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陽
【摘 要】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伴隨著社會發展,工匠精神以其重要的價值引導作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人們普遍意識到工匠精神對于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中教師的工匠精神構建及重要意義入手,探索如何有效發揮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為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工匠精神;引領作用
工匠精神在企業中主要表現為通過不斷努力制造出最優質的產品。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作為弘揚工匠精神的主體,應不斷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高職院校教師作為弘揚工匠精神的領路人,首先應具備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在培育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應從道德修養、教學技能以及創新性等方面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教學水平,為高職院校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力量。
一、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努力踐行工匠精神的內涵
1、熱愛教育事業并能夠無私奉獻。工匠精神的首要因素是敬業,即尊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并熱愛該職業。作為黨員教師更應該比一般教師更熱愛自己的職業,才能進行深入研究學習。因此高職院校的黨員教師,首先應始終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能不斷的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始終保持敬業樂業的態度,才能扎根于教育事業。這是工匠精神最基本的內容。
2、專注教育工作并能不斷耕耘。工匠精神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專業能力的體現,這也是工匠精神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黨員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中所包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成績以及學生評價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最終得到學生及家長的一致認同,這就是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能力,也是高職院校教師具備工匠精神的具體表現。
3、對教育事業的深入探索與不斷創新。這是工匠精神的終極目標和追求。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在做好當前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細化,在拓寬知識領域的同時更加注重深層次研究,同時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育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指出新的方向,這也是工匠精神“于細微處見精神”的最好體現。當教師具備了扎實的的知識儲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創新型實踐經驗時,教育工作才能結出最甜美的果實。
二、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在弘揚工匠精神中發揮引領作用的措施
1、高職院校黨員教師應加強對自身的工匠精神的培育
在學校中,教師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教師承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神圣使命,黨員教師更是傳播理想信念的堅定著和踐行者。因此,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專業的教學能力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極為重要,這也是黨員教師必須具備工匠精神重要原因。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工匠精神的的培育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應加強基層支部的建設和管理,增強黨員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努力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將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傳統文化加入到教師考核標準中,突出師德建設的重要性,為高職教育的發展保駕護航;
其次,應努力提高高職院校黨員教師的知文化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師的知識文化儲備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和教學能力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幫助自己提高文化水平與教學能力,為弘揚工匠精神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最后,高職院校黨員教師注重自身創新性的提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來說,創新是培育工匠精神最終目標。只有將源源不斷的創新融入到教學中,才能使得教育事業不斷進步。高職院校教師的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包括諸如教學手段、教育理念的創新,科研與實踐的創新等內容,高職院校教師應不斷學習知識、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高職院校黨員教師在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中,應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應該更加積極努力的提升自己,促使自己在思想品德建設、專業技能以及教育創新方面走在最前列,時刻鞭策自己成為教師隊伍中最優秀的一員,切實踐行工匠精神對高職院校教育的引導作用,為高職院校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貢獻力量。
2、高職院校黨員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
首先,高校教師應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過于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殊不知,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三觀并不十分成熟,往往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新聞多次報道高校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做出一些違法亂紀,甚至犯罪的新聞,這些事件的發生突出反映了高校教育中人文關懷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學生應具備誠實守信、踏實肯干、努力拼搏等優秀品質,為高職院校教師培育學生工匠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高職院校黨員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掌握一門技能是學生進入社會的敲門磚,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高校教師應注重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這也是培育學生具備工匠精神中最關鍵的因素。在職業技能培訓中,教師應注重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課程,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注重實操,將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理念貫穿于學生教學的始終,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將工匠精神滲入到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本領,為今后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高職院校黨員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創新求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個人能力的最高體現。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所學技術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所以更加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高職院校教師在教授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應努力挖掘人才,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各種途徑帶領學生深入鉆研所學專業,不拘一格,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創新帶來的價值。這樣,不僅能夠培育出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型人才,也可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工匠精神中的創新求精的意義所在。
三、結語
工匠精神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及優秀人才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黨員教師在弘揚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首先應敢為人先,努力踐行工匠精神,特別是教師隊伍中的廣大黨員,更應在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時刻以工匠精神的最高要求鞭策自己,帶領其他教師一起進步,將工匠精神滲入到日常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激勵學生成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明.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如何在弘揚工匠精神中發揮引領作用[J]. 科技展望,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