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城
◆摘 ?要:法律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物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卻缺乏相關法律規范和成熟完善的物流法律環境,最終致使我國物流業深陷法律困境。與外國先進的物流發展理念相比,我國對物流合同還缺乏專門的法律支持,對物流爭端的解決缺乏法律等機制的支持,物流稅費征收制度不合理,物流標準化建設滯后。
◆關鍵詞:物流業;法律困境;對策研究
一、我國物流立法考察
(一)物流法律制度概述
物流法律制度的表現方式并不是單一的,現在世界上主要存在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制定一部統一的《物流法》法典,內容全面,調整范圍廣泛,涵蓋了七大物流環節的法律規范,統一地調整物流業活動。日本就是采用了這一模式,制定了統一的《物流法》。然而由于物流活動具有廣泛性,對物流活動的調整很難用一部《物流法》就能實現,因此,在實行統一的《物流法》的國家,仍然通過制定各種具體的相關物流法規來配合補充《物流法》的適用。第二種模式是不制定統一的《物流法》法典,而是制定各種具體的調整物流活動的物流法律法規來實現對物流活動的共同調整。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采用了這一模式,我國也沒有制定統一的《物流法》,而是通過《合同法》《民法通則》《海商法》和《公路法》等單獨的相關的物流法律法規來調整我國的物流活動。
(二)我國物流立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物流業雖然在我國出現的比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經濟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也相應的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已有一定的規模。然而在我國物流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由于我國還沒有達到國外發達國家為了保證物流業的健康有序合理發展制定了相應的物流法律規范的水平,我國嚴重滯后的物流立法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然而根據我國目前的多方面實際情況,在我國制定一部統一的《物流法》是不現實的。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經濟水平還比較落后,物流業在近幾年才得到發展,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在學術界都還沒有對物流法律制度形成統一的認識,尚處在學習研究階段。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中現存的主要法律問題
物流經營人的資質條件、法律地位及法律責任不明確現代物流是一個集合度越來越高的產業,傳統的倉儲、運輸型物流企業已經嚴重落后和缺乏市場競爭力,如今綜合型的物流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物流包含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需求預測、訂單履行、存貨控制、生產規劃、采購、客戶服務、廢品處理等眾多活動,現代物流并不是對上述活動簡單的相加,而是要對這些傳統活動進行系統的整合,使之達到綜合管理與服務的水平。然而,目前我國的物流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許多新成立的物流公司都是從傳統的倉儲公司、貨代公司改名而來的,大多數物流公司所從事的業務也多是運輸和倉儲等環節物流活動的簡單聯合,還不具備對物流活動總體管理控制的能力。但是,我國已經逐漸出現了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水平、個性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逐步接近了現代物流的內涵的綜合型的物流公司。
物流合同的性質、格式及內容缺乏法律規定。物流合同是以物流企業向物流需求方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為標的服務同。根據上述所述,物流企業不僅為物流需求方提供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配送等基本的勞務作業,同時還包括信息處理、需求預測、訂單運行、存貨控制、生產規劃、采購、客后服務等復雜的服務,因此物流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運輸合同、倉儲合同等,而是講新型的合同。現在我國《合同法》上與物流合同相關的有5種,包括倉儲合同、運輸合同,但是,物流合同不等|于其中任何一種,這些合同只能相應的規范物流合同的一部分,不能給物流合同提高完整系統的規范。
物流經營過程中稅費征收混亂無章。近幾年,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在這之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國物流業稅費征收混亂無章,征收數額太大,造成物流成本只增不降,從而嚴重降低了我國第三利潤的獲得,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運輸是物流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節,運輸連接了倉儲、配送及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物流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物的流動”,因此,運輸環節的問題往往是制約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公路運輸是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眾所周知,中國公路的一大弊端,就是設置的關卡眾多,收費制度混亂。在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公路上,亂收費問題可謂是顆臣大的“毒瘤”,帶給少數人額利益,但卻造成物流運輸發展的艱難屈面,使得物流成本;不斷增加,同時弄得廣大過路人怨聲載道。過多的關卡與過高的收費,導致公路運輸業出現一個怪現象:守法運輸賠錢,違法運輸賺錢。因此,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運輸牟輛的超載屢禁不止。我國在公路收費方而的法排規范很少,而且十分混亂,相互之叫缺乏統一性。
三、解決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的法律對策
(一)正確確定位物流經營人的法律地位及法律責任
隨著現代物流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物流經營人不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運輸業主、倉儲業主,而是一系列物流服務的綜合提供者。由于我國對現代物流經營人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因而造成物流活動的性質的難以界定,從而引發其他的物流問題,例如征稅、收費、物流企業設立等問題。現代客廣的需求不在單一,而是變得越來越復雜和細化,因此現代物流提供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序存管理、信息處理、包裝和貨運代理在內的諸多業務,其不斷向綜合性、多樣性服務方向發展。正是由于物流服務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能簡單的將物流經營人的角色定位為承運人、保資人、貨運代理人等。因此總的來說,物流經營人的法律地位與傳統的承運人、保管人等是不同的,而是一種獨立的新的法律地位。
(二)明確物流經營人的法律責任內容
為了提高物流經營人對于經營風險的可控性,促使其合法利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我們應加快物流領域的責任承擔方式的立法研究,制訂合理的歸責原則對其進行整體上的指導。通過上述分析,對物流經營人根據具體情況實行不同的歸責原則似乎更加符合保護物流經營人合法權益的目的。在實踐中,物流經營人一般提供倉儲、運輸等基本服務、物流方案設計、物流系統管理等不同類型的服務。比如,對提供的運輸、倉儲、物流系統服務、物流方案設計等基本服務適用《合同法》中的運輸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技術服務合同等相應的歸責原則的規定,通過這種做法,可以真正的做到合理的、科學的責任承擔,進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促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應分不同的服務類型選擇相適應的歸責原則,正確的解決物流經營人的法律責任承擔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利益。
(三)建立完善的物流稅費征收制度
如今,罰款的支出占了物流企業運輸成本的一大部分,嚴重影響了物流業的利潤的提高,從而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公路亂收費的現象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只有建立科學的罰款制度,才能實現罰款的真正效力,才能真正的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才能最終促進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國家制定切確的罰款規定,嚴格限制地方政府的自主決定權。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了個人利益,常常不顧國家的規定,制定新的罰款規定,暗地里進行亂罰款,所的款流入地方政府甚允某些個人。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我國政府又出臺完善的罰款規定,讓運輸業主知道自己應如何做,以及在受到乩罰款時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結論
本文針對物流業中存在的法律困境提出了相應的法律對策。由于本人知識有限和淺顯研究,本文的作還有許多不足和改進之處,還需要通過以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深化。
參考文獻
[1]顧聲樂.經濟學視角下的物流公共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2]方威.物流園區組織生態理論與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2.
[3]楊漢忠.中國物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2010.
[4]《商業時代》總目錄[J].商業時代,2011,36:134-145.
[5]王海蘭,王莉.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信用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S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