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圖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一些傳統的教育課堂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和老師的需求,所以新型的教育課堂模式應運而生,老師必須采用教學輔助手段提高的課堂效率和學生的課堂專注度。現在新型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微課程模式為基礎實現翻轉課堂,尤其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巧用微課程實現課堂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增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現在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著手,具體闡述微課程的含義以及特點,最大程度了解微課,最后具體探討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
【關鍵詞】微課程? 高中數學教學? 設計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57-0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程已經逐漸深入各學校課堂,它以其簡短精巧、主題鮮明等特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類型之一,應用微課程進行教學也成為提高教學效果極為重要的一種手段。高中教學課堂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由于傳統思想傳統教育模式占據主導地位,老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還是以傳統的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興趣大打折扣,課堂效率也不是很高。如何在高中教學中轉變傳統古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成為我們考慮的重中之重,而微課程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實現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最大程度互動,從而充分實現翻轉課堂的魅力。
一、微課程的含義與特點
(一)微課程的含義
微課程是以微型教學視頻進行教育和講解,記錄老師講解某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的教學形式,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不僅僅在于講解視頻的觀看,還有學生課下的反饋與練習,學生對于老師上課的評價可以給老師提供意見建議,幫助老師找到適合學生的授課風格,學生的選擇也會更加豐富,學生基于此前學習的微課程知識,充分吸收與了解,老師通過自己上傳的微課程視頻上學生學習的反饋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師生互動大大增強,有效解決師生之間互動為零的問題。
(二)微課程的特點
由于微課程由視頻片段組成,學生的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不再受到限制,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微課程保存期限較久,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特別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多看幾遍加深印象,更加追趕上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也更利于老師集中教學,由于多媒體手段的普及,經調查發現,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視頻并完成一定的在線作業,老師之后在課堂上進行一定的重難點的講解,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特別是基于微課上的翻轉課堂,更加創新了學習和教育模式,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操作的正確率。一系列專業化課程化的微課程視頻能夠有效解決課堂教學的瓶頸,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巧用微課程
(一)設計優秀的微課程選題
好的選題是微課程成功的一半。根據高中數學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成不同的專題進行微課程視頻的錄制,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看視頻能夠有很好的接受能力。注重微課程的豐富性與層次性,比如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雙曲線是比較重要的知識,老師在制作微課程時候要注重,使學生認識各類曲線,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雙曲線拋物線的形狀,掌握求曲線的公式和交點的方法。老師要積極準備,內容設計要符合多媒體表達,適當加入豐富的圖像、視頻手段、演示動畫等。
(二)基于微課程視頻實現課堂教學活動
在具體的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老師要注意集體性輔導與個性化指導相結合,利用微課程積極倡導個性化學習,不浪費時間對個別問題進行解答,而是根據集中的普遍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課堂時間結束后積極向老師尋求幫助,自己主動學習,老師只是起著輔助的角色,不做主要的講解者,學生要自己去積極探索、去深化學習。
(三)利用微課程幫助學生復習總結, 促使學生構建學習網絡
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動態,老師要及時反饋,并給與適當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樣,學生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弄懂一系列問題之后也要對老師的教學方式進行積極反饋,方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進。老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課下的探討,推進學生的同伴互助關系與協作關系、協作能力,從學生的反饋中改進微課程資源的推送,提高自己的微課程資源的質量,優化微課程資源的設計制作和教學方案的實施,積極更新教學資源。
結論
教師在學習和設計學習資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狀態,不能設計太難也不能設計太簡單的教案,可以以多媒體平臺為載體發布微課程資源,促進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的提供,積極促進教學資源的內化,課堂后一定要設計課后在線作業和教師反饋,這樣可以有效督促不愛學習的同學逼迫自己認真學習,積極進行評價與反思、總結與反饋,優秀微課程的建設與應用,使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模式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由課內轉變為課內課外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效率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征鋒. 基于“大系統、微課程”新理念下的自適應性高中數學課程建設[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陳芳. MOOC環境下的微課程在高中數學中的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陳永紅.微課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設計與開發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55-56.
[4]吉繆明.教學想象力:高中數學教師的基本功——基于對核心素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理解[J].數學教學通訊,2018(33):5-6.
[5]蔡智雄.高中數學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存在問題研究與解決建議[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20):6-8+39.
[6]聶穎.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公式教學研析——以“兩角和與差的余弦”為例[J].數學之友,2018(05):2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