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摘要:混改為國有企業注入豐富多樣的新鮮資本,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的動力因子,促進國有企業鳳凰涅槃,蓬勃發展。作為企業整改和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勢必面臨創新與轉型,使其與企業改革保持整體步調一致,以促進國有企業穩步上升發展。因此深入探索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梳理分析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的關鍵點,并思考促進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的相應對策是極具現實意義和價值的。
關鍵詞:國企混改;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現存問題;應對策略
一、引言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縱深推進的重要突破口,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頭戲,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將國企混改作為重點項目加以闡釋和申明,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然成為新時代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印發實施正式拉開了國有企業混改的帷幕,三年來國有企業混改“施工”業已取得些許實質性進展,目前國家層面企業混改試點已開展三批,共50家企業?,F階段國企混改正持續升溫提速,然而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步伐逐漸落后于國企混改進度,導致企業獲取的新資本無法有效消化吸收,企業經營活力低靡,風險走高,拖了國企深化改革的 “后腿”。則探索國企混改下的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問題已經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二、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面臨的難點分析
(1)國企混改后財務管理目標發生轉變,財務管理機制面臨重大調整
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國有企業資本相對固定,財務管理目標是基于企業原始資本存量為企業創造價值,財務管理定量和變量比較穩定、清晰;經過多年實踐檢驗,財務管理模式已經實現優化和完善,完全契合國有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國企混改之后,企業被注入多元化、多樣化的新鮮資本,且新經濟主體為國有企業帶來資本的同時,也引入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使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發生轉變,組織機構面臨重組和整合。作為企業管理核心,財務管理必然面臨調整,國企混改是一項周期較長的系統工程,新資本源源不斷注入的同時也存在部分資本退出的情況,循環往復,周期不定,所謂的原始資本成為動態變量,原有的財務管理目標難以適應企業新形態發展;且混改后國企相關的市場因素走向多元多樣化,財務管理更為復雜多變,則財務管理機制調整是當務之急。
(2)國企混改后的會計核算體系面臨重大調整
國企混改是資本流動交替和重組整合的過程,也是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的階段,則資產清查和資源配置顯得尤為重要,是對企業會計核算能力的一項重大考驗。一些企業由于會計核算不力,對引入資本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評估,資本質量存疑或注水,導致企業整體資本質量降低,在增加企業資本數量的同時加劇了企業負債,得不償失。另有一些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分析能力不足,無法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決策參考和方向引導,致使企業盲目投資融資以提升混改進度,資本流動脫離正常軌跡,沒有以資本利得為導向,企業成本消耗嚴重巨價值創造效率低下,與國企實施混改的根本目的相悖。此外國企混改后,稅務結構也會發生轉變,整體而言,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將面臨重大調整和完善。
(3)財務風險點增多,風險管理難度增加
混改背景下新經濟主體為國有企業注入新資本的同時也注入了新的風險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難度。根據國資委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央企業混改覆蓋率達到69.9%,前兩批企業引入各類資本達3000億元,參與混改的國有企業,“混”的工作已完成90%以上,“改”的工作量完成不足40%;可見企業混改進度較快,引入資本規模宏大,但資本整合力度嚴重落后于混改進度,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另一方面,國企混改過程中,大到企業戰略變更、新注入資本質量評估、新增資本配置、新經濟主體與原有主體之間的管理沖突與運營理念矛盾等,小到稅務體系調整、財務部報表調整對接、部門人員變動等,都會觸發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潛在風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勢在必行。
三、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實現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的相關對策思考
(1)明確財務轉型目標,加快調整完善財務管理機制
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要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就要明確財務管理目標,建立靈活性較強的動態財務管理機制。一是國企混改后財務管理的目標應該得到調整和延伸,財務管理立足于原始資本創造價值的同時,要著眼于加強對未來資本增量的預測和評估,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在創造可見性價值的基礎上,創造戰略性價值,即發掘資本的隱性價值,重塑企業的價值體系,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二是要協調整合新經濟主體引入的新管理模式和理念,探索研究新模式與企業原有管理模式之間的差異區別,求同存異,查缺補漏,揚長避短,構建符合企業發展現狀和長遠需求的新型財務管理制度;最大化緩釋新經濟主體與原主體之間的矛盾沖突,優化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增設符合企業管理需要的新部門和崗位,淘換重組治理結構,為新財務管理機制順利實施奠定基礎。三是要針對新財務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監督反饋機制,方便財務管理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改進,提高財務管理機制的靈活性,保證新財務管理機制在運行中調整,在調整中改進完善,在改進中提升效率,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在實踐檢驗過程中實現創新與轉型,促進財務管理質量得到提高和引華。
(2)加強管理會計和全面預算管理應用,促進會計核算體系優化完善
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和管理會計應用,通過先進高效的管理方法或工具促進企業會計灘亥算體系優化完善,從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一是要加強企業內部信息流通與傳遞,尤其是上下級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對稱傳遞,保證財務部門能夠及時采集經濟業務數據,充分預算、核算、決算依據;二是要根據國企混改后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規范和優化預算流程,切實強化全面預算能力,發揮全面預算對企業發展的決策和引導作用,促進企業有序發展,穩步提升;三是要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通過教育培訓幫助從業人員充分掌握先進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經驗,為優化財務管理提供人才支撐。要加強管理會計實踐應用,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強化全面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效率,優化會計核算體系。四是同時運用管理會計包括結合SWOT分析法制定戰略地圖,從整體上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能力等,為企業總體戰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據,及運用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本量利分析、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技術、流程等豐富多樣的具體工具方法,上述管理會計方法能夠充分作用于企業發展規劃、戰略決策、成本控制、績效評價等重要活動中,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驅動力,是企業實現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的重要助力。
(3)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和防控,促進財務管理轉型與質量提升
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應多措并舉,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防控機制,加強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和防控,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促進財務管理安全創新和轉型,進一步契合企業改革發展需求。一是要加強會計電算化、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強對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云會計等先進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實現對企業經濟業務的實時監控和問題反饋,以快速處理風險隱患,促進財務管理安全有效實施。二是要聘請專業機構從業人員參與國有企業資本整合與配置工作中,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優勢,加強企業具體項目的財務風險分析預測,幫助梳理歸納風險因素,設計防控方案,克服困難,突破瓶頸,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實現創新優化發展。三是同時應積極建立剛性監督約束機制,監督引導企業負責人及財務從業人員樹立合理投資融資、理性消費、科學建設發展的觀念,從根源上防微杜漸,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四是要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規范新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從而加快調整企業實施混改、落實轉型升級的步伐,保證混改實踐快而不亂,螺旋式提速發展。
四、結語
國企混改實施至今,雖已積累些許成功案例和經驗,但企業內部管理調整依然面臨重大缺陷,尤其是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問題。國企混改知易行難,“改”是目的也是難點,所以國企應該及時明確混改后的財務管理目標,調整財務管理機制;積極引入管理會計理念,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和風險防控;建立靈活性高、適應性強、高度契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規律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從而推進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協調財務管理與企業混改節奏,促進混改有效落地。
參考文獻
[1]孔晶晶.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創新轉型策略的探討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3):265.
[2]葉濤.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轉型和創新[J].會計師,2018(02):16-17.
[3]張曉濤.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J].財務與金融,2017(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