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想平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繁雜的內容變得分明,使學生能夠清晰認知數學知識的本質,愿意對數學領域進行不斷地探索求知。然而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日益影響,初中數學內容基本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想讓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的疑難,生活化教學儼然成為學科發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研究
現階段,很多學生排斥學習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繁雜的運算過程、難記的計算公式以及量化的習題訓練,尤其是課堂問題基本脫離實際生活,讓學生絲毫提不起探索研究的興趣。新課程標準強調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要求教師將生活化元素融合到課堂活動中,使沉悶乏味的課堂氛圍變得趣味盎然。由此可見,教師要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切合,進而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框架體系。本文主要從學生現有經驗出發、巧妙運用生活化素材和有效地拓展課程內容三個途徑進行闡述。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往初中數學課堂都是教師在單調講解理論性知識,學生只顧低頭做好密密麻麻的隨堂筆記,學生在題海戰術中形成無限循環的模式,學生在課后死記硬背各種公式,教師在課堂無限灌輸理論知識,尤其是課堂設計的問答環節都會脫離學生實際生活,整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毫無創新而言,長此以往各種教學問題的短板自然流露出來。原因主要是教師并未研究透徹新課程思想理念,由于多年來受到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仍舊流于形式,過于重視數學問題的解答技能,往往忽視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由此可見,課程內容與實際脫軌是造成初中數學窘境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將涉及到的數學信息逐漸變得生活化,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發揮出獨具特色的作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顯著效果。
二、提高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1.從學生現有經驗出發,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初中階段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教師要在抽象數學知識和多彩的生活間架起聯系的橋梁,使學生能夠掌握每節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尤其是涉及的文字概念和定理知識,這也是正確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條件,直接關乎學生對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教師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解決遇到的抽象問題,將復雜的解題過程逐漸變得簡單明朗化。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如果直接運用分配率去括號、合并等計算法則,學生并不愿意過多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師就可以從貼近學生的實際案例進行著手。周末學生都會結伴到附近商場去購物,商品打折都是常會遇到的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水平能力和自身素質分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營業員、顧客等不同的角色,要對商品科學合理設置進價、標價和利潤空間,按照幾折進行處理才能保證不虧損狀態,在生活化數學模型中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此外,教師要有計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部分學生覺得數學知識難以消化理解,主要是看不到知識內容的內在本質。理論知識生活化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教師要將抽象內容轉換成為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看待遇到各種問題,問題答案自然而然就會呼之欲出。
2.巧妙運用生活化素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無論是學習任何知識最終目標都是學以致用,初中數學教師不單單傳授理論性文字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每名學生的實際應用意識,學會靈活運用各種知識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然而初中數學知識基本以數字公式為主,教材中涉及練習題直接套用公式就能得到答案,只要學生牢牢記住復雜的計算公式,再利用題海戰術練習模式熟練運用,最終導致學生并未對問題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思考。由此可見,固化的解題模式對學生起不到任何實質性幫助。初中數學教師要盡可能將生活化素材融合到課堂,使學生能夠消化每節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同時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綜合活動,多數教師認為數學課程不需要實踐活動。其實不然,教師要善于將生活化素材運用起來,比如:讓學生根據比例畫出班級的平面示意圖,需要對教室、黑板和桌椅的等比例進行縮放,其中用到的各項知識內容繁瑣龐雜,最后教師要全面系統的進行綜合性評價,既能及時掌握每名學生的學習進度,還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有效地拓展課程內容,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現階段發展需要,數學教材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由于初中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基本上不會過多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時,要全方位的研究新素材內容的真實意義,鼓勵學生能夠自足積極找尋相關資料,將教材中密切聯系生活的代表性數學信息整理出來,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敢于打破單調傳統填鴨式模式的限制,使練習題能夠充滿開發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可能性和概率》這部分內容時,單純依據文字性敘述難免會混淆概念,教師可以將學生兩兩分組進行“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寫出游戲中可能會出現的幾種結果,每名學生究竟有多少獲勝的可能,游戲雙方是否存在公平性,學生會利用列表法或樹狀圖解析出現結果,既能快速激發學生急于求知的欲望,還能對自身需求做出全面的規劃,這也是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外顯方式。
三、結束語
生活是開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實踐各項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初中數學教育務必要立足扎根于現實生活,讓學生不再覺得數學知識是毫無用處的,才能確保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既是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也是踐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理念,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忠卿.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有效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4):39.
[2]陳福進.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