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優質的會計信息是企業進行各類財務分析及管理決策的基礎,而嚴謹的會計核算系統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中小建筑安裝企業因為資金有限、人員不足,特別是財務人員的業務勝任能力不足,基于企業會計核算系統相關的內部控制薄弱。另外由于工作人員法律意識不強,使企業面臨運營及法律等風險。各類風險的疊加導致會計信息可能失去準確性完整性,從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參考性。因此,本文就中小建筑安裝企業與會計信息反饋相關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小建筑安裝企業;會計信息反饋;內部控制
一、引言
中小建筑安裝企業由于規模較小、資金有限、人員不足,特別是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顯少建立基于與建筑安裝企業會計核算系統相關的內部控制,或即使建立也存在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另外由于相關執行人員法律意識不足,經常會導致會計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從而使會計信息失去可參考性。優質的會計信息是企業進行各類財務分析及管理決策的基礎,而嚴謹的會計核算系統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
二、中小建安企業會計信息反饋內部控制中的常見問題
(1)會計核算未采用權責發生制,內控制度缺失或不嚴謹
企業未建立嚴格的分包管理制度及材料定期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方法粗陋,不相容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明確、落實不到位。企業會計核算基礎采用收付實現制,導致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會計核算數據不準確不完整,債權債務記錄不完整不準確不完整。企業不能及時了解自己的經營業績、資產狀態,與之相關的各類報表指標亦無法獲得準確信息。
(2)工作人員風險意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
中小建安企業通常考慮業務問題多,考慮財務問題少,忽視可能引起財務問題的業務流程。管理層風險意識相對薄弱,法律意識不強,這可能導致企業面臨法律風險及運營風險。合約管理制度不嚴謹,對外業務結算收集書面證據不完整、不及時。對于稅務及人員等成本考慮不全面,存在錯計或少計稅務成本或少計社保等人員成本的風險。
(3)對與會計信息反饋有效性相關的工作缺乏監督能力
企業普遍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缺乏監督能力,對會計人員的勝任能力不具有判斷力,對與會計核算系統及信息反饋相關的內控制度缺乏全面認識。導致財會人員勝任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工作流程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財務數據不準確或不完整,企業效益難以判斷優劣,企業財務分析無可靠會計數據可參考等等。
三、中小建安企業信息反饋內部控制中常見問題的改進建議
(1)建立分包、材料定期核算制度,會計核算基礎從
收付實現制轉成權責發生制
通常中小建安企業對于分包或材料的管理在會計賬面可見的原始憑證信息限于需要申請支付款項時,提交合約、付款申請及相應金額的發票。具體對于該分包按合同規定及現場進度判定的工程暫結算清單及相應的簽批單或材料簽收單及與之相關的量價計算單等原始單據財務部門并未收到、審核及存檔。財務部僅憑總經理最終批準的付款申請及發票進行付款并結轉材料或分包成本。
該做法導致分包或材料款付款時會計監督職責缺失,支付的分包或材料款可能因流程缺陷導致金額不準確不合理或付款本身缺乏實際業務支撐。一方面易產生業務部門出錯而未被及時發現的風險或增加業務部門舞弊的風險。另一方面如實際拖欠分包或材料款的情況下,財務賬面未能及時反映成本債務,對應付賬款及工程成本的計量不完整不準確,導致賬面數據與實際情況脫節。
為此,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分包、材料定期成本核算制度。將成本核算管理作為每月必須要完成的事,而非只有付款時才進行的工作。將成本核算與付款兩項工作分拆開來,業務部門應每月向財務部提交當月的分包結算成本及進貨成本。提交的原始資料至少包括《分包工程結算單》、項目現場《收料量價確認單》及其相關原始附件。且單據必須經由公司授權責任人簽字。一般《分包工程結算單》后須附《分包工程已完工明細清單》,并根據項目部、各部門在管理中的分工,至少由項目經理、工程部、成本核算部相關責任人簽字確認及復核;《收料量價確認單》后須附項目現場原始收料單,并至少由現場收料員、項目經理、成本核算部等相關責任人簽字確認或復核。這一制度的設置主要目的是確保相關交易真實可靠,交易信息被準確計量并傳遞,同時明確并落實各類人員的相關工作職責。
財務部每月末收到成本核算部提交的成本單據,必須先進行審核,包括形式審核(相關人員是否簽字)及實質審核(合同的遵從性、數據間的邏輯關系、準確性等),然后在當月確認入賬。相關會計分錄編制如下:
借:工程施工——工程成本——分包成本或材料成本(項目名稱)
貸:應付賬款——暫估工程款/材料款(供應商名稱、項目名稱)
通常,成本的發生時點與供應商發票的開具時點會有時差,供應商一般會在計劃收款前開具發票,為了精確及時的計量區分成本的實際發生及發票的收取,建議會計核算時專設一條分錄用于記錄收取發票:
借:應付賬款——暫估工程款/材料款(供應商名稱、項目名稱)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項目名稱)
貸:應付賬款——應付工程款/材料款(供應商名稱、項目名稱)
財務部支付工程款時,記錄:
借:應付賬款——應付工程款/材料款(供應商名稱、項目名稱)
貸:銀行存款
經過以上控制流程,分包材料成本的核算基本可以滿足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的要求,為企業及時準確的會計計量要求奠定基礎。
(2)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發票管理制度,加強合規人工成本核算
企業必須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發票管理制度及人工成本的合規性核算,以減少企業面臨的運營風險及法律風險。企業應當明確對外發生經濟行為在一定金額以上的,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訂立合同前,一方面要關注對方的主體資格、履約能力、信用等級,另一方面需要對合同內的各類條款進行嚴謹的論證。涉及到價格、收付款條件、發票開具等條款,需財務人員參與條款論證。訂立合同后,企業應當對合同履行進行有效監控,明確各部門在履約過程中對合同履行情況的檢查、分析、驗收等職責及工作標準,確保合同全面履行。
2016年全面營改增后,建筑安裝業流轉稅轉為繳納增值稅,由于建筑安裝業之前普遍在發票管理上基礎薄弱,所以給營改增后企業發票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公司必須建立發票管理制度,財務一方面需對發票的合規性進行嚴格的要求與審核,確保四流合一,即合同流、發票流、資金流、財務流合一;另一方面需要培訓業務部門識別相同產品不同報價及開票稅率、開票類型對企業實際承擔成本的影響,以滿足企業成本控制的需求。
中小建筑安裝企業在人員的用工成本上普遍存在選擇以最低基數繳納社保的情況,隨著國家對社保政策執行的收緊,這一方法不再可行。國家明確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每位員工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除非這一基數低于各省市公布的上年最低繳費基數,才適用最低繳費基數。有鑒于此,企業應當按國家法規準確核算員工成本,并基于調整后的員工成本調整后續的對外工程報價,以確保企業的合理盈余。
(3)建立定期信息溝通及反饋制度,加強財務報表相關的內控制度的監督與評價
企業應當組織公司各相關部門定期溝通各項目的進展情況、結算及收付款等事宜。成本核算部應定期進行項目利潤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的預計合約價值、成本及利潤加以更新,并將相關信息按月傳遞給財務部。財務部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按照建造合同法核算相關信息對于會計計量的影響,編制相關憑證。
財務部對于公司管理層的信息反饋包括但不限于《會計報表》,《各類費用明細表》、《各類債權債務明細表》、《在建工程收入成本發生確認明細表》、《項目收付款統計表》、《預算執行差異比較表》等等。
另外,企業應當重視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及有針對性的會計培訓工作,使財會人員的工作能力與企業管理需要及各項法律法規的變化相匹配。有條件的企業應當設置內審機構,全面監督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及運行的有效性。如因成本等原因沒有條件設置內審機構的企業,亦建議其能每年外聘審計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的有效性加以審計,防范因為內控不建全或執行不到位,相關工作人員勝任能力欠缺等因素給企業帶來的各類風險。
參考文獻
[1]席元林.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J]財經界:學術版,2015(9):221-221.
[2]周厚云.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1):87-87.
[3]陳竹. 當前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突出問題及對策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19):109-109.
[4]馬小娟. 關于中小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6(31):98-99.
[5]解偉霞. 新收入準則下建筑業會計核算的變化及影響的思考[J]納稅,2017(30):33-34.