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提要] 近幾年,在市場飽和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如何適應新的管理模式和要求,不斷開拓市場,滿足客戶需求,求得行業地位,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摸清現狀,對癥下藥,加強管理,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對策。本文通過對上海石化塑料部進行SWOT分析,提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并進行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企業競爭力;SWOT;探討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2月25日
上海石化塑料部成立于1998年12月,設有4個聯合裝置、2個直屬車間、1個研究所和7個職能管理部門。擁有6套生產裝置和一套中試裝置,具有90萬噸/年聚烯烴塑料樹脂生產能力。主要以乙烯、丙烯為原料,生產高壓低密度聚乙烯、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烴塑料樹脂產品。
一、采用SWOT方法對企業進行分析
(一)人力資源狀況。2016年底,塑料部共有員工總數629名,其中技能操作人員最小年齡為36歲,平均年齡為45.8歲。在培訓管理中發現,有些老員工對于本崗位、本專業的技能學習沒有熱情、應付了事,“新技術不想學,老技術學不精”。而大部分老員工的技能等級都已達到高級工及以上,長此以往,學習上的惰性會影響整個班組的學習氛圍。
(二)安全環保方面。安管環保方面工作較為扎實。塑料部已實現了連續累計安全生產無事故85,023小時,持續保持著“七零一無”(員工工傷死亡與重傷率、火災爆炸事故發生數、嚴重污染環境事故發生數、職工中毒事故發生數、職業病發生數、重大交通責任事故數、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均為零,無違反HSE法律法規事件發生)的HSE管理總目標。
(三)設備管理方面。具有較為完備的設備管理基礎,隨著裝置運行時間的增長,設備老化等現象突出。近幾年,電氣、儀表等設備維護專業技術人員相繼劃轉,一些設備異常導致的重大作業、非計劃停車等現象屢有發生。異常狀態分析還不夠深入。2016年,共發生計劃停車18次,異常波動12次,臨時性停車5次。在發生設備故障、質量異常和運行波動以后,設備、工藝技術條線主動組織異常波動分析方面做得還不及時,重復故障多,停車次數多,運行不夠穩定,影響到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影響到效益的提升。
(四)生產管理方面。生產管理基礎較為扎實,產品均具有邊際貢獻,盈利能力較強。具有一套75千克/時聚丙烯中試裝置和塑料研究部門,有較多的科研人員,具有較強的產品自主研發能力,在新產品生產和研發方面成績較為突出,在市場上美譽度較高,一些新產品盈利能力較強,但一些傳統產品市場迎來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民營和外企等資本紛紛參與其中擠占市場。“十三五”期間將計劃新上兩套裝置,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點。
從上述分析發現:
優勢:具有較為完備的基礎管理機構,產品都具有邊際貢獻,有盈利能力。產品自主研發能力較強,職工技能等級水平穩定,具有保障企業平穩運行的基本能力和水平。
劣勢:設備管理方面較為薄弱,設備陳舊老化,職工年齡普遍偏大,缺少創新活力,高技能人才在企業中所占比例偏低。
機遇:“十三五”期間塑料部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將新建兩套裝置(EVA、4PP)。對企業拓寬產品范圍,搶占市場提供機遇。一些前期培育開發的新產品已經進入市場拓展階段,有望取得新的效益增長點。
威脅: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同行追趕步伐緊迫,一些傳統的優勢產品已經漸漸喪失領先地位,部分市場空間被擠占。隨著一些新建裝置的投產,市場上供過于求的現象將越來越嚴重,擠占了生存空間。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對環保要求的日益增高對裝置的運行和新建裝置的投產都帶來了新的壓力。
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對策并實施
為了做好新產品開發工作,主要從設備、生產、銷售和人力資源配置等四個方面進行工作安排,努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生產能力和水平。
(一)夯實設備管理基礎,為生產保駕護航。設備是裝置安穩運行的基礎,是企業能夠持續生產保持供應的先決條件。根據塑料部設備運行基礎較為薄弱的現狀,主要采取了三個措施提升設備的管理水平。
1、加強設備的預知檢修管理,做好設備狀態檢測。實施創新的“管、操、修”三條線巡檢,即各裝置設備管理人員每天巡檢一次,每周對設備測振一次;各操作人員除每天的正常巡檢以外,每天對設備測振一次;檢修單位(臻友公司)每周對主要設備測振兩次。根據“管、操、修”量化巡檢數據,設備技術人員定期分析設備的運行狀態,合理安排檢修工作,提高預知檢修的水平,避免出現設備突發故障和搶修工作。
2、加強設備故障管理,提高設備本質安全。為提高設備長周期運行水平,塑料部重點加強設備基礎管理工作,要求各職能人員注意收集積累設備發生故障的基礎資料,實事求是從技術、管理上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將塑料部設備典型事故案列,匯編成冊,形成資料庫,組織技術人員學習。與此同時,開展不銹鋼螺栓、細小管線、儀表電磁閥等專項普查工作,建立工作長效機制,開展重要儀表的預防性檢查和校驗工作,確保設備不因小問題而出現故障。根據檢查情況及時滾動更新,逐步消除存在的問題,提高設備本質安全。
3、落實全員“包機制”,確保主要設備安全可控。主要設備是決定裝置安穩運行的關鍵,一旦損毀就要被迫停車。為此,該部采用全員包機制度,確保關鍵機、泵、儀的運行可控。塑料部對主要生產裝置劃分區域,明確對口領導,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落實日常包機制工作,并制定了工作進度表,明確評價標準,定期開展檢查評價。塑料部把包機制工作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對部門績效的考核內容,以考核促管理,通過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制定包機制專項競賽獎勵細則,鼓勵各部門工作積極性,確保關鍵設備安全可控。
(二)加強人才培養,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企業發展最核心的要素。尊重人才,利用人才,讓職工在快樂的工作氛圍中把個人價值發揮最大化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贏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1、營造人才培養良好氛圍。對在企業創新、課題攻關、技能競賽及重大故障排除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發揮帶頭作用、具有典型示范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利用內部網、報刊和電視等宣傳平臺進行宣傳表彰獎勵,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供高技能人才參與崗位練兵題庫建設和培訓手冊編制、擔任企業內部兼職教師、師徒帶教、參與裝置檢修方案編寫討論、各層級的技能競賽教練、參與裝置技術攻關等機會,以此不斷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2、建立“雙贏”機制,創新培養方式。激發高技能人才培養者和高技能人才自身的學習愿望,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是企業一直致力的目標。提倡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在各個部門大力開展導師帶徒活動,促進以老帶新的知識傳承。在師徒帶教活動中,實行動態管理,對帶教徒弟的確定采取自愿申報,部門推薦,師徒雙向選擇的方式,使人才成長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向“我要學”的主動學習轉變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建立“技師工作室”,組建團隊,通過交任務、壓擔子、定職責,讓高技能人才參與降本減費、項目攻、技措技改和人才培養等工作,激發高技能人才創新的工作激情,不斷放大主任技師的標桿效應。同時,建立包括先進操作法編寫、培訓手冊編寫、遠程課件制作、內部兼職教師等人才培養機制,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參與,實現企業和職工的“雙贏”成長。
3、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貼,出臺技能操作人員職業技能等級每晉升一級,給予基本薪酬相應晉升一檔的政策,不斷激勵技能操作人員不斷提高自己、超越自我。此外,搭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技能競賽平臺,積極組織選拔優秀人才參加集團公司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激發高技能人才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力。在支持職工參與各種競賽活動中,成立業務競賽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從選手選拔、競賽輔導教材準備、輔導課程安排、教師落實、教案準備等各個環節予以關注,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綠色通道。
(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攻關和售后。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一直以來,企業非常重視市場調研工作,組織職工積極走訪市場,多渠道了解市場容量、產品價格等行業信息,針對現有的生產能力和研發水平有重點地開展新產品研發。
1、順暢溝通,及時應對。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為了將市場情況和需求盡早地傳遞給生產經營者,塑料部鼓勵銷售人員走出去進行市場走訪,及時獲取行業新動態,捕捉新產品開發信息。塑料部每月定期召開“產銷研”例會,由生產、銷售、研發各部門工作人員參與,各分管經理參加,針對銷售人員傳遞過來的市場需求信息,根據目前塑料部裝置工藝、催化劑體系、產品生產成本、產品盈利能力等,討論產品開發可行性并溝通解決一些在開發過程中產品需要解決的問題。
2、積極推廣,搶占市場。新產品生產出來以后,是否滿足市場的需要是決定產品成功的關鍵。在開發階段,塑料部要求銷售人員提前介入,密切跟蹤開發進度,進一步了解市場信息,盡早與下游企業建立聯系,提前做好產品市場推廣準備工作。新產品試生產成功后,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新產品市場知名度,要求銷售人員全力以赴,積極進行市場推廣。塑料部制定了客戶考核管理辦法,對客戶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對銷售人員,采取了指標落實到人、分解到月的辦法,從早、從嚴、從細抓好分解指標,以確保全年指標的順利完成。對于相對成熟新產品,則是做好放量工作,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品牌效應。
3、做好售后,不斷改進。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用戶滿意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證產品質量,及時做好客戶服務工作是塑料部一直致力的重點工作。塑料部秉承的理念是“有求必應、有怨必訪、有述必諾”,努力將優質服務貫穿到產品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務全過程。在銷售過程中,向客戶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時接受及反饋客戶提出的技術咨詢,積極牽頭協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內進行回復和答疑從而讓用戶滿意。當用戶針對產品質量、包裝損壞等原因要求索賠的投訴,第一時間內聯系安排技術人員及相關銷售人員在最短時間能現場進行調訪,同時將具體原因情況與用戶告知解釋。
(四)優化生產,增加效益
1、效益最大化排產。按照“計劃什么、生產什么”的原則組織生產,這是提高計劃執行率的基本要求,但因為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的考核指標不同,為此,塑料部不簡單的接受華銷公司月度的初步計劃排產,而是堅持每月面對面和華銷公司人員對接溝通,堅持以財務提供的月度盈利模型為依據的“效益遞增法”開展排產優化,按照盈利模型測算效益確定生產產品為導向,堅持多安排盈利產品生產,不安排無邊際貢獻產品為底線,據理力爭,爭取最合理的計劃,最終取得了生產和銷售的雙贏。
2、降低過渡料和廢次品。每月一產,搶抓了效益,但帶來的新問題是月度品種牌號多,品種切換次數增加,過渡料增加、廢次品增加。對此,塑料部組織了深層次分析,從操作層面開展品種切換標準化操作,由工藝技術人員組織根據以往的操作經驗,將操作步驟用文本化固定下來,明確每個步驟的操作要領、控制時間、控制參數,從而縮短了切換的時間,避免了操作人員的經驗主義差異,降低了切換時產生的過渡料和廢次品數量,贏得了寶貴的效益。
3、優化生產安排。月度品種牌號多,品種切換次數增加,過渡料和非目的產品增加不可避免,具體到每套裝置又各有差異。3PP裝置臺時產量高,而1PP和2PP裝置臺時產量低,每次切換過程中相應產生的過渡料較少,為了增加效益,減少切換損失,采取生產優化方式,將均聚產品轉移到PP裝置生產,無規產品部分轉到3PP裝置上。在聚乙烯產品生產安排上,在4PE裝置生產黑料時采用雙月生產的形式,減少白料和黑料之間的切換生產,并調整1PE裝置每月產品計劃結構,將電纜料產品固定在1系列生產。這樣不僅減少了裝置生產切換次數降低了過渡料,也減少了裝置波動,有利于產品質量的穩定。
4、停車檢修實現“零排放”。過去,三套PP裝置停車時,管道里多余的丙烯只能選擇對空排放,既浪費了資源,也污染了環境。塑料部從頂層著手,從管道連接改造優化入手制訂方案,組織對三、四期倒空丙烯管線進行了聯通,在1PP和2PP裝置停車時分別進行了丙烯互倒,并倒向3PP裝置的操作,實現了停車時丙烯的“零排放”。4PE裝置在開展丙烷回收改造的基礎上,優化操作步驟,進一步降低丙烷消耗。這些改造不僅減少了排放量,取得了環保效益,還節約了原料成本,降低了裝置的單耗。
5、降低包裝成本。早期為了應對野蠻裝卸等很多產品都采取了兩層包裝,既增加了包裝材料成本,又增加了倉儲套袋作業費用。塑料部聯合包裝袋供應商,優化了原包裝袋工藝配方,增加單層包裝材料的牢固度,實施了20多項設備改進措施,克服了包裝袋“封口不牢”、“排氣不暢”、“碼垛不穩”等技術及操作難題。經過質量風險分析,對一些非必要產品取消二次套包,同時對1PP、2PP、2PE產品外套編織袋由涂塑改為非涂塑以降低成本。三年來,共對F800EDF等12個產品取消了二次包裝,節約了大量包裝費用。
三、結語
近年來,通過以上措施持續穩定的實施,設備穩定長周期運行有了明顯提高,非計劃停車次數明顯減少;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職工技能等級提升積極性較高;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多項專利獲得國家授權,管材料YGH041T連續入列國際PE100+協會優質產品名錄;企業盈利實現穩定增長。通過以上實施情況可以看出,對企業進行SWOT分析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有助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迅速地制定對策,從而取得理想的收益。
主要參考文獻:
[1]呂占武.企業集團加強境外分支機構財務管控的策略[J].國際商務財會,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