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影
摘? 要:詩詞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他們的佳詞美詩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奪目。“學生讀一點詩詞,背一點詩詞,不僅能開闊視野,更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
關鍵詞:朗讀;釋義;賞析;涵泳
許多教師在古代詩詞鑒賞的教學中,特別注重解題思路、賞析技巧、答題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以期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考出優異成績。思路、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是我們鑒賞古代詩詞的一種途徑,并不是鑒賞的最終目的,也不是我們教學古代詩詞的最終目的。那么,如何在古代詩詞鑒賞的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呢?
一、朗讀——感受詩詞韻律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朗讀是鑒賞古代詩詞的基本方法。古人作詩填詞,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因而詩詞平仄有序,音韻和諧。這些古代詩詞讀來抑揚頓挫,緩急有致,瑯瑯上口,具有韻律美感。當然,朗讀得講究技巧。首先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得流暢。如朱熹所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次要指導學生按照意義單位或音節單位讀出古代詩詞的節奏以及重音;再次,還要指導學生根據詩詞的情調有效控制朗讀的語速和語調,一般而言,若古代詩詞表達出激動、愉悅、開朗等情調時,語速應歡快些,高亢些。例如讀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需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去讀,才能讀出李煜凄慘的境地,無盡的哀愁。教學古代詩詞的鑒賞,就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詩詞的節奏和韻味來。讀得聲情并茂,酣暢淋漓;達到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只有從中讀出優美節奏及和諧旋律來,學生才能感受到古代詩詞的韻律美,從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釋義——品味詩詞語言美
古代詩詞用詞或精工巧妙,或素樸自然,但皆簡潔凝練,情韻悠遠,呈現出高度的語言美。古人十分注重詩詞語言的錘煉,力求字字精當,句句傳神,字外有味,境界頓出,經得起反復推敲,百般品味。“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是盧延讓錘煉詩詞語言的真實寫照;“求得一字穩,耐褥五更寒”是歐陽修錘煉詩詞語言的癡迷執著;“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是賈島錘煉詩詞語言的一份感動。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綠”的選用一直被古人當作詩詞錘煉語言的典范。宋代宋祁《玉樓春》“綠陽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也為此中范例,一個“鬧”字生動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旺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評論家王國維譽為“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佳句。
三、賞析——領略詩詞意境美
古代詩詞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是意象,一個是情感,兩者結合,即為意境。意境是自然客觀景物和作者主觀情感相熔鑄的產物,既是情與景的和諧,又是意與境的統一。在意境的形成中,“境”為基礎,指由具體景物所構成的特定環境;“意”為核心,指由特定環境引發的情感。古人們常常通過精心選擇、精細刻畫意象來營造優美的意境,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古代詩詞鑒賞時,應該指導學生賞析詩詞意象,通過意象的特點把握詩詞營造的意境,領略其意境之美。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拉進時空距離,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發揮想像,用自己曾經有過的類似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與詩人取得共鳴,走進作品中去想象去認識作者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意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意境之中,欣賞到美。
四、涵泳——感悟詩詞情感美
詩詞緣情而發。因此,詩詞是抒情的藝術。詩人把澎湃的內在情感借助所描寫的景物抒發出來,往往含蓄蘊藉,旨意深遠,情感優美。
要讓學生感悟到詩詞的情感美,得到美的教育。首先就要指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抒發的情感。分析詩詞情感的具體方法是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認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所以鑒賞古詩詞時,讓學生通過各種資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及其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接近作者的心靈,窺探作者的內心。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作者寫詩詞的目的意圖,“意”指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詩詞語言的選擇、意境的營造、表現手法的運用等方面出發,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探索詩人的個性和情操,去還原詩人的情感和思想,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準確概括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爾后,指導學生涵泳情感。這是學生對作者抒發的情感進行發酵、積淀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通過教師激發,學生的固有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碰撞、形成共鳴,攝取有價值的情感內容,獲得美的享受,這是情感接受過程;第二層,學生改變情感結構,擴大情感領域,并沉浸其中,反復吟詠,細細體味,從而參透詩詞作品。不僅獲得情感體驗,而且獲得審美體驗;第三層,讓學生在參透作品的基礎上,儲存情感,加深記憶。
總之,古代詩詞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漢語言文學的典范和精華,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不變的精神和品格。教學初中語文古代詩詞,除了教給學生分析鑒賞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古代詩詞中的美學因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李偉松.淺談古詩鑒賞中的美育教學[J].吉林教育:教研,2011.
[2]陳志勇.淺談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美育[J].學苑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