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打破了傳統銀行壟斷理財市場的局面,互聯網理財在交易成本、收益率以及流動性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互聯網理財開啟了普惠金融、民主金融,打破了“長尾”人群的理財困境。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理財產品開發和開放趨勢的影響,通過互聯網理財與銀行理財在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合法性方面的比較研究,分析得出銀行理財的優勢和劣勢,互聯網金融發展必然會促使商業銀行的改革,進而推動金融市場的開放。在此基礎上,提出為促進我國銀行業的改革和金融業的發展,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余額寶;銀行理財
一、引言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的閑置資金也有所增加,居民的理財意識普遍覺醒,投資理財成為居民日漸關注的重點,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中國的理財市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銀行憑借其儲蓄存款業務的客戶資源以及良好的行業信用在個人理財市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傳統的銀行理財門檻相對較高,無法滿足大部分“長尾人群”的理財需求。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問世滿足了許多低凈值人群的理財需求,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門檻低,種類多,購買方便,期限短等特點,彌補了理財市場上的中低層收入群體的空缺,對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一定的沖擊。本文著眼于互聯網金融中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研究互聯網理財產品對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影響。
二、金融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分析
(1)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理財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本質上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理財活動。互聯網理財在中國起步不久,但是發展速度驚人。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告顯示,2013年6月,天弘基金專門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設計出一項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為唯一的直銷推廣平臺。用戶將支付寶中的錢款轉到余額寶內,本質上相當于認購一部分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從而獲得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與此同時,余額寶內的資金仍具有消費、轉賬等功能。見證了余額寶的巨大成功后,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都不甘示弱,百度、騰訊、京東、網易和新浪等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理財產品。短短幾年時間里互聯網理財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蓬勃發展。快速涌現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憑借其高收益、低門檻和操作簡便等優勢得到了普通大眾的擁護和追捧,互聯網金融浪潮席卷全國。
(2)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
自2004年最初的銀行理財產品問世,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的特點和趨勢:第一,以中長期投資期限為主的理財產品較多,3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余額為9.55萬億元,占封閉式理財產品規模的72.46%。第二,發行規模和數量龐大。第三,投資領域多樣化,以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主。
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特質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打破了長期以來銀行壟斷大部分金融業務的局面。
(1)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性與風險性
余額寶兼具理財和消費兩大功能,從其收益結算方式來看,余額寶與商業銀行的周期為1天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性質最為接近。余額寶作為一項創新型的金融投資方式,在給投資者帶來投資收益的同時,也必然會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活動,有明顯的信息化、虛擬化等特征。因此正確認識資本市場的風險和互聯網理財產品自身特有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極為重要。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包括收益風險和網絡技術風險等。從收益風險來講,余額寶作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突出代表,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基金投資。阿里巴巴集團從其上市開始,就只是不斷強調比活期儲蓄收益率高十幾倍的亮點,以此來吸引投資者,模糊了投資者對其風險性的關注。
(2)互聯網理財資金的流動性與信譽保障
相比銀行的理財產品來說,大部分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較高。其中,余額寶可以隨時贖回資金,將資金轉入支付寶時可實現即時到賬,或是用余額寶直接進行消費,實現資金的流轉。而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封閉期,尤其是封閉式銀行理財產品,在此期間內投資者不能贖回,也不能追加投資,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較差。
我國的法律在互聯網理財這方面仍然很不完善。由于互聯網理財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致使相應的法律規范相對滯后,法律監管仍有空白,這樣會給投資者帶來潛在的風險。而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在各個方面的法律監管相對完善,商業信用良好,理財產品也相對規范,值得投資者信賴。
四、商業銀行的應對及互聯網金融的拓展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壓力,但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限于商業銀行自身條件而導致的金融市場空缺。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互聯網逐步滲入傳統金融行業,行業間相互融合和深化,互聯網金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商業銀行利用自身良好的信用體系、雄厚的資產儲備、健全的市場監管以及豐富的客戶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結合互聯網快捷便利等優勢進行金融業的重組。互聯網金融作為新時代金融的變革,沖破了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金融理念和挑戰,為了能在新金融格局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商業銀行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轉變自身的發展模式,制定一系列強有力的策略方針,促進金融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CNNIC, 2015-07.
[2]宮哲,楊莉莎.互聯網理財市場新變化及商業銀行創新應對策略[J].金融市場,2015,(07):43-46.
[3]劉紅英.我國互聯網理財的發展研究[J].互聯網金融,2015,(08):59-63.
作者簡介:遲小童(199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金融學碩士,單位:北京工商大學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貨幣銀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