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教師對語文作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tài)度,決定了學生的語文成績,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情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工作,為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提高? 小學? 寫作? 教學? 效率
作文是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一項,也是最難的一項。記得自己上小學時,最頭疼的就是寫作文了。而且,作文是語文考試中占分數比例最多,也是拉開考試成績最大的一個項目。教師對語文作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tài)度,決定了學生的語文成績,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情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工作,為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工作?經過研究發(fā)現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以下是我自己總結的方法,望給廣大教師帶來幫助。
一、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
我們都知道在課堂上、書本中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時間久了不免會感到單調。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這種感覺尤為明顯。雖然我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了許多的寫作方法,許多的優(yōu)秀內容,但是學生沒有真切的體驗生活,導致許多好的材料寫出來并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原因是什么?學生生活過于單調,每天學校和家兩點一線,信息閉塞,活動的范圍狹隘,視野范圍內除了書本就是作業(yè),素材都沒有怎么會寫好作文呢?
要想寫好文章,必須要開拓我們的視野。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周圍的事物每天都在變化,包括學校,包括家里,包括路上的各種事物。應該引導學生留意發(fā)生在自己、朋友、同學乃至家長身邊發(fā)生的各種故事,收集整理來作為寫作材料,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此來增加素材庫,這樣學生寫作時才會如魚得水,信手拈來。那么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呢?例如在學習《黃果樹瀑布》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然后帶學生去感受一下身邊的美好景色。比如早上的日出、桃花的盛開、柳樹發(fā)芽、冬天下雪的美景,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受。這樣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來描述自己的所看所想,對寫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積累知識
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當課外閱讀達到了一定量時,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和思維發(fā)展。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可見不斷的學習、大量的讀書,給人們帶來了不僅是精神境界,更是無盡的財富。所以,從小學教學就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可以讓學生形成讀書良好的習慣,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呢?例如在學習課文《三打白骨精》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西游記比較有趣和經典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學生對故事的興趣。故事的結果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讀書去尋找,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的閱讀,尋找答案。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其他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和學生感興趣的書籍讓學生去閱讀,規(guī)定學生一周讀一本書籍,然后每讀完一本都要寫讀后感。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寫作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三、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首先我們要明白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那就是更好的寫好作文。那么我們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趣味性、現實性、思考性、時代性等等。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開放性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在新舊知識鏈接點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只有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才會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去鉆研。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開展,有效的利用教學資源,將情境建立于學生喜歡的場景,激起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所描述的內容才會更真實,更具有真情實感,這樣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就基本成型了。
例如在學習《觀潮》一文時,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沒有經歷過,沒有看到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錢塘觀潮的傳說故事,讓學生感受不同背景下不同人物觀潮時的心情和感受。還可以觀看有關視頻,通過對錄像與聲音的設定和人物的扮演,讓學生領略作者的主觀思想。在情景設定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樂、圖片、錄像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給學生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想象課文中描繪的大潮景象。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不同的景象,不同的體驗和感覺,促進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
情境教學現在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語文作文教學來說,它是必須要引用的。這種教學方式能把抽象難以理解的東西簡單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而且讓學生銘記于心,比強行讓學生們學習的效果好很多。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解決了很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除了創(chuàng)設情境外,教師還有很多方法也可以在課堂中應用,比如說開展活動、以詩引趣、分析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等等。這些都可以挖掘有意義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寫作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多多練習。
俗話說“熟能生巧”,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只要教師精心的準備課堂教學,學生一定能學到很多書本里學不到的東西,只要學生多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每一事物,寫作的素材也就越來越多,時間久了,寫作對于學生來說也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寫作的素養(yǎng)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肖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21)
【2】王珊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J】. 新課程(綜合版),2018(09)
【3】林惜輝.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01)
【4】武衛(wèi)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7)
【5】陸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J】. 新課程(綜合版),2018(09)
【6】孫維千.新時代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