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常的警務工作中,有了家族的配合,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可能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文章從通過闡述家族文化在社會控制中中作用,提出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如何運用和控制家族勢力。
關鍵詞:家族勢力;治安防控;作用
家族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程度與我國的法制化進程休戚相關。家族勢力在中國古代社會得以長期存在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受到壓制后又能在現代社會復興,充分說明它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上和一定生產力發展階段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中的不少因素同社會發展是相容的。面對現代社會的法制化,它發揮著不容忽視的補充作用,如家族的互助性、傳統倫理和極強的內聚力等合理內核在當今社會法制化實踐中正發揮著極大的輔助作用。但是, 我們更應該看到, 家族勢力畢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 它與歷史的發展目標從根本上說是不相容的。家族的存在與發展,對我國目前的法制化進程特別是我國法制化社會的建立極為不利,容忍傳統家族勢力的無限發展和任意蔓延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化社會,從而最終阻礙我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所以,家族勢力對現代化的推進又有著消極的影響,這種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族權、族規對基層政權、現代化法制的挑戰;以及由家族勢力蛻變的家族惡勢力恃強凌弱,對農村正常社會經濟生活的擾亂。所以對于家族勢力,我們應當全面分析其利與弊,采取揚棄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其有利部分為我們的治安管理工作服務,同時通過日常的管理發現其不利部分并讓其消失于萌芽之中, 維護社會的穩定。
一、家族勢力在社會控制中的作用
(一)家族勢力在社會控制中的正面作用
1.家族勢力的存在并發揮作用有利于滿足家族成員的本體性需要。我們自身對家族有一種“本體性”的需求即歷史感、歸屬感、道德感和責任感。現今社會,法律的作用還沒有達到可以完全替代非正式的規范即禮俗的程度,因此有家族維持的禮俗機制,至今存在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此機制中,家族勢力是典型代表,并在農村社會表現得比較明顯。禮俗機制規范一般是依靠相關主體對該規范的普遍認可, 靠情感、良心的心理認同和利益價值取向的共同性和社會輿論來維持,大多是不成文、補救型、自治型的規范。家族勢力不僅是一個血緣團體,還是一種私法團體,盡管它的適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作用在既定范圍內與法律類似且成為法律的必要補充。
2.家族勢力作為對法律的補充,有利于減輕司法機關的負累。法律是解決糾紛的主要手段, 但我國當前法制還不夠健全,這就決定了不可能將所有社會糾紛都交由法律解決。我區是少數民居聚集的地區,社會結構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尤其是在農村,農民意識處于較低水平,科技不發達,教育跟不上,信息不暢通等,這些都是阻礙法律在農村推行的因索。在農村社會,法律不是也不可能是唯一解決糾紛的途徑,甚至算不上是主要途徑。利用家族勢力的權威和震懾力來解決一些簡單且普通的沖突和糾紛,可以減輕司法機關的工作負擔,以便有更多精力處理大案件、疑難案件。
3.家族勢力具有的精神內核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家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復雜,然而其共同的核心就是忠和孝, 忠就是忠君, 孝就是孝親。這些傳統文化特性恰恰正是家族文化的本質規定性,因為忠和孝正是血緣在觀念上的反映。家族成員內部的交流溝通,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的保存,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促進我國社會的繁榮和社會穩定。
(二)家族勢力在社會控制中的負面作用
1.家族勢力阻礙了國家法律政策的貫徹,是對我國法治秩序的嚴重威脅。家族勢力具有排外性,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他們會因一些小糾紛發展到大規模的械斗,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因山林、土地、草場等資源與外族發生沖突時,族人往往會同仇敵愾、齊心協力,將個人糾紛擴大成族際恩怨。有甚者出現非法購買槍支彈藥,嚴重威脅了農村法治秩序。家族勢力的發展和家族功能的轉移,易成為藏污納垢、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有些地方出現抗繳稅費、破壞政策,法令的執行;阻撓公安司法機關執行公務,圍堵、毆打機關干部; 挑起事端,與鄰族異族搞暴力沖突,演變成危害一方的黑惡勢力。 家族勢力影響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
2.家族勢力構成對農村基層政權的危害。鄉村是村級政治領域與家族勢力范圍的重合點,家族勢力的復興使村治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約。家族勢力的強弱主要看它在農村政治體系中的地位是否重要。一般來說,家族勢力越強,在政治中的作用越活躍。家族勢力干擾村干部的正常選舉與任免,選舉時同姓或同族人串通起來拉選票、調換選票箱等。哪個家族人多, 在村干部選舉中就占優勢, 農民個人的政治參與也或多或少帶有家族利益色彩。不僅如此,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上級任命村支書也要考慮當地人的“臉色”,在工作中也常常會遭到發難, 大家族成員根本不會“買他的賬”。這就使得外族人因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而被迫辭職。農民民主意識的缺乏。加上強烈的家族本位思想,不可避免地阻礙了民主化、制度化的村級管理。這種典型的人治思想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依法治國是格格不入的, 也大大削弱了正式組織的權威。
3.家族勢力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妨礙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社會文明建設。家族活動不利于民眾意識的轉變。在家族勢力較強的地區, 家族通過族規等非正式規范,使族人對家族文化的認同感加強,這無疑是提供一種以傳統文化控制個人心理的文化環境,個體獨立性和創新意識被抹殺。家族的分散性使各族相互排斥, 不利于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制約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盡管家族具有一定的經濟職能,但它畢竟帶有小農經濟的特征,保守性強,與市場經濟的要求和改革開放戰略是相違背的,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在根本上不利于現代化經濟的發展。
二、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如何利用和控制家族勢力
(一)慎重對待、妥善處理相關問題
家族勢力不是行政、法律的產物,消解家族勢力不可能通過簡單的政策上的否定和法令上的廢止來實現。家族勢力在法制建設不斷取得進展的今天又自動復興就說明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法律尚不健全、國民法律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法律的社會調控作用受到了相當限制,而家族勢力的存在在一定范圍內起著一種彌補作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的需求,所以,我們不能對家族勢力予以簡單的取締,而應慎重對待、妥善處理,客觀分析家族勢力的合理性以及對治安管理的危害性,合理區分一般家族活動與非法活動界限。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真正形成組織、 嚴重危害社會的家族勢力尚屬極少數,因此,只要正確區分、慎重對待,就可以降低治理難度,節省資源。
(二)完善基層組織,滿足民眾正當需求
當前家族勢力的復興既與基層黨組織的軟弱渙散及基層政權軟弱無力有關,也與基層群眾組織的發育不全有聯系。要消解家族勢力, 就必須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政權建設,盡量滿足民眾的正當需求。 我們應在治安管理中大力加強社區建設,深入開展社區警務工作。社區民警在社區工作中應加強社區治安的宣傳教育、 宣傳法律、 法規、 有關社會規范、知識并對社區居民的認識觀、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全社區應齊抓共管,創建安全文明的生活環境。
(三)發展市場經濟, 加強社會道德建設
封閉落后是家族勢力存在和發展的溫床,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改變落后狀況,從根本上動搖家族勢力的根基。道德與社會治安之間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道德的嚴重缺失,直接導致社會治安問題的增多,而社會治安形勢的惡化,反過來又會加速個人道德的淪落和社會輿論氛圍的退化。 因此,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社區民警要主動進行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加強社區公民的文化道德建設。 在日常治安管理工作中,要加強與家族核心人物的聯系,利用他們的凝聚力和控制力搞好社區穩定工作。
(四)掌握社情民意,化解不穩定因素
社區民警應該時刻密切關注社會動態,及時掌握社情民意,積極預防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糾紛械斗和群體性事件。公安機關要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廣泛開展走村人戶的社情調查,大力物建社會治安信息員,在走訪調查中掌握社會心理、民眾心態的發展變化;要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協助暢通群眾表達訴求,反映問題的渠道,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群眾對涉及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的要求,力求避免因政策失當引發新的社會矛盾。要認真調處矛盾和糾紛,化解不穩定因素。要堅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人手,解開群眾的思想疙瘩,平衡雙方或多方的經濟利益,對癥下藥,把不穩定因素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 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問題積累,矛盾激化。要從維護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一旦發生群體性事件,要堅持依法、按政策辦事,及時果斷地控制事態,妥善處置。同時要充分運用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綜合采取行政、法律、 經濟等多種措施,積極穩妥地化解矛盾。特別是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善于用改革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創新的手段去解決,努力實現維護群眾利益與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
(五)強力推進基層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加強治保會、巡防隊、信息員、幫教員和調解隊伍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建設工作,動員全社會力量做好社會治安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治安情報的收集工作,并做好對信息員的指導工作,對收集到的情報要及時辨別真偽,有用的情報及時上報給上級,便于上級機關及時把握全局。 在家族成員之間,也要物建信息員,一旦家族內部出現異常,我們可以及時掌握信息,防止事態擴大。同時,還可以利用家族里威望較高的族長的作用,幫助處理一些家族內部的治安事件。公安司法部門對以家族勢力為幌子進行違法活動者應嚴厲懲處,相關組織要做好引導工作,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共同抵制家族勢力無限發展和任意蔓延的氛圍, 從而使其發揮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作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課題批準號為:SK2017-3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沈衛(1985- ),男,甘肅蘭州人,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偵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