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黨十九大作出的重要的決策部署,是決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為新時期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就紫陽縣來看,在當前發展的基礎上,如何貫徹中央的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解決好本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使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真正全面實現。本文對本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的現狀和途徑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現狀;發展途徑
一、紫陽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狀
紫陽是一個擁有近35萬人口的大縣,其中農業人口30.9萬人。近年來,紫陽縣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支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持續健康穩定發展。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103.65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24380元和9160元。
1.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
紫陽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實施產業就業帶動、人居環境提升、惠民關愛保障、鄉風文明治理“四大行動”。2018年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8億元,投放扶貧貼息貸款1億元,發放互助資金借款9893萬元,落實資產收益扶貧資金8615萬元,中長期產業覆蓋1.95萬貧困戶。免費技能培訓8112人,貧困人口轉移就業1.7萬人。23個集中安置點加快建設,實施搬遷8405戶,改造危房1772戶,騰退舊宅基地1800畝。新建通村水泥路779公里,安全飲水工程147處,改造輸配電網248.5公里,通信基站35個,建設“兩室一場”項目192個。家庭困難學生教育資助精準覆蓋,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全年脫貧10個村、3062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0.15個百分點。
2.農業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第一,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大力發展富硒特色產業。實施茶產業“八大創新”工程,新建無性系茶園1萬畝,年產茶葉6282噸。榮獲全國茶葉百強縣,紫陽富硒茶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發展富硒功能為主的魔芋6.8萬畝,獲評全國魔芋產業重點縣。
第二,新型經營主體逐步壯大。為實現農業規模效益,紫陽縣積極鼓勵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截止2018年底,88個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全縣注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計55個,農業新型經營業主86家,涌現出了一批標志性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融合初具規模。
第三,農村三產進一步融合發展。近年來,紫陽縣富硒產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持續壯大,三次產業結構達到13.5:53.4:33.1。紫陽縣富硒生態產業園區被確定為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現代農業園區31個。
第四,農村電商迅速發展。我縣大力實施電商本土化戰略,創辦了縣電商服務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建成鎮村電商服務點138個,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服務站體系。帶動了勞動就業2000余人,紫陽富硒茶等50余種特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逐步顯現。
3.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
紫陽縣啟動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治理水土流失110.6平方公里,綠化造林4.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6.2%,空氣質量優良達到349天,空氣質量指數排名省市前列。漢江水質穩定達標,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改善生活條件,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紫陽縣著力打造山水人文特色縣城,縣城濱江環境改造提升、棚戶區改造、西門河新區、仁和國際社區、城區道路改造等項目快速推進,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斷提高。紫陽累計投資超過5億元,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改善,城鄉清潔行動全面展開。
二、紫陽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
紫陽是農業大縣,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按照中央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按照三步走戰略目標,制定切合紫陽實際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在結構優化方面下功夫,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就當前發展而言,紫陽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如下:
1.抓好“人”這個核心,筑牢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石
目前紫陽縣現有農村人口約30萬,青壯年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呈現實際農業人口占逐年下降趨勢,導致農村農業發展力量不足,鄉村振興缺乏“人”這個關鍵因素。
(1)把實施人才振興計劃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部署。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推動各類人才走出去培訓學習,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用更加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培養造就一支熟悉農村工作、熱愛農村、熱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打好人才基礎。
(2)進一步扶持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引導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應積極優化投資環境,把外出務工人員的資金、項目、技術吸引回家鄉聚集,為發展農村主導產業和新農村建設注入生機活力。
2.抓好“地”這個關鍵,“三變”改革激活農村一池春水
紫陽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農業的生產效率很低。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是盤活農村資產資源,促進農民致富增收、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積極探索“三變”發展模式。按照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村級班子硬、經營主體強、產業基礎實、區位條件優、村風民風正”標準,確定“三變”改革試點村。各個試點村采取支部引領、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方式,結合脫貧攻堅,圍繞茶葉、魔芋、核桃等優勢產業,將集體耕地、林地等自然資源和集體資產、經營設施等要素,折股量化給農民,通過興辦專業合作社,引入公司企業等方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激發農民積極性,帶動農民增收。通過土地流轉、協議生產、村內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積極探索“三變”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