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海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方法適用性、教學內容豐富性、教學規律總結性、教學評價精準性,均成為不同學科都需要積極探討和掌握的教學規劃方向。運用概率統計方法能夠為教學規律的進一步探討提供量化指標,從統計數據中了解到真實學情,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為此,本文簡要論述了概率統計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基本方向及重點策略,以便加強概率統計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概率統計;教學應用;發展策略;完善條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3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5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概率統計是以隨機現象作為統計規律的數學方法。概率統計方法研究對象均為隨機事件、隨機變量、隨機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發現,由于教學方法轉化、學生學情差異、學科知識點延伸,對教學內容、資源、模式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往時期,雖然部分教師采用了概率統計方法,對本班學情做出了客觀評估,但總體而言調查基數、樣本參量、統計結果等,經常出現與實際教學情況不符的統計結果。那么其統計結果對于教學方法的改善并不具備較高的支持性,反而容易出現某種誤導。基于此,本文論證了概率統計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現做如下分析。
一、概率統計方法在普遍學科中的應用價值
(一)收集學科知識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開發學科知識點,并非單純教材知識內容。從外部引入交叉學科知識點,抑或教學案例與范式,也是普遍的教學策略之一。運用概率統計學方法,可將學科知識點的延伸方向作為一種普遍調查資料,提前將教學資料歸類,如圖片、文本、視頻等不同形式的分類機制。而后采取概率統計法,驗證學生對于教學資料的接受度。最終的評估結果可以作為一種對比參考,為此后教學資源開發或教學資料收集提供可參照的對比數據。
(二)反饋教學效果信息
當某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中收效甚微,需及時改變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在轉化或革新課堂教學方法時,需要以教學效果作為對比和參考的基礎條件。概率統計并無法得到最直接的評估結果,但評估結果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對教學方式所形成的最終效果做出一種判斷,如十分有效、較為有效、基本無效、完全無效。統計之后的教學方法有效性,或總有效率,可作為驗證教學方式可行性的一種衡量標尺。
(三)統計學生成長規律
概率統計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對于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規律的統計,更加可以作為一種總結學生成長規律的有效方式。諸如,學生每一時期的理論課程學分、實踐能力、專業素養、課堂表現等等,均可作為一種統計樣本指標參量。通過建立全教學維度的學生檔案,對比每一學時學生的成長特征,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能力,對專業學科的認知與實踐能力,均可作為概率統計的重點方向。因此,概率統計方法在普遍學科中,具有總結和發現學生成長規律的應用價值。
二、將概率統計方法引入教學實踐的基本方向
(一)設置調研問卷
調研問卷是一種使用概率統計方法的基本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學生的動態發展信息并不容易直接顯現。而選擇調研問卷作為了解學生具體學情的方式,也是強化統計效果的基本方向。以往時期,多數學科選擇的基礎數據多為考評分數、能力表現、專家建議,但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這種學習感受是學生在本專業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學科共識,是實訓或見習期間對專業學科的反思,是課堂學習中的再度思考與覺察。那么調查問卷所反映出的數據內容,實則不斷接近學生的真實感受與體驗,更加能夠反映出教學效果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因此,不斷細化、量化、分化、精準化調查問卷所設問題,是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的前提和基本方向。
(二)建立學生檔案
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學科認知的動態發展機制,學生每一時期所形成的學習體驗并不完全相同,尤其學科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對于以往知識的總結或辨識能力也會相對更高,知識邊界也會更為清晰。因此,學生的成長是一種動態規律,而并非靜態現象。建立學生檔案,是為概率統計提供底層參考數據動態樣本的必要措施。假設,當前評估指標或基礎數據并不全面,或僅為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那么便失去了衡量學生階段性成長的評估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引入概率統計方法,需要將以往時期建立的學生檔案作為對比數據資源,令調研樣本的真實度更高。
(三)應用調研結果
當教學調研數據收集之后,需要借助SPSS統計學軟件對基礎數據進行客觀分析。所得結果為調研方向的預期目標,諸如:調研結果反映當前的教學方式適用度較低,在使用了類似的教學方式之后,不僅未能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普遍測評分數也有所下滑。那么這樣的統計數據結果,則證明了此前的教學方法并不實用,需針對反饋情況調整或革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引入概率統計方法,可最終得到教學效果的線性規律,作為衡量教學方法或內容可行性的對比資源。得出統計結果后,教師需要依據統計結果做出客觀判斷,依據本班學情調整教學方式。如果對統計結果置之不理,抑或并未做出任何改變,實則并未發揮出概率統計方法的真正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的基本方向是運用統計結果,對教學方法或形式做出指導。
三、普遍教學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的重點策略
(一)詳實核查調研樣本
在應用概率統計方法時,必須對教學樣本指標進行詳細核實,如調查樣本存在模糊界定,也需要通過不同問題設置,不斷細化其樣本參量。在以往時期,部分學科教學樣本的采集內容過于單一,如考評分數、學習時長、閱讀資料數量、作業完成度等等。雖然這些數據樣本可反應學生的普遍學情,但無法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成長規律。諸如對專業發展的學科認知,再如實踐能力獲得企業方認可的情況。因此,調研樣本仍然需要進一步細化,達到更為精準的反應具體學情,方能為更多學科的專業教學提供參考。基于此,普遍教學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的側重點,在于詳實核查調研樣本,令調研信息更為真實,更加接近學生的具體學情。教師可在設計調研問卷之前,與少數學生深度訪談,找出其中有待發掘的數據樣本,加強調研數據的微觀性,達到細致反應具體學情的客觀條件。
(二)靈活量化調研指標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調研內容并不存在唯一的線性規律,諸如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進度、實踐技能等等,均與此前早已形成的自學習慣存在較大的沖突。當這種沖突性過于嚴重,統計數據的最終結果也并不利于反映真實情況。因此,需要在設計調研方向時,靈活量化調研指標。例如在調查翻轉課堂教學效果時,前期設置的量化指標為學生自學時間,后期發現這一調研維度并不能夠完全說明學生的學習情況。故而,可依據翻轉課堂教學規律,將調研指標設置為課前預習、課中總結、課后復習三重時間維度,通過靈活量化了調研時間指標,從而可更為細致和精準的反映學生真實學情。
(三)理清教學需求規律
應用概率統計方法,可評估當前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具體學情、教學方法實用性、學生成長近況等內容。但統計方向和最終的評價結果需要完全對應,才能證明統計結果對于教學方法改良的支持作用。而是否具備了這種支持作用,則需要首先理清教學需求規律。假設,當前教學需求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那么僅以學生考試分數作為統計指標,實則已經嚴重偏離了教學需求軌跡,所得統計結果的可利用價值也會相對較低。而將企業反饋、教學反饋、學生自評、同學問評價作為多種參考指標,綜合衡量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夠更為精準地反映教學成效。基于此,在教學中應用概率統計方法時,需要重點理清教學需求規律,設置針對性更強的調研樣本與指標,加強統計結果與教學需求的符合度。
(四)積極運用統計結果
所得概率統計結果,僅能說明在指標設計維度的具體學情,并未涉獵其中的學情信息并未積極展現。故而,最終的概率統計結果僅為不斷接近真實情況的反饋數據,而并非唯一評價條件。這一共識,是所有學科教師在應用概率統計方法時需要調整的教育心態。但是即便統計結果所反映出的數據內容并不代表普遍規律,但已經極大限度的接近于具體學情,可作為不同學科教師改善教學方式的主要參考數據。如果各科教師在利用了概率統計方法之后,而并未參照統計結果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那么也失去了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的意義。因此,積極運用統計結果,才是選擇使用概率統計方法的真正價值。積極應用并不代表隨機使用,需要在得到統計結果后,再次衡量和對比統計數據是否客觀的反映了當前學情。如與本班實際情況相左,呈現出與實際情況截然相反的結果,也需要再次衡量調研指標和基礎數據的客觀性,方能驗證統計結果真偽,為教學方法的改良或革新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撐和參考方向。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概率統計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越發明顯,具備了收集學科知識價值、反饋教學效果信息、統計學生成長規律的普遍應用價值。將概率統計方法引入教學實踐的基本方向為:設置調研問卷、建立學生檔案、應用調研結果。在應用概率統計方法時,需要詳實核查調研樣本,靈活量化調研指標,理清教學需求規律,積極運用統計結果完善教學方法。以便發揮出概率統計方法的優勢,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