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 孫一暉
摘 要 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在新興媒體——微信、微博以及QQ等出現后,其影響力以及受眾逐漸減少,所以各大廣播電臺為在新時代中獲取一席之地,紛紛開始轉型升級,視頻直播等形式逐步在網絡和日常生活中流行起來。廣播可視化的出現——視頻直播,為廣播電臺的新時代發展提出了新途徑,可視化的創新,依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的制高點。新興媒體平臺發展的同時,要利用科技和互聯網實現廣播可視化的創新,應對當前廣播電臺面臨的挑戰,本文以中國之聲的發展為主,分析廣播電臺可視化的創新的有效途徑,解決當前視頻直播發展面臨的困境和難點,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
關鍵詞 可視化創新 思考 中國之聲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
1廣播可視化的創新思考
廣播可視化是要將有關廣播信息轉變傳統單一的聽覺傳播形式,以視覺或者是視覺得知廣播電視信息,從而拓展廣播受眾,為廣播發展獲取更多的聽眾。比對傳統廣播電視發展,可視化廣播電視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廣播的缺陷,合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等,借助網絡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為廣播電視創新奠定基礎和提供支撐。廣播電臺實現網絡直播的基礎上,在數字電視網和互聯網中,實現廣播節目的電視和網絡視頻直播,可以在數字電視網和因特網、互聯網上實現三網合一的發展,提高了廣播電視的信息傳播競爭力。廣播電臺可視化提出,是從媒介融合概念的延伸。媒介融合是美國媒介研究者Andrew Nachison提出的概念,旨在將各種信息傳播媒介要素進行融合,構建文化聯盟,促進信息傳播,實現印刷、音頻和互動性數字媒體之間的戰略性聯盟,廣播發展至今其傳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改革與變遷,現如今從音頻傳播走向視頻傳播,其目的是要促進新媒體和廣播、新技術融合,實現廣播的可視化,以符合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簡而言之,廣播可視化的目的,是要將以往“只見其身不聞其人”的廣播媒體轉變為聲、人、環境的可視化,從而在如今電視、網絡和手機等發展和技術創新下的媒體發展環境中,為廣播媒體發展獲取一席之地,做可見的廣播,利用網絡和電視進行直播,以有效擴大受眾面和提高廣播社會的影響力,借助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為廣播電視的發展提供支持。例如中國之聲的延邊電臺從十年前就開設了自己的網站——延邊信息港等。廣播電視在廣播平臺發展的同時,也在互聯網平臺中同步播出,實現雙渠道的傳播,降低節目成本的同時,增強了傳播效果,韓國KBS等傳媒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廣播可視化的發展途徑,打造無線天平服務和移動電話交互性的可視化廣播,從而提高市場份額。
2廣播可視化的創新意義和途徑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實現多媒體形態傳播,將支持人和播音員的工作以及節目、背景和字幕等要素進行展現,可提高信息傳播的穩定性,提高廣播節目的效果。與以往聽相比,視頻化的廣播節目,讓聽眾朋友更加直觀地看到主持人以及主持過程,契合聽眾的收看可收聽欲望,且電臺直播間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在直播畫面,可以充分展開廣播電臺的設備和道具布置,極大地滿足了用戶的心理需求,且媒體融合下的廣播可視化能夠實現廣播的立體化發展。例如朔州新三農視頻廣播的《味道朔州》,就是從FM93.7 轉調的節目,比對以往的節目,視頻廣播下手中參與度明顯提升,一度引起了粉絲的關注,節目效果提升飛速。
實現廣播可視化的創新,要正視現如今廣播電視的發展環境,依據廣播電視的發展優勢,結合新興媒體和互聯網的發展,搭建起廣播電視的可視化平臺,從而將傳統的廣播電臺直接面向受眾,便于聽眾觀看和收聽,實現節目效果的提升。要做到這一點則要滿足一下要求:
(1)促進視頻信號與無現城市結合。利用無線城市的優勢,避免視頻受到信號干擾,提高網速適應現如今不斷發展的視頻直播需求,從4G網絡逐步走向無線網絡和5G網絡,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到廣播電視發展中,實現城市的Wi-Fi網絡全面覆蓋,實現視頻畫面質量提升的同時,縮短時間擴大受眾量。(2)構建優質的網絡環境。廣播可視化發展中要避免不良語言的影響,網絡互動中構建字幕屏蔽功能,禁止發言等,為今后廣播可視化發展促進受眾交流和互動,正向引導廣播電視的發展,實現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搭建安全的廣播可視化發展網絡環境。(3)創新直播內容,進行業務人員的培訓,拓展工作人員的思維和直播互動模式,打造出市場發展品牌,不斷擴充品牌內容,直接面向受眾的心理需求,滿足手中的全方位的需求,利用網絡資源為廣播電臺的發展提供技支撐,促進廣播電臺與新興媒體的融合。(4)加強網絡監管和版權保護。我國現如今比較重視媒體的融合發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正在完善相關制度,版權保護可以合理維護廣播電視的利益,就像QQ音樂中很多歌曲因為版權問題無法播放一樣,版權保護正在積極發展,網絡監督和監管等都會增強視頻、音頻和文字資源的保護力度,為廣播電臺發展構建安全的環境。
3結語
我國廣播可視化發展中,正從手機、電腦等裝置中為廣播節目提供發展途徑,將以往聲音傳播轉變為文字、圖片和聲音的多渠道媒體信息傳播,將廣播節目實現互聯網的直播和點播等。一方面是為了提高節目的可看性,畢竟比起聽覺,視覺傳播的空間是二維的,信息傳輸效率有效高出一維的線性聽覺和其他感官傳輸,實現廣播電臺的可視化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莊媛,周星呈.廣播可視化的創新與思考——以中國之聲為例[J].新聞世界,2016(06):48-50.
[2] 楊潔新.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8(02):21.
[3] 王萌,肖愛云.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可視化探究——以朔州新三農視頻廣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1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