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
[摘 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指導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基石。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在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研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求的重要舉措。高校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價值所在,把握其實踐教學的內涵,堅持整體性原則,做好其實踐教學的生活化、常識化,通過理順教學單位與管理部門的關系,切實推進其實踐教學研究的進程,讓其最新成果入學生耳朵、入學生頭腦、入學生心靈、入學生行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6-0130-03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是高校宣講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是高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因此,研究如何開展好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到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讓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入耳入腦入心入行的重要舉措。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價值追問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博大精深,自我們黨在1938年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以來的80年里完成了一項項重大任務: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解決中國的基本問題,形成了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的科學理論;解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問題;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性;形成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思想基礎;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需要首先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其他主義被中國共產黨所使用,并在其中國化的過程中拓展了自身的理論空間,成為指導中國社會前行的理論源泉?這是因為在中國的近代史上,中國共產黨經過堅苦卓絕的奮斗,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完美結合后的結果,是我們黨在充分了解、領會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指導中國人民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第二,為什么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雖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中國的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必須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且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與中國國情相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是改造中國社會強有力的武器。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唯物主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洋為中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屬于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完美解決了中國社會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第三,正是由于我們黨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取得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指引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世界的東方結出豐碩的果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一幅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畫卷。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實際上就是幫助高校大學生理解與領悟為什么我們黨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建立新中國,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2]。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重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思政課的課堂理應成為幫助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陣地。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重點在于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為什么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并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經濟的騰飛、社會的變化。因此,在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精準把握實踐教學的內涵,這是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必要前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能動改造世界的武器,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前進的基礎動力,是人們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基本著力點,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永恒動力。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為認識基礎的,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理解思想政治課堂的理論知識,再通過調研、研討等實踐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生活化,最終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
其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要把握整體性原則。高校的思政課堂教學由諸多因素組成,既有教學主體與教學對象的互動,又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諸多方面。這些教學要素環環相扣、相互關聯,處處蘊含著整體性的特征。教師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是由內在各個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因為思政課堂教學分成了四個部分,而人為地割裂、肢解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因此,在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整體性原則的要求,做好理論與實際的聯系[3]。
最后,實踐教學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實效的重要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是幫助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精髓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列理論博大精深,通過高校思政的“四課”教學能幫助學生建構起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體系。然而,僅僅幫助學生建立理論邏輯體系并不能完美解答學生進入社會后面臨實際問題時產生的種種困惑。因此,開展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要通過實踐教學,給青年大學生打開一扇窗口,搭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深入群眾,真切體會民生民情,切實面對社會問題,感受社會變化,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黨的理論、方針與政策的理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實效。
三、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開展的具體途徑
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需要從多個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課堂教學結合的途徑,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內化為學生思想與行動的指南。
(一)做好實踐教學的生活化、常識化、具體化
高校思想政治課堂要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生活化、常識化教學,需要高校思政課程教師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放到社會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去感受,讓這些理論既能滿足青年大學生處理日常事務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又能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與價值判斷能力。教師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生活化與常識化,才能讓青年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堅實的根基,成為人存在方式最深厚的根基”[4]。那么,如何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生活化、常識化、具體化呢?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24個字,只在課堂上講一講,在校園的墻上貼一貼,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甚微。假如高校教師能將理論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會對學生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例如,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黃大年,作為首位到東北的“千人計劃”專家,他回到母校吉林大學,九年如一日地奮斗在科研前線,帶領研究團隊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研究課題。2016年被查出患上膽管癌的黃大年,在病床上還堅持修改科研方案,為學生答疑解惑。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個大寫的“人”字,正如他所說的:“將自己作為一朵小小的浪花,融入國家發展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边€有被譽為“中國好人”的張貞慧老人,一名普通的遼寧師范大學的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地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生動的案例,是高校將馬克思主義實踐教學日?;?、生活化、具體化的很好范例。
(二)理順教學單位與管理部門的關系
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公共課程,因此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涉及的學生數量龐大,需要主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單位做好與學生管理部門的對接,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聯合教務處、組織部、學生處、宣傳部、團委、二級學院的具體負責人,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單位共同探討實踐教學的主題、日程和地點,確保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主題、內容與高校的日常教學、校園活動相協調。高校要針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做好各部門間的統籌安排,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高校要統一思想,讓各個教學部門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看成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在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的重要環節,群策群力,共同開展好實踐教學。
(三)做好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準備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是高校貫徹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定學生社會主義信念的重要陣地。做好實踐教學研究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唯此才能保證學生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精髓。這首先需要高校明確實踐教學既要考慮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還要結合本地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民風民情,同時有效對接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其次要做好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學習準備。高校的思政課程教師要根據實踐教學的目的,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注意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社會現象、實踐所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相結合,指導學生完成調研報告。最后,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還需要有一個學校層面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這個教學計劃中,學校黨委負責實踐教學的宏觀調控,思政教師與二級學院的書記、輔導員共同商定具體的實踐地點、實踐內容、實踐環節的規劃以及學生實踐小組的成員組成等內容,確保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前準備充分,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5]。
(四)做好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指導工作
高校思政課堂上以理論講授的形式講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列內容,學生學到的都是基礎層面的知識與理論,如何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一個考驗??偟膩碚f,當學生遇到具體問題時,大部分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大學生,在知識儲備不足、社會閱歷不深的情況下,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需要教師的指導,才能學會去蕪存精,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因此,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指導工作[6]。針對高校思政課程大班授課的現實情況,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入輔導員的力量,盡量做到一位指導教師只管理五到十個實踐小組,才能保證教師能及時處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答學生的疑惑。要確保學生帶著具體的調研任務參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同時確保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實時接收到教師的專業指導,學會觀察、分析在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提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是幫助青年大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方式,是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形式。高校要深刻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教學內涵,按照整體性原則的要求,做好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探索“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教學提高教學實效,從多個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課堂結合的途徑,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理論內化為學生思想與行動的指南。
[ 參 考 文 獻 ]
[1] 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張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與高校思政課結合的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0):97-99.
[3] 羅成富,黃曉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整體性原則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9):57-59.
[4] 孫正聿.哲學通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46.
[5] 雷家軍,孫彪.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2):122-125.
[6] 王曉麗.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途徑:校園文化建設[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4-87.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