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歡 于晶 崔藝馨
摘? 要:格式塔心理學派強調整體性原則,并且以現象學為出發點視知覺研究開始。拓撲學是數學的分支,其特性涵蓋拓撲的不變性和拓撲的不分明性。部分專家已經證實格式塔心理學派的視知覺理論符合拓撲性質。在此基礎上,該文從拓撲學的基本特性著手,對格式塔心理學派視知覺理論進一步檢驗的同時,結合小學教學過程的結構,驗證這理論在實際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拓撲學? 格式塔心理學? 視知覺理論?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b)-0203-02
1?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公式,認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識經驗不等于感覺和情感等元素的集合,行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1]。格式塔心理學也接受馬赫的中立要素觀點,認為現象的世界是直接感知的真實的世界,而物理的世界只是在感知的基礎上間接推論出來的世界,換句話說,進化的較高級階段所產生的是一個全新的整體的組合,而不是現有的各種成分的機械的組合[2]。因此,研究及分析格式塔心理學派的理論特征,以及實驗現象,應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派所強調的“現象學”,以及視知覺實驗開始。
格式塔心理學派關于視知覺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實驗為“似動”研究,該研究說明了視知覺的整體現象,該研究的實驗結論一直延續至今。
2? 拓撲學
2.1 拓撲學的不變性質
拓撲不變性質。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拓撲學是研究連續性的:開始是研究空間或形狀的連續性,然后加以推廣,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引進其他各種連續性。拓撲學中持久不變的幾何性質,就是指在經過扭曲和拉伸后仍沒有改變的性質。拓撲學還包括以下幾個原則:圖形-背景、類似性、接近性、完滿性、封閉性
(1)圖形-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區域中的某些方面,在該區域其余部分形成的背景上,可作為圖形突出出來,這種圖形,背景的關系和邏輯上或者因果性無關,這就是圖形-背景關系的原則。圖形-背景的關系時刻變化著,呈現出逆轉的情境。即原來為圖形的變成背景,原來為背景的轉為圖形;反之亦然。此外,圖形和背景的區分越顯著,圖形就越突出,越易為我們感知到。
(2)類似性原則:如果某些事物或事物的各部分互相類似就有被知覺成為一個整體。
(3)接近性原則:某些事物或事物的各部分彼此在時間或空間上連接得越密切就越易被知覺為一個模型或一群。
(4)趨于完滿原則:在許多條刺激條件下,有盡可能把圖形看作一個“完好”圖形,一個完好的圖形是勻稱的、簡單的和穩定的圖形,它是不能再簡化、再整齊了的圖形。
(5)封閉性原則:我們的知覺對不完美的圖形有一種使其完滿的趨向,即填補缺口的傾向。這個原則和“趨于完美原則”是互相聯系著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原則是由于封閉性在描述一種獨立狀態下的事物知覺有重要作用。
2.2 不分明拓撲學
拓撲的不分明性。不分明拓撲學是模糊數學的一個分支。模糊數學是研究模糊現象、模糊概念與模糊事物的數學。世界上有許多現象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不分明的),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但卻沒有明確界限的概念。為了區別他們之間的屬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作為一個群體或者集合來處理,這便是拓撲的不分明性質之一。
利用拓撲性質去驗證如今的視知覺實驗,是近代學者廣為采用的一種方式,拓撲的不變性質、不分明性質更是可以完美的解釋及說明格式塔心理學派中視覺的“似動”實驗。視知覺的具有拓撲性質這一結論也被當今學者廣為接受。并且眾多學者也就該理論進一步進行驗證。
3? 拓撲學對格式塔心理學知覺理論的檢驗
3.1 拓撲不變性對格式塔心理學視覺理論的檢驗
陳霖關于《拓撲性質檢驗中》指出,拓撲性質檢測的理論在視知覺研究中富于成果的可應用性。部分學者以此為研究起點,開始驗證視知覺中的拓撲性質在格式塔心理學派中的應用。經驗證后視知覺的拓撲結構理論中的圖形-背景、類似性原則、類似性原則、接近性原則、完滿性原則、封閉性原則符合格式塔心理學派整體性知覺這一理論。
3.2 拓撲的不分明性對格式塔心理學知覺理論的檢驗
在卡考夫看來,視知覺問題涉及比較和判斷。這里的比較是指從中發現一個連接著的整體,梯度的意思指上升的本身或著是向上的趨勢,它是一個整體的不可分離的經驗,而不是一個分離的、飄忽的感覺。從拓撲學中集合的概念上不難看出,集合是判斷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但卻沒有明確界限的概念的模糊現象、模糊概念與模糊事物的一種方法。在圖形-背景關系中,觀看者的判斷,主要是根據某些形的突出程度,但對突出程度的判斷便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界定,此時的突出程度就為一個模糊的概念。大量的實踐證明,拓撲的不分明性不但可以驗證圖形-背景的關系,還可以驗證視知覺問題涉及比較和判斷。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念,更進一步驗證了視知覺的各類特點都可以用拓撲性質解釋與說明。這也是本文論述知覺的整體性質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理論依據。
4? 格式塔心理學派整體性知覺理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教授孩子掌握一個技術動作,為了更易于學生學習,在教學初期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選擇整體示范的方法進行教學,大量實證性研究都證明了在初期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整體示范的方式更利于學生了解以及學習這個動作。很少有教師會在教學初期將所教授的技術動作拆分后再教授學生,這樣做一是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技術動作,二是不利于學生對該動作形成整體性印象。上述實證說明了,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初期符合符合格式塔心理學派知覺理論,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特點設計教授內容的形式及內容。
這些實例也可進一步說明,在小學體育動作技能的教學中,大部教師在教授動作過程中,也是充分考量視知覺的拓撲性質。在教學過程中,安排技術動作的教授程序符合視知覺的整體性特點,這更有利于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該技術動作。
參考文獻
[1] 庫爾特·考夫卡,著.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李維,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懷禮.格式塔理論指導網絡課程視覺效果設計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 李漢松.西方心理學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4] 王鵬,潘光花,高峰強.經驗的完型——格式塔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5] 李元熹.張國梁.拓撲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6] 野口.拓撲學的基礎和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7] 譚英才.拓撲入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8] 斯蒂芬·巴爾,著.拓撲實驗[M].許明,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