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卓
摘? 要:在體育教育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過在實踐過程中,該內容卻并沒有被予以足夠的重視,始終處于十分尷尬的情況。其問題源自于當前體育教育缺少足夠的師資力量、健康教育內容也相對比較模糊,缺少科學合理的教育途徑。現本文將以體育健康課良好開展,落實身體素質有效教育為目標,分析體育健康課與身體素質教育結合的有效方法,提出具有層次性、基礎性、體驗性的小學體育教育方式。
關鍵詞:體育健康教育? 身體素質? 體驗? 差異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38-02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體育教育相對來說更加自由,其重視的是身體活動與身體練習,屬于比較特殊的教育模式。自國內教育改革推動落實以來,提高質量、促進公平、改革創新、育人為本就成為了體育教育的基本方針。國民體育教育和個人幸福、學校體育有密切的關系。體育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個性化、社會性價值發展。體育教育中運動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健康教育同樣也是不可以忽視的內容。當然現階段小學體育徒有形式缺少實質性內容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為了化解這一情況就必須針對其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1? 小學體育健康教育理念
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是無數教育家、杰出人士在多年實踐中總結得出來的經驗。小學是學生素質成長(包括身體素質與文化素質)的重要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為學生塑造健康的身體,同時也有著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健康習慣、積極生活態度的作用。小學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不論是在小學體育教育還是今后的體育教育中都能夠發揮重要的價值。
小學生年齡小因此對于健康、生命以及身體的關系實際上并不能確切的理解。雖然很多學校開設了健康體與課堂,但因為沒有深入實際結合學生需求開展教學,所以并沒有得到良好成績。所以筆者認為不應單單開展純粹健康教育,這對小學體育教育來說,并沒有有效性與合理性的支持。體育課程的實踐活動需要圍繞學生的體驗需求以及學習需求開展體育理論教學。
比如在體育課中教師可以定期記錄與測量學生的體重與身高,通過這一過程幫助學生知道身體成長的規律和現階段自己的身體情況。這樣學生也會逐漸約束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餐飲習慣。再比如在學習拍球時,因需要左右協調才能夠保障拍球不斷檔,因此這一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左右協調能力。需要學生眼看耳聽的體育活動有很多,不同項目帶給學生的影響和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競賽類活動會帶給學生緊張與興奮的感受,而放松類游戲則會帶給學生激昂、趣味的感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不同運動的理解和認知,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學習有很大幫助作用。在學生與他人合作過程中,為了取得良好的團隊成績,就必須學會如何去交流、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情緒,這對培養學生協作意識、團結能力、組織能力來說都有很大的幫助。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還能夠明白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比如很多女生相對來說更擅長細膩、謹慎的體育項目,男生則更多的是擅長爆發類體育項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理解不同性別帶來的不同運動能力、生長發育差異,明白了運動結束后通過改變呼吸頻率可以及時調整身體狀態的原因。
健康教育實際上包含著眾多內容,除去身體健康教育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在小學體育過程中,學生因為需要與他人配合,思考如何戰勝對方,所以體育教育實際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在改善學生身體素質、人體機能的過程中,推動學生大腦進一步發育。為學生的大腦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所以體育教育中教師不緊要注重調動學生的活動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一同挖掘自身潛能,同時也要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使學生成為適應生活的佼佼者。
身心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對學生來說是自我保護的重要前提。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身體基礎,同時也能夠帶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心。教師應當借助于體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使學生明白如何保護自己,這對學生形成健康意識而言具有明顯的幫助,是學生養成鍛煉習慣、鍛煉行為的重要依據。對小學生而言體育健康課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形成的過程,這需要在體驗和實踐過程中養成。
2? 小學體育健康教育本質
小學體育的外部表現實際上和游戲的性質是非常相近的,這是因為人類本性如此,人類往往會賦予其他活動自身視角的看法與定義。例如為了原地跳躍這一鍛煉腿部肌肉的活動就會被人類賦予跳繩的形式,這樣就能夠改變活動枯燥性問題。兒童會對原本枯燥乏味的訓練產生足夠的興趣。再比如籃球投入籃筐、足球踢進球門。人類按照自己的意愿將自然行為歸納為游戲活動,賦予了自然行為規則與組織以后,自然活動就具備了教育意義。因此體育教育實際上不僅取決于個人愛好與興趣,同時也有著年齡適宜性、心里特征性、文化性、社會性等特征。
小學體育教育運動目標為發展學生體育能力,也就是基礎內容。如果學生并不能參與到跑跳投等活動當中,那么體育教育就違背了其設立的本質,學生的體育學習就會陷入問題。教師應著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的培養。只有對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以小學體育本身的特征來看,其具有啟蒙性、趣味性、游戲性特征。因此小學體育必須以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用靈活、活潑、趣味性的形式進行。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結合小學體育教育基礎型特征以及學生年齡特點來看,小學體育健康教育必須包括跑、跳、投、走、攀、登等活動,牢牢結合小學體育規則。在保障體育教育有效性的基礎上,突出小學體育實踐性作用,加強理論知識和體育互動的有效結合。
3? 小學體育健康教育策略
近些年國內體育教改工作推動了我國教育界的體育教育態度、實踐、理論、方法改革。為迎合體育教改要求,體育教師就必須轉變自己的理念、思想和方式。而學生也需要在此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轉變,意識到體育教育和健康行為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人才教育觀發展,實現人才教育觀推進。國內體育教育的現狀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尤其是缺少合適的教育思想引導問題。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方式,站在國民健康、青少年體育教育等角度進行教育模式創新。
國內體育課程標準是以學生年齡、發展規律、身心特征劃分的,有著比較突出的差異性。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大不相同。從小學時期來看,女生的身體發展速度是遠超過男生的,男生大多在初中階段才進入快速發育時期。新課標只規定了學生的發展目標,但是卻并沒有明確學生應當在哪個年級段達成哪些目標。所以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校情況以及學生發展條件,制定與學生條件、教學計劃相符的教學策略。體育課程必須同時涵蓋社會適應性、身心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四方面。保障學習評價、學習目標可行性。學習目標應兼顧可觀察、具體的特征。
4? 結語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因小學生年齡小、身體素質較差,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有必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確保體育教育的有效性,兼顧學生的身體成長均衡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這樣才能夠保障小學體育健康教育確切的得到落實,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遠.農村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發展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211.
[2] 姚秀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5(2):209.
[3] 劉建蘋.西部新農村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發展與對策[J].隴東學院學報,2015,26(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