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勇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的重點支持背景下,主要從事持續進行科技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并開發、生產銷售高科技技術產品的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推進我國科技技術創新、尖端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實現科技興國戰略目標的重要后盾支持。現如今,高新技術企業在幾十年發展路程中,為我國持續提供著巨大的就業崗位,特別是現階段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在經濟改革和就業形勢上充當著無比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風險的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對策,希望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能夠穩步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斷提供新的血液。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風險;對策研究
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與一般傳統的企業不同,其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高成長等特性,企業經營風險較高,而這些高風險和高收益也會使得融資成本大大提升,融資成本的升高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財務風險。此外,就目前來說,我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效率較為低下,常常會發生因融資結構不合理、市場利率浮動等外部因素產生的融資風險,既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內部管理人員風險意識又表現為不足,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提高融資風險控制手段變得非常重要。
一、融資風險相關理論
(一)風險和融資風險的定義
風險一般指企業活動在籌資過程中發生預料之外的事件,并給實際結果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融資風險是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受到市場供需體系變化、內部經營變化、籌資渠道變化、匯率變化等等的影響,從而給企業帶來的一系列與實際結果不符的差異損失。狹義上的融資風險指企業通過借款渠道收攏資金,到了還款日期缺乏能力無法償還本息,從而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現如今,各個類型的現代化企業普遍表現為面臨兩種融資風險:權益性風險及債務性風險,使得企業未來經濟收益情況不確定,甚至出現虧損等。現代企業的融資風險出現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經濟市場融資成本過高、融資結構不合理、企業內部經營不穩定等而引發的。
(二)融資風險的特點
1.不確定性
在我國,企業的融資風險一定是必然存在,不可完全消除的,企業在所有籌資活動中因受到內部經營活動和管理,外部市場經濟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導致融資風險也呈現出不確定性。對于這些不確定性,企業只能不斷的強化自身融資管理質量與風險防范意識。所以,在企業融資風險防范和控制過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如何降低或消除融資風險,從而放棄企業融資,這會使企業無法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抓住發展機遇,實現企業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針對融資風險,企業只有重點考慮如何降低或控制到范圍內即可。
2.可控性
企業融資風險雖然是必然存在的,但并不是說企業對此就無方可治,通過建立系統的風險防控制度,采用科學的策略和管理手段能夠將企業融資活動中的風風險預警、防范、分析、轉移和控制,最終將融資風險控制到最低范圍內。
(三)融資風險的類別
1.內部融資風險
內部融資的能力較高,將決定著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的規模。其也與未來的發展有關鍵性的聯系。發展有著緊密聯系。企業過度倚靠內部融資雖然可以降低外部風險,但是很容易造成資金短缺,從而對企業發展造成阻礙,企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會時常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
2.外部融資風險
外部融資的方式較多,而引發的風險也具有多樣性。其融資性質上將融資分為債務性融資風險和權益性的融資風險。債務性的融資風險具體表現為:企業債務到期后并沒有能力償還本金和利息。企業無力支付本息的原因可分為借款成本過高、利率變化、投資項目未能達到預期收益等等。權益性融資風險的具體表現為:企業為了能夠吸引天使投資、風險資本或者在股票中所出現的一系列的風險。同時,權益性融資過程中需要得到企業的支持,這與自身的盈利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融資成本的加大,即便不同償還本息,但是企業也需要根據付出股份。同時投資者對企業的發展和未來期望有著很高的目標,企業業績發生下降或是不能達到投資者滿意會使投資人停止資金供應,上市公司會出現股價跌停,市值大幅度降低等風險。
二、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現狀和面臨的融資風險問題
(一)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現狀
1.間接融資現狀
(1)銀行融資支持力度不足
一般而言,民營的高新技術企業規模較小,特有的資產相對較少,且抵押資本不足,財務狀況較差,基于這樣的情況,很難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而銀行貸款資金主要是面向大型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就導致了我國銀行對于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缺少了專門的信貸機制,特別是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缺乏主動性。引起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就是,一般商業銀行在信貸過程中會選擇風險較低、能夠獲取更高利潤的企業。加之,我國銀行信貸審批的時間較長,特別是審批手續的繁冗,使得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取貸款就顯得更加困難。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需求量較大,如果審批時間較長,則會增加企業的各項成本。可見,在這種背景之下,民營的高新技術企業想要獲取貸款的幾率就更小。
(2)政府基金支持不足
黨的十八代以來,我國特別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并給予了特別的重視和資金支持。資金的資助方式主要為:投資、貼息等。但是,想要獲取政府的融資,則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第一,先進技術的支持;第二,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第三,具有市場認可度等。而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并沒有先進技術的支持,也沒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這就很難實現產業化的發展。另外,企業成立的時間和運營時間在兩年以上,并且企業所申請項目的資金已經超過的申請的資金額度。其中要有廣闊的前景,給企業社會帶來良好的經濟回報。可見,政府投資一般都會選擇市場前景較好、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給予資金的扶持,但是我國的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并不能完善達到這些標準,獲取政府支持的企業極為稀少,所以這種融資方式對滿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幫助極為有限。
(3)風險投資融資成本高昂
民營的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方式主要是: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基金兩種方式。這兩種基金對于高新技術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但是這類風險投資的回報也相對較高,融資成本的過高將會大大降低企業經營者的決策權力,雖然能夠解決當下的資金不足的問題,但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2.直接融資現狀
(1)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又可以分成兩種形式的發售,一種是公開發售,一種是私募發售。其中的公開發售就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向廣大群眾投資者發售股票以獲得籌集的資金。私募發售就是企業自己去尋找投資者,以獲得資金。但是廣大的投資者更多時候會選擇國有企業,只有少數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才能在股票市場上籌集到資本。
(2)債權融資一企業債券
發行債券應具有的資質:第一資產,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要在三千萬以上才能發行債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要在六千萬以上才能發行債券;第二,企業累計發行債券的限制是累計債券的余額不能高于企業的凈資產的60%;第三點,企業金蛋的盈利能夠滿足企業債券一年的基本利息;第四點,資金籌集是要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第五點,利率,債券的利率不可以高出國家國務院制定的標準;公司發行的債券所獲得的債券資金是要有正當用途的,不能將債券發行籌集的資金用于填補虧不和非生產性的支出上。由此可見門檻高度使得債券融資方式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幫助變得越來越小。
(3)融資租賃發展滯后
融資租賃是企業使用租賃的方法為企業獲得相應的生產設備,這也是一種變相融資的方式,企業支付生產設備的租金獲得使用權。
融資租賃是為了保障企業的基本生產需求,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獲得生產設備的使用權利,與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極為契合。但是,我國租賃融資業務目前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還不能明確有效的解決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問題。
3.非正式金融融資風險高
(1)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是指除金融機構借貸以外的各個組織之間的自助借貸行為。民間借貸具有手續簡單,借款期限長等特點,這些優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民間借貸缺乏相應的抵押,程序不合法,借貸雙方都擔負著很大的風險,但是對于那些非常需要資金的支持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這種方式依然是其首選的融資方法。
(2)相互擔保
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與傳統的國營企業不同,缺乏深厚的背景和政府的幫襯,一通常有能力的企業是不愿意給民營行的企業做擔保的,還是因為民營企業發展不穩定,擔保風險比較大造成的。現階段,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是通過業內行業進行互相擔保。
(二)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融資風險
1.融資困難造成的融資風險
民營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很有可能會因為技術的發展前景和技術的不確定性而產生風險過高的問題導致融資失敗,像一些輕資產性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會因為資產抵押的問題或是融資擔保的條件不相符合二發生融資失敗的問題。一些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入險資籌劃上市,融資結果未能順利上市,企業會面臨極大的對賭風險,這時的風險很有可能會讓一個企業走向滅亡。
2.財務杠桿引起的融資風險
財務杠桿才成的融資風險是由于企業債務融資達到了很高的一個程度,因為大量的利息問題造成股東的利益下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與經營前期資金需求量極高并且在短時間內不能成為行業領先起跑者。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為了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不得不進行舉債,企業通過向銀行或是債券獲得大量的資金,同時也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這些利息也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和融資的風險,將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增大了,財務杠桿系數增大意味著企業將要面臨的財務風險變大了,對企業的威脅加重。
3.收支性支付風險
收支性融資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力較大,收支性風險的產生主要是因產品的研發、市場占有率、本息到期無法償還所造成的,因此,收支性的風險不僅是一種融資無法償還風險還是企業經營發展不當,是企業創始人面臨債務償還的風險和負擔。
4.現金性支付風險
現金性的籌資風險是因為企業理財不當引發的,但是現金性的籌資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知識因為財務管理不當造成的,還不具有構成系統性風險的殺傷力。
三、公司融資風險應對措施
(一)構建融資風險管理流程
融資風險管理流程是通過企業財務數據為參考,對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進行分析,結合融資資本的實施來制定融資計劃,來達到防控融資風險的目的。考慮到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區別,所以在融資管理模型中增加了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預測和分析。該模型首先在融資活動開展時對企業的財務情況、融資成本、融資規模、融資項目效益進行了分析從而選擇更加合理的融資方案。其次是該模型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屬性提出了新技術更加綜合全面科學的分析融資方案和融資項目的開發風險對企業具體的融資計劃產生的影響,肯定企業融資方案的實際性。例如,融資項目的盈利達不到具體方案的要求或是存在的風險比較高,企業就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在實際實施階段中要重視融資活動的成本和效益考核,融資活動結束以后進行綜合性評估。融資風險管理如圖1所示。
(二)轉變營銷模式加快應收賬款回收
針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應收賬款金額大、回收周期長的特點,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對逾期的應收賬款加大催收力度,對其中有能力償債卻不償債的廠商使用法律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壞賬的出現概率。最重要的是改變營銷模式,避免使用墊付的經營模式,不斷地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通過高質量產品拓展市場。
(三)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
企業資本結構指的是負債與權益的分配關系,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結果是企業資金成本最佳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除了企業的償債與融資能力,對企業的未來盈利水平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合理的資本結構能夠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合理的發揮企業的財務杠桿能力,提升企業經營質量。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因為經營管理不當,會發生不必要的融資危機,在總投資報酬率較低的狀態下,企業要適當降低負債,減少不必要的高風險項目對外發展,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和財務杠桿,確保企業資金的流動性,使企業資本結構增加彈性。
(四)提高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
新技術的前瞻性和獨占性是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競爭力核心所在,要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在市場中取得發展優勢,就必須對人才策略給予足夠的重視,保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增長。作為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要將創新作為中心,大力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出一支素質過硬、技術能力高的研發隊伍。在現階段互聯網+的時代中,企業要密切關注全球同行業的技術發展狀況,避免出現閉門造車,落后時代前沿的現象。
可以通過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借助數字電視和網絡資源的優勢形成新媒體模式,拓展出新的增長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要積極的探究與其他企業的合作與發展機遇,合理開發新項目,提升自主創新性。技術開發對企業的競爭力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技術研發保持在行業前端對增加股東信心,提高公司市值,維護企業形象和口碑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口碑能夠幫助企業更容易從證券市場獲得大量融資,從而降低債務的融資比例,降低融資風險的出現概率。
(五)注重拓展融資租賃渠道
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償債壓力較高,應當重視通過租賃方式來獲取資金。融資租賃也是融資的一種方式,相比銀行借貸更具優勢。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長期中分擔融資成本,以此達到降低融資風險的目的。
(六)科創版上市,新的融資機遇
目前,上海交易所出臺了設立科創版相關細則,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成熟的研發體系、團隊;具有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相關技術是企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等等,有符合條件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選擇科創板上市,創造了融資新機遇。
四、結論
本文針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制定了融資風險控制目標,以控制目標針對新的建立了融資風險管理模型。文章提出了要強化在融資活動開展前的論證分析,特別是融資項目本身要具備技術研發可行性和新產品占有率分析,注重從融資根源進行防范。由于本文學術水平的限制,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風險防控手段的各方面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跨度,文中所指并不夠全面,并且本文使用的杜邦分析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一些識別和防控方式也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希望能夠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風險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文霞.高新技術企業會計穩健性與財務柔性關系分析[J].納稅,2018 (36):63+66.
[2]王麗麗.試論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8 (32):35-36.
[3]王帥.DS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8.
[4]王曉君.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8.
[5]陳珊.杭州市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J].全國商情,2016 (36):60-61.
[6]嚴愛玲.高新技術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與技術創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6.
[7]賈璐璐.融資方式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
[8]尹萍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結構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