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是教學手段還是教學理念、內容等,統統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此環節中,教師必須對社會的需求有一定的認知,同時還應該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繼而做到因材施教以及有的放矢。立足于現實,我們能夠清楚地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院校學生間存在顯著的差異,甚至個性之間也有明顯的差異。故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進行耐心教學,從而將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激發。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
1概述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1.1地區的差異性
在我國東西部以及城鄉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受到經濟以及科技方面的差異性影響,日常的教學效果呈現出了顯著的不同。不同地區的高職院校間也存在差異性,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往往擁有著更加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高水平的教師資源等。學生可每人擁有一臺電腦,因此實踐操作的機會則會比較多,最終就會獲得更高的操作技能。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電腦總數不合理,無法確保所有的孩子能夠使用電腦,并且相應的師資力量也是極為欠缺的,故而會使得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夠達標。綜上可知,在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技能方面便會出現一定的差距。
1.2學校之間的差異性
一般情況下,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往往會高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可見學校之間的差異性便會隨之出現。但是就計算機專業來講,職業院校的學生可接受到系統化、科學化的計算機知識以及計算機技能培訓。綜合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會比較高。在普通院校中,學生接受的多是文化類知識,且具有極強的理論性特征。實際上,操作技能還有待提升。
1.3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性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性格差異性較大,尤其是表現在文化課以及非文化課方面。受傳統教育影響較深的學生會對文化課更感興趣,部分學生會對計算機等創新性技術更感興趣。就目前來講,計算機已經極為常見了,學生甚至能夠進行自學。甚至,部分確有天分的學生會研發出些許游戲軟件等。面對自己感興趣的計算機知識,會不斷的探索與鉆研。若是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學生,通常會習慣于教師的灌輸式教學,不愿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相比較而言,前者的學習效率會比較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舉例論證法
因為網絡基礎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學生在初期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聽不懂,并且因為教學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生可能會放棄該課程的學習。因此教師首先在課堂開始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互聯網技術大牛的成功事例視頻,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會產生崇拜感和對網絡的好奇,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好這種學生的注意力開始講解網絡基礎課程知識。
2.2自我管理法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課外很少自己主動學習。網絡基礎課程如果光靠課堂上的短時間授課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和熟悉掌握,因此,教師還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不一定是要課上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對著學習軟件自己制作自己瞎琢磨,可以給學生布置觀看微課視頻的作業,僅僅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在網上找合適的視頻進行觀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了解網絡。微課視頻不一定是要某一課堂案例的錄屏,可以是趣味性的網絡事件的講解,總之涉及網絡即可,不要讓學生產生自己在完成任務的沉重感,應該引導學生在娛樂中學習。
3形象化引導學生學習
3.1動畫學習法
枯燥無味的課堂無法吸引學生注意,教師單純的講解知識或根據PPT按部就班的授課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在進行理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理論知識融入學生比較容易感興趣的區域,讓學生在興趣中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這種學習在幫助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記憶的也比較深刻,不容易遺忘。教師可以在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概括講解后播放動畫知識小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動畫時學習知識,這種動畫輔助課堂的學習打破了空間的局限,能夠給學生帶來新奇感。學生在觀看以后必然會產生相關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好奇心來進一步展開深度教學。
3.2學生主導法
傳統的教學課堂都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據研究表明,每個人在一小時內注意力集中在一項事物的時間不到二十分鐘,因此學生在短暫的集中注意力后就會被其他事物吸引,學生在上課時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辦法接收教師傳輸的所有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可以在班級內進行分組,教師在每一章選擇部分節段讓小組自主學習,然后通過課堂展示的方式讓該小組成員進行課堂講解,教師對于講解內容和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打分,其分數在期末考試成績占一定比重。通過這種方法既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又能打破課堂的沉悶,課堂充滿趣味性,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4結論
本文通過對課前、課堂內以及課后實踐組成的網絡基礎課教學模式做了系統的探討與分析。網絡基礎課程是高職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時代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自己專業的知識,還應該擁有合理運用互聯網的能力,這就要求不僅學生應該對其予以重視,教師也應該創新課堂,讓學生在趣味學習中充分掌握該項技術,真正適用于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青媚.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微課程教學研究[J].山西農經,2017(18):106.
[2]周文英.淺析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中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與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09):95-96.
[3]孫偉,張洪雷.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項目化教學的探索——基于能力本位[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06):43-45.
[4]張秀輝,楊紹榮.淺談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02):160-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