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正
摘? 要:臨床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就是運動康復治療,這也是近些年興起的新興學科,在臨床醫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運動康復治療教學中引入臨床模擬實踐實驗教學,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的不足。本文聯系教學實踐,分析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教學現狀,聯系實際給出針對性的措施,推動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高素質的運動康復人才,實現我國運動康復學快速發展。
關鍵詞:運動康復治療? 臨床實踐?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210-02
我國政府已經將康復訓練服務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康復訓練服務的重要性,要求相關部門重視這一點,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教學中引入模擬臨床實踐實驗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1? 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教學分析
物理治療學中的主要內容就是運動康復治療技術,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臨床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康復治療人才。同時,學校根據運動康復服務的要求展開針對性培訓,如跌打損傷、先天疾病、慢性疾病等,針對各類疾病培養針對性人才。
運動康復治療專業涉及到大量臨床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較高技能操作水平,實際中學生也要具備相應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并對康復對象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提高高質量的康復訓練服務,最終成長為合格的康復治療師。學校為了推動運動康復治療專業的發展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對實驗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2? 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模擬臨床實踐實驗教學分析
2.1 豐富教學內容,引入具體案例展開教學
康復治療專業教學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并在實踐操作中納入具體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臨床基礎知識。同時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與方法。
腦梗死病人功能恢復時需要引入早期康復治療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病例,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聯系起來。腦梗死,即部分腦組織因為機體血液循環障礙出現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缺失對應的神經功能,影響到人體整體行為動作。(1)及時更換體位。腦梗死患者需要臥床恢復,護士協助患者翻身并將肢體保持在功能位上,避免足下垂或內外旋轉情況的出現。翻身時交替選擇健側臥位與平臥位,縮短患者側臥位時間,避免患側位肢體受壓,影響到病情治療與恢復。(2)鍛煉關節部位。患者處于急性期時,護士協助患者完成被動運動,按照近端-遠端關節順序進行。患者意識清醒時指導其利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運動,病情穩定后可以在病床上簡單運動,協助病人完成橋式運動。
運動康復治療專業的教學方法不斷增加,但最常見的依然是提問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與此同時,運動康復治療專業課程根據實際情況細化處理實驗評分規則,細化內容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包括實踐操作知識、基礎醫學理論及臨床溝通技巧,提高實驗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實現深化課程體系的目的。老師在實驗教學中還應該就當前社會中常見的疾病案例進行匯總,然后仔細的羅列出疾病中應該注意的重點、難點、要點,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實驗和訓練,從而形成臨床康復案例治療模式。
2.2 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驗教學中場地發揮著重要作用,醫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與方法就是實驗,也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轉為實踐技能的重要場所。康復治療技術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都要學生進行操作,提升醫學生實踐能力。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應該增加資金投入,提高師資隊伍的戰斗力與綜合素質,為培養高素質康復人才奠定基礎。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實驗操作為學生進行演示,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康復治療操作聯系起來,相互磨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活”起來,激活學生思維,通過對自身角色的感悟和實際操作對康復治療技術進行具體運用。
可以讓學生扮演患者,并演出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普遍臨床癥狀,而另一名學生扮演康復醫師,模擬臨床問診過程,并對學生扮演的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制定合理的康復治療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偏癱臨床表現及常規康復治療方法,而模擬患者的學生會對偏癱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更全面的認識,順利達成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3 強化師資力量,做好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
在加大在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力度的同時,還應該積極為教師創造相應的科研機會,具體可以安排教師對學科對應的企業以及科研單位中進行掛職鍛煉,通過了解專業知識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對新技術的運用新設備的研發方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最終將最新的技術和設備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從而提升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企業中的技術骨干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在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疑難問題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對生產實踐技術的培養,從而提升老師的綜合能力。
青年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新鮮血液,這些老師具備相對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在實踐方面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滿足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因此,學校應該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并將這種培訓制度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從而提高教師基本素質、教學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雙師型隊伍建設需要完善的配套制度作為保障,其中之一就是明確人才計劃,通過對雙師素質的量化要求,將相關的標準落實到教師的招聘中去,從而更好地指導雙師型的發展標準。第二,應該提高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將教師的素質與學歷看待的同等重要。第三,應該建立完善的獎勵制度,通過將教師的待遇和晉升機會與雙師資格掛鉤,鼓勵老師進行全面發展。
3? 結語
模擬臨床實踐實驗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改善運動康復專業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專業教學效率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課堂所學知識,并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轉換的目的,為社會輸送一批高素質的具有實踐技能的康復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力平,劉暢格,徐冬青,等.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模擬臨床實踐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43-145.
[2] 王磊,王尊,顧一煌.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治療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0):966-968.
[3] 陳建.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7):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