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雙全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更新,作業一直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設計數學作業時要不斷的創新,滿足學生的數學需求。由于九年級數學復習的內容面廣量大,知識點多,而第一次復習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本文講述了第一輪復習的目的以及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有效作業的設計。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 第一輪復習?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46-02
對于九年級同學而言,第一輪復習上的時間最長,復習到的知識點最細,且復習的結果直接關系到中考分數的高低。但是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全面復習初中三年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且形成學生自己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解題技巧和解題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作業設計直接影響著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探討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有效作業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1.第一輪復習的目的
幫助學生準確牢記所有的公式、定理,熟練準確的基本方法運算,具備了解解決問題的技能,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尤其是針對那些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同時也是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在第一輪復習中,以挖掘教材,夯實基礎,提高能力為根本,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保證高效課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和發展能力。教師要把握好一輪復習的質量,認真閱讀考綱,抓住基本題型并且學會對基本題目進行演變,熟練掌握數學教材中出現的數學方法,然后把學生所有可能的錯誤收集起來,為中考打好基礎。
2.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2.1數學教學中習題質量不高
在進行第一輪復習過時,大部分教師都不會注重課堂字體的選取,只一味的趕進度而過于關注復習內容,導致在實際復習中,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學生學習不踏實,對數學知識也不求甚解。由于數學教學中習題質量不高,降低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2教師布置作業比較隨意
隨著教學的改革,教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大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意圖,只是隨意的布置作業。一般數學作業都是學生購買的教輔資料,這些材料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乏味的做題也會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3作業設計缺乏實踐性和創新性
數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在第一輪復習過程中,作業摻雜了很多機械的題目,沒有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作業設計缺少創新。由于作業設計缺乏實踐性和創新性,學生沒有能力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問題,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創新,影響了復習效果[1]。
3.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有效作業的設計
3.1精選作業習題,設計知識性作業
在進行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時,教師要摸清數學內容的脈絡,開展基礎知識系統復習,可以按知識結構設計作業層次。例如把數學內容歸納成八個單元:數與式、函數與統計、方程組與不等式組、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四邊形、相似性和圓。每一周安排一次綜合練習,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以中考說明為主要線路,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梳理,確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精選出作業習題,提高復習效率。
3.2明確作業方向,作業設計要有梯度
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作用,明確數學作業方向,通過例題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適當改變題目的條件,設置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深化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設問的多梯度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嘗試,幫助學生發掘問題,提高思維的獨創性。例如在復習相似三角形時,設計作業:
(1)說出相似三角形的定義;(2)說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高。這樣學生就可以按照順序進行縱向思考,加深對問題的本質理解。
3.3生活型作業的設計
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所以要把數學同生活情境聯系起來。例如,合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共享教師總結的優秀學習資源,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由于網絡學習平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通過學習四邊形時,利用多媒體放映多邊形,讓學生進行觀察,講解知識。在布置作業時,把資料放在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參考,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并且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2]。
結束語
九年級數學的第一輪復習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學生的中考成績,而作業設計是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因此,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學生的作業,從而提高作業效率,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悟敏.九年級數學第一輪復習有效作業設計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2):29-31.
[2]李建鋒.淺談中考數學第一輪復習的作業設計[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