟進更強,課下探究和反思更積極。
三、激發聯想力,提高自主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認為,聯想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聯想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聯想力豐富的人往往思路敏捷,反應迅速,創意不斷。
思維導圖的創始人說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是聯想和想象,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就其本質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的過程,要想建立出的聯系生動而科學,則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將已有的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并盡可能的嘗試發散出更多的新東西,突破思維定勢,實現知識的加工、重整。使用思維導圖復習時,可對原有導圖進行擴展和補充,知識的碰撞又能溫故知新,使學生產生更深刻的感悟和體驗,從而使自己原有的知識得到順應與同化。在最初的政治學習中,學生看到“價格”僅能想到“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和供求,后來慢慢的能夠再延伸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對生活和對生產,再后來就能夠由“價格對生活的影響”聯想到消費,由消費聯想到生產,由生產想到了“如何生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顯而易見,學生已經學會思維的轉換和跳躍了,把原本兩個看起來關系不那么密切的東西給創造性的連接到了一起,把原本零散的知識變得系統而易于提取了。
高中政治知識容量大,概括性強,要想把政治學得通透,就不能“就事論事”,必須能夠“由此及彼”,通過思維導圖,就可以容易實現知識的整合。比如在《經濟生活》中以金融活動為主題,我們可以聯想到商品、貨幣、銀行;以銀行為主題我們會聯想到中國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可以進一步聯想到其業務包括存款業務、貸款業務、結算業務;進而聯想到居民的投資理財行為之一——儲蓄,由此又可以進一步聯想到股票、債券、保險,通過這些投資行為我們可以更深層次的聯想到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再比如,在《生活與哲學》中,學習《探究世界的本質》后,我們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這樣就把這個唯物論的線索明晰起來,對學生深入把握教材、分析解題都大有裨益。在以后學生看到“唯物論”的知識時,想到的不是一個個單獨的、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條知識線。在學完認識論和辯證法后,多條線相互交織,又構成了知識網,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加工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